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曄

(金代官員)

鎖定
李曄,字日華,良鄉縣人。金朝霸州大城縣令。
全    名
李曄
別    名
李日華
所處時代
遼——北宋——金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良鄉縣劉李裏(今北京)
最高官職
霸州大城縣令

李曄人物生平

李曄其人在史書中並無記載,如今僅存墓誌一方。通過對墓誌的解析,可以清楚地瞭解李曄一生的經歷沉浮及其家族成員情況。
李曄卒於金朝皇統二年(1142年),終年四十二歲,故李曄生於遼道宗壽昌六年(1100)。年二十四登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進士第。金滅北宋後,進入金朝為官。

李曄墓誌錄文

大金故承奉郎霸州大城縣令李君墓誌銘
君姓李,諱曄,字日華。先世良鄉縣 [2]  劉李裏 [3]  人也。曾祖用極,尚書虞部郎中;祖軫,隱居不仕;父孝目,給事使;母呂氏,奉聖州 [4-5]  呂陳文學士之女也。公昆弟四人,長時蔭仕承信校尉;次即君也;次晫蔭仕修武校尉;次西京大聖壽寺住持、傳法沙門智柔;姊妹二人各適名家。君自垂髫,魁梧俊邁,有志於學,舉族器重。年二十四,宣和四年登進士弟授迪功郎 [6-7]  。逮本朝撫定,換授將侍郎 [8]  、靈壽縣丞。遭內艱,除太原府東永利鹽場院使,制終,除晉山令。幾二載,改授涿州新城令。考□,除霸州大城令。凡五遷至承奉郎、雲騎尉、賜緋魚袋。登弟後,娶仝邑曹張裏郝氏,生子三人,長昌福,蔭仕忠顯校尉,前無極縣商酒都監;次昌邦、昌裔。女二人,長適張琇,早逝;次適昭信校尉高軏。君每至故里,謂昆弟曰:“吾鄉土地膏腴、桑麻之利,倍於鄰邑,所患者秋夏水潦,不能作久居。”計蒞官十八年,清廉勤儉,不能具述。罄其所畜止得錢八百貫,置范陽長寧地一頃,為子孫基業。惜乎!雅志不遂。皇統二年七月六日卒於大城縣令,年四十二。臨終謂其家人曰:“汝見西方淨土彌陀佛否?”命長子昌福:“吾瞑目後可長寧構一茅屋為生”,母郝氏依遺言保聚眾子三十餘年無至苦力温飽,粗如訓諭為學。各娶名家女為婦,其劬勞顧撫,豈可勝道。大定十五年十一月廿八日染疾,遽然而逝,享壽七十六。孫六人,孫女四人,重孫三人。國朝大定四年,造天下户籍。長子忠顯著籍范陽,誘率二弟,先人之遺意安忍忘乎?命師於所置之地卜其宅兆,祔葬長寧裏東南之原庶後之子孫陽供,以歲時祭祀,魂其有靈,安而燕樂。銘曰:
生不必閥閲起之有日,仕不必貴宦達之俱一;死不必賢嗣志之所述,葬不必故里安之則吉。大定廿五年二月廿六日巽時。 [1] 
參考資料
  • 1.    金代《李曄墓誌》考釋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引用日期2023-08-08]
  • 2.    《遼史》卷40:良鄉縣,燕為中都縣,漢改良鄉縣。舊屬涿郡,北齊天保七年省入薊縣,武平六年復置。唐聖曆元年改固節鎮,神龍元年復為良鄉縣,劉守光徙治此。在京南六十里,户七千。
  • 3.    《遼史·地理志》:“宋王曾《上契丹事》曰: ‘自雄州白溝驛渡河,四十里至新城縣,古督亢亭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渡範水、劉李河,六十里至良鄉縣。’”
  • 4.    《遼史·地理志》:奉聖州,武定軍,上,節度。本唐新州。後唐置團練使,總山後八軍,莊宗以弟存矩為之。軍亂,殺存矩於祁州,擁大將盧文進亡歸。太祖克新州,莊宗遣李嗣源復取之。同光二年升威塞軍。石晉高祖割獻,太宗改升。
  • 5.    《宋史》:奉聖州,唐新州,後唐置威塞軍節度,石晉以賂契丹。在雲中府之東,契丹改為奉聖州。
  • 6.    《三朝北盟會編》卷4《政宣上帙四條》載:“宣和二年三月六日丙午,詔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趙良嗣由登州往使,忠訓郎王瑰副之,議夾攻契丹、求燕雲地歲幣等事。時童貫受密旨借其外勢以謀復燕,詔趙良嗣、王瑰充使副,由登州以往,用祖宗故事,以買馬為名,因約夾攻契丹,取燕雲故地。面約不賚書,唯付以御筆。”
  • 7.    《大金國志校證》載:“(天輔三年春正月)是月,宋遣其使趙良嗣來。先是金使同呼慶持國書來宋,因遣良嗣來通好,猶以買馬為名,其實約夾攻遼,取燕雲舊地也。第面約不賚國書。”
  • 8.    《金史·百官志》:將仕郎為文散官,正九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