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文翔

(上海理工大學副教授)

鎖定
李文翔,工學博士,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交通系統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理工大學區域規劃與交通運輸系統研究所副所長,先後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獲交通工程學士和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博士學位,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上海市“晨光計劃”、上海理工大學“思學計劃”、上海理工大學“志遠計劃”。擔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小城鎮規劃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市科技專家庫入庫專家、多個國際期刊客座編輯等。近年來專注於共享交通管理、智慧出行優化、低碳交通規劃、交通大數據分析等前沿研究方向,在TR-Part C/D、TFSC、RCR、Climate Policy、JTRG、TBS、TRR、《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中國環境科學》等交通與環境領域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上累計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論文40餘篇,SCI/SSCI檢索論文30餘篇(包括中科院Top期刊論文12篇,中科院二區以上論文16篇),已發表論文的累計引用次數近1000次,其中ESI高被引論文1篇,單篇引用量高達180次,谷歌學術h 指數15,i10指數23(截至2024年1月),授權發明專利2項,出版學術著作1部。 [1] 
中文名
李文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同濟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交通運輸工程
學術代表作
《碳中和目標下道路交通碳交易機制研究》
研究領域
共享交通管理、智慧出行優化、低碳交通規劃、交通大數據分析
人才計劃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上海市“晨光計劃”、上海理工大學“思學計劃”

李文翔教育背景

2014.09-2019.11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博士
2017.09-2018.09 美國華盛頓大學,交通運輸工程,CSC聯合培養博士
2010.09-2014.07 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學士

李文翔工作經歷

2022.06至今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交通系統工程系,副教授
2022.05至今 上海理工大學,區域規劃與交通運輸系統研究所,副所長
2020.03-2022.06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交通系統工程系,講師

李文翔研究方向

共享交通管理、智慧出行優化、低碳交通規劃、交通大數據分析

李文翔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2002244,碳交易驅動的共享出行行為演化機理研究,2021/01-2023/12,項目負責人
[2]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2020PJC083,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道路交通碳交易體系研究,2020/11-2022/10,項目負責人
[3]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晨光計劃,20CG55,全球視野下城市交通低碳轉型綜合評價與治理,2021/01-2023/12,項目負責人
[4]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課題,2020EGL019,基於區塊鏈的道路交通碳交易政策設計與評價研究,2020/10-2021/12,項目負責人
[5]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重點項目,20692192200,引入碳交易機制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研究,2020/07-2021/06,項目負責人
[6]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 2021-APTS-01,出行即服務(MaaS)環境下城市個體出行碳足跡監測與評估,2021/09-2023/12,項目負責人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面上項目,71774118,政府-企業-居民協同共治的道路交通碳交易機制研究,2018/01-2021/12,核心參與人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中歐)合作與交流項目,71961137006,為明天城市的清潔空氣融資:通過土地增值回饋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提高城市空氣質量的潛力,2019/01-2022/12,核心參與人
[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項目,71734004,城市交通治理現代化理論研究,2018/01-2022/12,主要參與人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91546115,大數據驅動的共享交通管理與決策範式轉變研究,2016/01-2018/12,核心參與人

李文翔學術專著

[1] 李文翔,李曄. (2023). 碳中和目標下道路交通碳交易機制研究. 人民交通出版社.

李文翔代表性學術論文

[1] Li, W., Bao, L., Li, Y., Si, H., Li, Y. (2022).Assessing the transition to low-carbon urban transport: A global comparison. 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80, 106179. (SCI檢索, 中科院一區,Top)
[2] Li, W., Pu,Z., Li, Y., Ban, X. (2019). Characterization of ridesplitting based on observeddata: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Chin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Emerging Technologies, 100(March 2019), 330-353. (SCI檢索,中科院一區,Top)
[3] Li, W., Bao, L., Wang, L., Li, Y., Mai, X. (2019). Comparativeevaluation of global low-carbon urban transport.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and Social Change, 143, 14-26. (SSCI檢索, 中科院一區,Top)
[4] Li, W., Pu,Z., Li, Y., Tu, M. (2021). How does ridesplitting reduce emissions fromridesourcing? A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in Chengdu, China. Transportation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95, 102885. (SCI檢索, 中科院一區,Top)
[5] Li, W., Chen,S., Dong, J., Wu, J. (2021). Explor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transferdistances between dockless bike-sharing systems and metros. Journal ofTransport Geography, 92, 103032. (SSCI檢索, 中科院二區,Top)
[6] Li, W., Wang, L., Li, Y., Liu, B. (2020). A blockchain-based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for the road transport sector: policy design andevaluation. Climate Policy, 21(3), 337-352. (SSCI檢索, 中科院一區,Top)
[7] Li, W., Wang, L., Pu, Z.,Cheng, L., Yang, L. (2024). What determines the real-world CO2 emissionreductions of ridesplitting trips?. Travel Behaviour and Society, 35, 100734. (SSCI檢索, 中科院二區)
[8] Li, W., Zhang, Y., Chen, Y., Ding, L., Zhu, Y., Chen, X. M.(2024). Multi-day activity pattern recognition based on semantic embeddings ofactivity chains. Travel Behaviour and Society, 34, 100682. (SSCI檢索, 中科院二區)
[9] Li, W., Li, Y., Ban, X., Deng, H., Shu, H., Xie, D. (2018).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non-work trip frequency andaccessibility based on mobile phone dat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672(42), 91-102. (SCI檢索)
[10] Tu, M., Li, W.*, Orfila, O., Li, Y., Gruyer, D. (2021). Exploringnonlinear effects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on ridesplitting: Evidence fromChengd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93,102776. (SCI檢索, 中科院一區,Top)
[11] Tu, M., Li, Y., Li, W.*, Tu,M., Orfila, O., Gruyer, D. (2019). Improving ridesplitting services usingoptimization procedures on a shareability network: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Technological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49, 119733. (SSCI檢索, 中科院一區,Top)
[12] Wang, L.,Li, W.*, Weng, J., Zhang, D., Ma, W. (2022). Do low-carbonrewards incentivize people to ridesplitting? Evidence from structural analysis.Transportation, 50 (5), 2077-2109. (SCI檢索, 中科院二區)
[13] Liu, X., Li, W.*, Li, Y., Fan, J., Shen, Z. (2021). Quantifying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ridesplitting based on observed data fromridesourcing service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675(8), 355-368. (SCI檢索)
[14] Lai, Z.,Liu, X., Li, W.*, Li, Y., Zou, G., Tu, M. (2021). Exploring the spatialheterogeneity of residents' marginal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lean air inShanghai.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9, 791575. (SSCI檢索)
[15] Zou, G.,Lai, Z., Li, Y., Liu, X., Li, W.(2022). Exploring the nonlinear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housing prices: A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Economics of Transportation, 31, 100272. (SSCI檢索)
[16] Li, Y., Li, W.*, Wei, Y., Bao, L., Deng, H. (2017). Using personalcarbon dioxide trading to promote cleaner cars. Proceedings of the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Transport, 170, 86-98. (SCI檢索)
[17] Li, W., Li, Y., Deng, H., Bao, L. (2018). Planning of electricpublic transport system under battery swap mode. Sustainability, 10(7),2528. (SCI檢索)
[18] Li, W., Li,Y., Fan, J., Deng, H. (2017). Siting of carsharing stations based on spatial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EVCARD. Sustainability,9(1), 152. (SCI檢索)
[19] Li, Y., Li, W.*, Yu, Y., Bao, L. (2017). Planning of LNG fillingstations for road freight: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Procedia, 25, 4580-4588.
[20] Zhang,Y., Li, W.*, Deng, H., Li, Y. (2020). Evaluation of publictransport-based accessibility to health facilities considering spatialheterogeneity.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20. (SCI檢索)
[21] Dong, J.,Chen, S., Li, W.*, Zhou, Y., Si, H. (2022). Evaluation of DocklessBike-Sharing Transfer Services around Metro Stations considering SpatialHeterogeneity.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22. (SCI檢索)
[22] Dong, J.,Li, Y., Li, W.*, Liu, S. (2022). CO2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fRoad Transport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 Sustainability, 14(9),5454. (SCI檢索)
[23] Li, X., Zhang, Y.,Yang, Z., Zhu, Y., Li, C., Li, W.* (2023). Modeling Choice Behaviors forRidesplitting under a Carbon Credit Scheme. Sustainability, 15(16),12241. (SCI檢索)
[24] 李文翔, 李曄, 蔡近近. (2021).政府-企業-居民協同共治的道路交通碳交易機制. 中國環境科學, 41(9), 4426-4438. (EI檢索)
[25] 李文翔, 李曄, 董潔霜, 李一鳴. (2021). 引入碳交易機制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研究. 系統仿真學報, 33(6),1451. (北大核心)
[26] 李文翔, 唐桂孔, 劉博, 王銀, 餘海軍. (2021). 基於摩拜騎行數據的上海市共享單車減排效益時空分析. 環境科學學報, 41(11), 4752-4759. (北大核心)
[27] 李文翔, 李一鳴, 董潔霜等. (2023). 碳交易機制下的新能源汽車消費選擇行為. 系統工程, 41(01):15-26. (北大核心)
[28] 李文翔,李媛媛,劉好德,宜毛毛,韓印. (2023). 基於機器學習的網約車合乘出行碳減排狀態預測.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3 (1), 254. (EI檢索)
[29] 李文翔, 程佳楠, 劉向龍, 穆凱, 蔡近近, 劉魏巍.(2023) 出行即服務環境下個體出行鏈碳足跡監測與評估[J].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3(2): 22-31. (EI檢索)
[30] 韓印, 李媛媛, 李文翔*, 劉向龍, 祁昊, 萬東奇. (2022). 基於軌跡數據的網約車排放時空特徵分析.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2(1), 234. (EI檢索)
[31] 李曄, 李文翔*, 魏愚獒. (2018).道路交通碳排放權交易研究現狀與展望. 同濟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46(4), 465-471. (EI檢索)
[32] 於天翔,李文翔*,張玉梁,陳豪,董潔霜.(2023). 低碳導向的網約車合乘動態匹配算法研究.計算機應用研究, 40(8). (北大核心)
[33] 張逸文,李文翔*,劉向龍,陳思薇,楊子傑. (2023) 碳普惠機制下網約車用户拼車出行意願研究[J]. 交通運輸研究, 9(5).

李文翔主要成就

李文翔人才計劃

[1] 2020.12 上海市“晨光計劃”
[2] 2020.10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
[3] 2020.06 上海理工大學“思學計劃”
[4] 2023.10 上海理工大學“志遠計劃”

李文翔榮譽稱號

[1] 2023.02 上海市“記功”獎勵
[2] 2023.07 第十八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獎
[3] 2023.05 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
[4] 2022.08 中美青年創客大賽總決賽優秀指導教師
[5] 2023.12 上海理工大學2023年度創新創業優秀指導教師團隊特等獎(排序第1)
[6] 2022.12 上海理工大學2022年度創新創業優秀指導教師團隊二等獎(排序第1)
[7] 2022.11 2022年度上海理工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
[8] 2023.09 上海理工大學班主任優秀展示獎
[9] 2023.09 2022-2023學年上海理工大學優秀班主任
[10] 2022.09 2021-2022學年上海理工大學優秀班主任
[11] 2021.12 上海理工大學“嘉獎”獎勵
[12] 2023.02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學貢獻獎
[13] 2022.01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卓越貢獻獎
[14] 2019.06 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15] 2019.01 同濟大學優秀學生
[16] 2014.06 省優秀畢業生
[17] 2014.05 省優秀學生
[18] 2014.05 哈爾濱工業大學“十佳大學生”

李文翔獲獎記錄

[1] 2023.12 第三十五屆上海市優秀髮明選拔賽,優秀髮明項目銀獎(第1完成人)
[2] 2018.11 中國華錄杯·開放數據創新應用大賽,冠軍(第1完成人)
[3] 2017.05 第一屆瀋陽數據開放與應用創新大賽,冠軍(第1完成人)
[4] 2013.08 第六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全國一等獎(第1完成人)
[5] 2017.08 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海市二等獎(第2完成人)
[6] 2023.12 川渝科技學術大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7] 2023.07 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8] 2015.12 第一屆上海開放數據創新應用大賽(SODA),技術能力單項獎
[9] 2018.05 第一屆重慶開放數據創新應用大賽,優秀價值挖掘獎

李文翔指導學科競賽

[1] 2023.11 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全國一等獎
[2] 2023.05 第十八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上海市一等獎
[3] 2023.05 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全國一等獎
[4] 2022.07 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全國二等獎
[5] 2022.07 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全國三等獎
[6] 2023.11 第二十屆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二等獎
[7] 2022.08 2022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國際三等獎、上海賽區一等獎
[8] 2022.07 2022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上海賽區三等獎
[1] 2022.12 第二屆上海市大學生交通創新大賽,上海市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2] 2023.12 第三屆上海市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上海市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
[9] 2021.11 第二屆上海市高校開放大數據分析挑戰賽,上海市三等獎(2項)
[10] 2022.08 第八屆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內選拔賽,銅獎

李文翔社會任職

[1] 國際SCI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專刊(SpecialIssue): Transitions Towards Electrification, Automation, and Shared Mobility for Urban Transport, 客座主編 (LeadGuest Editor)
[2] 國際SCI期刊Sustainability, 專刊(Special Issue):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Cities: Transport and Land Use of Sustainability, 客座編輯 (Guest Editor)
[3] 國際SCI期刊Energies客座編輯,專刊(Special Issue): Applications of Data Analy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hared AutonomousElectric Vehicles, 客座編輯 (GuestEditor)
[4] 國際期刊Digital Transportation and Safety,專刊(Special Issue):Smart and GreenTravel with Mobility as a Service, 客座編輯(Guest Editor)
[5] 國際期刊IET Collaborative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專刊(SpecialIssue):Technologies and Advancements in Low-Carbon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客座編輯 (Guest Editor)
[6] 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Built Environment,專刊(Research Topics):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Incentives of Shared Mobility,主題編輯 (Lead Topic Editor)
[7]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小城鎮規劃分會,青年委員
[8] 上海市科技專家庫,入庫專家
[9] 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碳中和研創中心,特聘專家
[10] 上海理工大學超網絡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11] 上海理工大學智慧應急管理學院,兼職研究員

李文翔主講課程

李文翔本科生課程

[1] 人工智能基礎
[2] 人工智能與交通應用
[3] 低碳城市與交通可持續發展
[4] 交通經濟學
[5] 科研項目課程

李文翔研究生課程

[1] 交通環境
[2] 專業英語
參考資料
  • 1.    李文翔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2024-01-15[引用日期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