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朝花

鎖定
明朝武術家、鏢師、朝花鏢局負責人。李朝花出生於明成化三年,字雲瑞。相傳李朝花出生的時候,祥雲籠罩葵邱,天降祥瑞,寓意非凡。卒於嘉靖十四年 [1] 
全    名
李朝花
雲瑞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山東菏澤東明縣葵邱李莊(現李朝花村 [2] 
出生日期
1467年
逝世日期
1535年

李朝花人物生平

成化二十一年,進京武舉奪魁,因擊鼓人看李朝花比武着迷,沒有擂鼓,被棍挑擊鼓台下,沒有傷其性命。李朝花沒有入仕,朝廷為其保留武舉之身。
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年末,李朝花率族人義立鏢局,為古邑曹州 (今山東菏澤市)、安徽、南京、江浙一帶護鏢。李朝花憑藉着習武先習德的祖訓和高超的武藝,得以在這裏立足。李家人不但從不欺負弱小,且路見不平便出頭,因行俠仗義而深受當地百姓喜愛。
李朝花為人耿直、豪爽仗義,不負眾望,憑藉自身功夫,以誠潔之德,歷經磨難,義震乾坤、忠義雙全。大江南北綠林皆服之,聲譽明大江南北,李朝花傳奇人生留於後人。李朝花為人豪爽,生性行俠仗義,武藝超羣。為族人養家餬口,率領一班年輕習武之人,幹起來押鏢的行當,押運多以魯錦布匹中藥材等為主,開始了行走於曹州、徐州、南京、杭浙等地的江湖生涯。李朝花每次押鏢路遇匪寇從不趕盡殺絕,做事情留有餘地,以德服眾,一路行鏢曾結交不少官家名人。 [1] 

李朝花個人作品

《 盛夏護丹根 》 李朝花〔明代〕
烈日燻蒸爐上行,晉商煎水人常用。
殘羹飲馬蹄生風,此去丹皮多護送。
《 行鏢 》
清明路客各歸鄉,葵邱男兒在異方。
趟馬兩京江浙地,不師奉先笑周郎。
《 友李夢陽賞牡丹 》
不畏風寒育新姿,九天仙露下瑤池。
烏龍不戀紅塵世,舒豔含香脱凡時。
《 墨竹 》
晉禮君公千載贊,禮儀之子代相傳。
不招蜂蝶雀來伴,可畏後生又承前。 [3] 

李朝花主要成就

鏢師李朝花的傳奇故事《武舉奪魁棍挑擂鼓人》、《智鬥壽寧侯結交賢臣良將》、《滁州生擒響馬劉羅漢》等等許多傳奇故事至今流傳。李朝花文武集於一身,結交文人名仕甚多,曾與李夢陽等談古論今,賦詩數篇流傳於世。 [1] 

李朝花軼事典故

明朝户部主事李夢陽受黨派排擠,曾幾度被罷免,剛正不阿、鐵骨錚錚的李夢陽於弘治十八年,再次直言上書揭發劉瑾等佞臣,又慘遭入獄之禍,命懸一線,得牟斌、康海力等聯求,李夢陽才得以倖免。正德五年被罷免居家,正德十四年又慘遭入獄,牟斌及大學士楊廷和、刑部尚書林俊等人力保獲釋。世宦生涯,使李夢陽看透了世間之險惡,於嘉靖二年(1524年)春辭官,遊走交友、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李夢陽分別於正德五年(1510)春末和嘉靖二年盛夏,遊李朝花西北一里古葵邱五伯盟壇,覓友于直隸大名府東明縣葵邱李莊,與鏢師李朝花相聚村寨,二人飲酒暢談,後賦詩留墨寶。為葵邱李莊(現李朝花村)留下美好的歷史見證。為後人留下多首精美詩篇。李夢陽品酒賞花賦詩牡丹《葵邱李莊詠木芍藥》:
小寨數枝嬌,平生王府瞧。
未曾臨豔品,香溢室中飄。
此物民間有,京師進富豪。
東昏種芍藥,朝暮禮賢交。
鏢師李朝花為好友李夢陽也以牡丹賦詩《友李夢陽賞牡丹》:不畏風寒育秀姿,九天仙露下瑤池。烏龍不戀紅塵世,舒豔含香雅頌時。
歷代文人墨客常對牡丹情有獨鍾,以花喻人為其賦詩而贊。這不僅是喜歡牡丹的風情萬種、千姿百態,更重要的是被她那種不隨波逐流、不畏權貴的品格所吸引。以丹香喻人喻情言志者,不計其數。古詩吟誦曹州丹香者可屈指一數,讚譽曹州牡丹傳世之作記之甚少?牡丹的美,豔於姿,豐於韻,香於情。人們喜歡牡丹光華絢爛,不惜捨命花開盛世的品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和花草有何兩樣,活就活個光明正大,坦坦蕩蕩,轟轟烈烈!牡丹以千姿百態,五顏六色,博得眾多文人墨客的鐘愛,誰能掩飾住內心的騷動,不為之心醉,面對此花、此景、此情,豈不吟誦讚美之:紅雲爭彩笑春風,華貴雍容占上公。一日未看嬌豔目,多情世子醉其中。
一首明朝鏢師李朝花的《盛夏護丹根》。雖然不是唐宋名家之作,卻語詞詼諧樸實,不失風韻,構思巧妙的講述了曹州丹皮的中藥妙用:
烈日燻蒸爐上行,晉商煎水人常用。
殘羹飲馬蹄生風,此去丹皮多護送。
鏢師在盛夏之時,走護貨物,天氣酷熱難耐,晉商隨同而行,人困馬乏,無精神趕路,晉商取出運送的曹州(今山東菏澤市丹皮,煎水讓眾人常服之,以清熱降温。眾人服剩下的湯水,讓馬飲之,馬兒也聽話了,蹄下生風趕路行。鏢師們,希望此時盛夏而行,護送東西還是送丹皮好。明朝成化年間,菏澤的牡丹根,又稱丹皮,是中藥的一種,被威震三省的鏢師李朝花從曹州押運至北京、南京、江浙等各地。 [2] 

李朝花史料記載

葵丘故道是古時老官道,從李朝花西頭通過。根據1984版《菏澤市地名志》記載,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李氏自山西省洪洞縣遷回古葵邱李莊(李家莊),後有該村鏢師李朝花於1485年率族人義立鏢局,忠義雙全,名震三省,他的名字逐漸代替了村名。 [4] 
據村史記載,李朝花年輕時特別提倡和推行尚武,村裏人習武成風,周邊數十里村莊無一人敢在李莊村一帶裏惹是生非。早在1937年前,以李盡喜、李盡元為首的十幾個李氏族人,還曾行走於全國各地,大力弘揚傳播武術。每逢過年過節,村內男女老少還聚在一起敲鑼打鼓,演習大刀、棍術、拳術、劍術等,景象十分熱鬧。 [4] 

李朝花親屬成員

在菏澤城西南30多里處,菏澤高新區邊境西南方向千年古鎮馬嶺崗的西北部,坐落着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它就是李朝花行政村。
該村村居久矣,現由李朝花、後張堂、西張堂三個自然村組成。明朝以前叫古葵丘李莊,又叫李家莊,依古葵丘(古時東明十二景之一五伯盟壇遺址)東南而建,千年古鎮馬嶺崗古村落之一。 [4] 

李朝花人物評價

相傳鏢師李朝花是明朝武術家、朝花鏢局創始人。他出生於明成化三年,字雲瑞。成化二十一年,李朝花進京武舉奪魁但沒有入仕,朝廷為其保留武舉之身。為族人養家餬口,他率族人義立鏢局,為古邑曹州、安徽、南京、江浙一帶護鏢。李朝花憑藉習武先習德的祖訓和高超的武藝,得以在這一行當立足。李朝花為人豪爽仗義,且武藝超羣、忠義雙全。他每次押鏢路遇匪寇從不趕盡殺絕,做事情留有餘地,以德服眾,一路行鏢曾結交不少官家名人,聲名遠播,大江南北綠林響馬皆服之。受他的影響,李家後人不但從不欺負弱小,且路見不平行俠仗義,深受當地百姓喜愛。李朝花押鏢從來沒有失手過,很多商家都慕名而來,只要路上遇到匪寇一説“李朝花”,就會平安放行。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