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果珍

(中國醫學影像學家、北京醫院放射科原主任)

鎖定
李果珍(1915年2月-2022年11月27日),女,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醫學影像學家、北京醫院放射科原主任。 [5] 
2022年11月27日13時11分,李果珍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7歲。 [5] 
中文名
李果珍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5年2月
逝世日期
2022年11月27日
畢業院校
北京協和醫學院 [5] 
性    別
出生地
北京
祖    籍
浙江 [5]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5] 

李果珍人物生平

李果珍
李果珍(2張)
1915年2月,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 [5] 
1935年畢業於上海清心女中。 [5] 
1938年從南京金陵女大文理學院醫學預科畢業後考進北京協和醫學院。 [5] 
1943年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5] 
1946年進入北京中央醫院放射科,師從我國放射診斷學開創者謝志光教授。 [5] 
1948年到美國芝加哥大學附屬Billing's醫院深造。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果珍於1950年8月回國,先後在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附屬第一、第三醫院放射科工作。 [5] 
1966年因中央保健工作需要調入北京醫院,任放射科主任。 [5] 
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起連續擔任第四、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5] 
1993年退休並返聘,一直堅持工作到2010年,當時她已95歲高齡。 [5] 
2022年11月27日13時11分,李果珍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7歲。 [5] 

李果珍主要成就

20世紀50年代,李果珍首先開展以手和腕骨判斷骨齡的研究,後來經過多位學者的不斷完善,創建了中國人正常骨齡標準,普遍應用於臨牀診斷、運動醫學和法醫學。 [5] 
1979年,在李果珍的積極建議和推動下,北京醫院引進了我國第一台全身CT,率先在國內開展CT檢查。並從1980年開始,每半年一期,先後舉辦了14期全國CT學習班,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學、所知傳授給同仁,為全國近百所大醫院培養了一批學科帶頭人。 [5] 
20世紀90年代初,北京醫院在我國首批引進和使用1.5T MRI,李果珍帶領年輕一代,最先開始了高場強磁共振的臨牀應用。 [5] 
李果珍牽頭建立了與北美放射學會、歐洲放射學會、香港以及台灣放射學會的聯繫,倡導成立了中歐磁共振學會,為中國放射學界走向世界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 [5] 

李果珍著作譯作

李果珍主編了國內第一部《體部CT診斷學》,後來補充再版為《臨牀CT診斷學》,被衞生部指定為全國大型醫療設備使用人員上崗考試專用教材,獲得了衞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此外,她還主編了《骨關節創傷X線診斷學》,擔任榮譽主編並編寫《骨關節影像學》、《骨骼肌肉疾患影像診斷圖譜》等著作。 [5] 

李果珍獲獎情況

北美放射學會和歐洲放射學會分別於1998年和2001年授予李果珍終身榮譽會員。亞太放射學會2006年授予她金獎,成為我國首位集國際醫學影像學界三大殊榮於一身的專家。 [5] 

李果珍部分文獻

[1]田麗芳,周誠,陳敏,周天罡,蔡葵,王文超,楊正漢,趙偉峯,王嘉州,賴松,李果珍.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討經穴和大腦皮層的關係[J].針刺研究,2006(02):113-115. [1] 
[2]周誠,王嘉洲,陳敏,周天罡,蔡葵,田麗芳,王文超,楊正漢,趙偉峯,賴松,李果珍.針刺穴位與大腦皮層之間關係的腦功能MRI表現[J].中華放射學雜誌,2005(03):28-31. [2] 
[3]蔡葵,陳涓,陳敏,王文超,尹晶晶,張晨,王佔立,周誠,李果珍.磁共振彌散成像對超急性中風患者診斷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0(07):543-546.DOI:10.13929/j.1003-3289.2000.07.015. [3] 
[4]潘紀戍,吳國庚,陳起航,李果珍.肺氣腫的診斷:CT和肺功能檢查的比較[J].中華放射學雜誌,1995(10):680-683.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