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文彬

(抗戰時期革命烈士)

鎖定
李文彬(1902年-1939年),黑龍江雙城人。1920年入東北軍。九一八事變後隨部參加吉林抗日自衞軍。1934年任依蘭縣森林警察大隊副大隊長。1935年任寧縣森林警察大隊大隊長。七七事變後,擊斃日本指導官津春昌,教官加藤直秋、營野勳等人,焚燒了防所,破壞了各種軍事建築、機關設備,帶出所有武裝和軍需物資率部起義,參加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警衞旅旅長、第三師師長。率部在黑龍江寶清、勃利地區堅持抗日遊擊戰爭。1939年9月在寶清遭到敵軍包圍,他指揮部隊沉着應戰,奮力突圍。在激戰中壯烈犧牲。 [2] 
中文名
李文彬
外文名
Li Wenbi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39年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抗聯第五軍第三師師長
出生地
黑龍江
犧牲地點
黑龍江省寶清縣 [3] 

李文彬事蹟簡介

李文彬同志,1902年生。一九三四年起,先後當過依蘭縣偽森林警察大隊副、三道河子偽森林警察大隊長。一九三七年七月,經抗聯五軍黨組織的教育和爭取,他帶領一百五十多人起義抗日。發表了《三道河子森林警察起義抗日救國告各地民眾、滿軍、滿警書》,後改編為抗聯五軍警衞旅。同年十一月,又改編為抗聯五軍第三師,他先後任旅長、師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九年秋他率部去寶清縣找抗聯二路軍指揮部時,與敵遭遇,戰鬥犧牲。時年三十七歲。 [3] 

李文彬人物生平

李文彬,1902年出生在黑龍江省雙城縣三姓屯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自幼聰明好學的李文彬只在本屯上了三年私熟,就因家境貧寒而輟學。後來,隨全家搬到哈爾濱市顧鄉屯,為維持生計,減輕父母肩上的重擔,他剛滿14歲就開始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在家種地,出外趕車,又到哈爾濱鐵路工廠(十六棚)當學徒。貧困的生活,苦澀的童年,使李文彬受盡了地主,資本家的盤剝之苦。
1920年,18歲的李文彬毅然告別父母,離家去東北軍第十八旅當兵。由於他從小飽嘗生活磨難,養成了吃苦耐勞、剛強正直、義氣豪爽的性格,深受上級的賞識。於是,很快地任班長、連副,騎兵營的連長,李文彬雖然身在舊軍隊,但他富有正義感和強烈的愛國心,直保持着原有的農民工人那種忠厚,善良的思想道德,從不打罵七兵,從不欺壓窮苦百姓。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李文彬同原部十八旅一起參加了吉林一支自衞軍,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每次同日軍作戰,他都身先士卒,衝鋒在前。他帶的那部分隊伍紀律嚴明,所到這處深受羣眾歡迎。後在戰鬥中自衞軍全被敵人打散,李文彬只好歸家隱居。
1934年,在原東北軍好友的推薦下,李文彬出任偽依蘭縣森林警察大隊隊副。1935年秋,他被調到偽寧安縣森林警察大隊大隊長,駐防在牡丹江左岸的三道河子(今海林市三道河子鄉),此時此地,正是反日隊伍活動的地區之一。日本侵略者妄圖利用這支森林警察打擊反日部隊,但李文彬始終沒有這樣做,日本人幾次強令他率隊“圍剿”抗聯,而他總是帶着部隊圍着山林空轉,打幾槍空槍後返回。李文彬曾幾次對駐大隊的八名日本警察教官説:“這麼多的反日隊伍,咱們這幾個人怎麼能打得了,不用説打人家,連咱們這幾個人也保不住哇!咱們駐在這地方,就是來送死!”這幾個談抗聯就變色的日本人嚇得不得不聽從他們安排。李文彬率隊在三道河子駐防近兩年的時間,從未打過抗日隊伍,駐在寧安的日軍,惱羞成怒,曾幾次圖謀搞掉李文彬,但均因他有部下的保護,使敵人無法下手。沒辦法,他們只好從別處派來50多人的武裝監視隊,以防萬一。
偽寧安縣森林警察大隊的上兵,多數是收編的吉林自衞軍、救國軍的軍人,其中許多人是愛國的,時任大隊長的李文彬,面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更是心急如焚,苦苦思索。1936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派張鎮華與李文彬聯絡策動起義工作之後,李文彬豁然開朗,他耳聞目者從抗聯五軍在三道河子一帶軍威馬壯,屢戰屢勝,不斷壯大的成長中,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聯軍是打擊日寇的中堅力量,是真正的救國之師。黨的耐心工作和正確引導,愛國士兵不甘當亡國奴的抗日要求,使李文彬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率隊譁變、易幟抗日!
七七事變後,在全國抗戰形勢的鼓舞下.李文彬率三道河子森林警察大隊150多名官兵,連同家屬600餘人,於7月12日打死八名日本指導官和教官,繳了50名武裝監視隊槍械,一舉燒燬全部營房和軍事設施,攜帶全部武器和物資,奔向抗聯五車駐地蓮花泡。同時發表了《三道河子森林警察隊反滿抗日告各地民眾及滿警書》,以李文彬和四個小隊長名義宣佈“誓死要抗日救國”號住“滿兵滿警們!爆動起來吧!譁變出來吧!”
同月15日,起義隊伍在三道通開抗日誓師大會,正式參加抗聯五軍,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警衞旅,李從彬任旅長,原一師參謀長張鎮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設兩個團六個連,共計200餘人。會後,軍民聯歡,殺豬宰羊,使起義官兵深受感動。
在李文彬率部起義的影響下,吉東各地偽軍偽警紛紛譁變抗日,僅勃利縣偽軍第二十九團就有600餘人譁變,帶出大炮三門,輕重機槍20挺和大批槍彈、物資;這些,使日寇大為震驚,急調重兵前來鎮壓。為了保存有生力量,避開敵人鋒芒,在抗聯五軍軍長周保中親自領導下,李文彬率領警衞旅,向下江地區轉移,同年7月下旬,抵達依東,在這裏,李文彬多次率隊重創敵軍,僅在十大户一天的激戰中,就擊能日軍20餘人,得戰馬六匹。
8月,周保中返回牡丹門地區。這時,第二師師長王光宇從寶清來到依東,接替周保中的工作:警衞旅在王光字、李文彬的率領下,向寶清移動,下旬,勝利到達目的地,與第二二師五團會師,隨後,李文彬率部參加了二道山子伏擊戰,打死三名日軍指導官,俘虜敵人.30餘人,機槍一挺。不久,王光宇、李文彬北進攻佔星海鎮,繳獲大量槍彈、物資,補允充了部隊裝備。
11月初,抗聯第五軍軍長周保中在寶清縣蘭棒山的密營,召開了東部部隊幹部會議,決定將警衞旅改編為五軍第三師,任命李文彬為師長,王效明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八,九兩個團、李文彬對師指戰員的要求非常嚴格,他把原來有鴉片煙癮的20多名隊員送到後方戒煙,將比較優秀的青年幹部和士兵送到聯軍教導隊進行訓練。經過徹底改造整訓,使三師成為抗聯五軍的主力部隊。李文彬自己更是刻苦學習革命理論,對黨的認識日益加深、階級覺悟不斷提高,並在1937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3月,第二路軍總部命令李文彬率部衝出日軍“圍剿”重區,迅速收攏全師兵力,向勃利、密出一帶轉移。3月17日,李文彬下達集結命令,第八團收攏各警戒部隊,向山北李炮營集中,18日上午10時,駐守在頭道卡子的八團一連,在返回路過石灰窯南溝的小孤山時,被400餘名日偽騎兵包圍,在生死考驗面前,為了不暴露我軍後方基地,連長李海峯等16名指戰員,不畏強敵,英勇抗擊,固子小孤山。激戰一天,擊斃日偽軍95人,打傷25人,打死敵軍馬90餘匹,我軍除張鳳春等四人趁黑夜意外脱險外,連長李海峯等12人不幸全部壯烈犧牲。
因路遠雪深,當李文彬率八團、警衞隊和騎兵連前往增援時,戰鬥已經結束。為了給戰友們報仇雪恨,李文彬命令部隊隱蔽疾進,19日早,部隊趕到敵人回寶清縣的必經之路——大頂子山北五里深谷轉彎處,當敵人一步步走進伏擊圈中,我車軍突然開槍,只打得敵人叫苦連天,四處逃竄。我軍當場擊能日偽軍60餘名,打傷20餘名,獲軍馬20匹,軍用品無數。這場伏擊戰狠剎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
根據中共吉東省委和第二路軍總指揮部決定,李文彬率師留守下江根據地,掩護第四、第五軍主力西征。按照上級部著,李文彬命令第八團,以託腰子為中心,活動在依蘭、勃利一帶、第九團由他親自率領,由寶清向虎林方向移動,聯合第七軍部隊,開展游擊戰爭。1938年6月17日,李文彬率第九團在寶清東部與第七軍三師會和,19日,我五,七軍聯合部隊在韓家木營被200餘名偽興安軍包圍,經三小時激戰,將故人打退,而第三師九團團長蔣繼昌,卻不幸犧牲。同年7月10日,在李文彬師長率領下,第五、第七軍聯合部隊夜襲了寶清四區星河鎮警察署,擊斃日本指導官,俘敵30餘人,繳槍30支。以後,我軍又轉戰富綿、同江等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在此期間,李文彬部不僅保存了部隊的骨幹、而且補充了部分兵力。
1939年,東北抗聯五軍進入了最艱苦時期,由於敵人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第五軍三師處於兵源斷絕,缺糧少衣的艱難境地、此時的李文彬讀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一書,更加增強了堅持鬥爭的勇氣和抗戰必勝的信心,他親自策劃建立多處後方密營,準備同敵人打持久戰。他率戰士在山裏的朝陽坡開荒,種地,收些玉米和土豆,維持生存。同年8月,他參與指揮第五,第七軍聯合行動,在虎林黑嘴子營救出工人500多名,補充了抗聯隊伍。同年8、9月間,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派政務主任黃玉清到東部虎林、饒河地區巡視第五、第七軍工作,在虎林縣北部山區後方密營,找到李文彬部。因敵人封鎖了虎林與饒河之間的山區,無法與七軍溝通。李文彬率第九團200餘名戰士護送黃玉清回到寶清。
此時,敵人聞知周保中率部進寶清縣境內,便增派了大批日偽車進山“圍剿”,並且派特務、密探封鎖了山區邊沿的各個交通路口、關卡,企圖一網打盡抗聯部隊。為了密營安全,便於隱蔽活動,李文林決定選調幾名精兵,隨黃玉清主任前往密營,其餘人員由第九團政委姜信太率領潛入山區活動。
9月12日下午3時,李文彬等人行至寶石河上游時,被偽車第三十五團和穆稜偽警察大隊90餘人夾擊包圍。李文彬發現敵情後,立即指揮戰士向西北方向突圍 頓時,槍聲響成一片,敵人依仗人多,蜂擁而上,李文彬等臨危不懼,拼命廝殺,終因寡不敵眾,師長李文彬、連長趙榮等七位同志不幸壯烈犧牲。此時,李文彬年僅37歲。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著名烈士 第8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209-214
  • 2.    劉景泉 主編.中國抗日戰爭人物大詞典: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220
  • 3.    李文彬 烈士  .中華英烈網[引用日期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