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慶文

(北京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鎖定
李慶文,男,博士學歷,北京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建築和建築材料》等雜誌審稿專家。 [1] 
中文名
李慶文
國    籍
中國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土木工程
職    稱
副教授

李慶文人物經歷

2005年9月-2009年6月,北京理工大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學士 [1] 
2009年9月-2010年6月,北京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專業,碩博連讀 [1] 
2010年9月-2015年6月,北京科技大學岩土工程專業,博士 [1] 
2011年9月-2012年3月,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1] 
2013年9月-2014年9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1] 
2015年8月-2017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師資博士後 [1] 
2015年8月-2018年6月,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講師 [1] 
2018年7年至今,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副教授 [1] 

李慶文教學科研

本科生課程
工程製圖基礎(工管) [1] 
研究領域
1. 岩石力學與岩石動力學 [1] 
2. 能源地下結構 [1] 

李慶文主要貢獻

李慶文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深部巖體巖爆傾向性預測及其儲能流態化調控研究,2018年01月-2020年12月,主持 [1] 
2.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深部高應力巖體開挖能耗特性及其儲能動態調控研究,2017年01月-2017年12月,主持 [1] 
3.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等),考慮能耗特性的深部巖體能量機理及巖爆傾向性研究,2016年09月-2017年12月,主持 [1] 
4.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不同應變率下岩石破碎能耗特性研究,2015年11月-2017年12月,主持 [1] 
5. 北京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專題聯合研究計劃,石墨混凝土應用於能源樁的力學與熱傳導性能之研究,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主持 [1] 
6. 建築安全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樁與周圍岩土的結構響應分析,2015年08月-2017年08月,主持 [1] 
7. 校企合作項目,高山滑雪賽道建造生態環保關鍵技術研究,2018年07月-2019年09月,主持 [1] 
8. 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部地應力環境與災害動力學,2016年07月-2019年06月,主要參與人 [1] 
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高應力儲能巖體開挖卸荷特性及其誘導開採研究,2017年01月-2020年12月,主要參與人 [1]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衝擊荷載作用下岩石的高應變率特性研究,2015年01月-2018年12月,主要參與人 [1] 

李慶文論文著作

李慶文, 喬蘭, 陳璐. 基於精確爆破載荷分析的安全距離判據. 工程力學, 2015, 32 (10): 123-129. [1] 
李慶文, 郭奇峯. 基於流固耦合的高陡邊坡開挖穩定性研究(JA). 中國礦業, 2015, 24(4): 100-104. [1] 
喬蘭, 周明, 楊建明, 李慶文*. 高阻尼橡膠用於岩石動載衝擊防護的吸能特性試驗研究.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8, 37(4): 961-968. [1] 
張 巖, 李慶文*, 李淼, 崔明. 不同應變率下砂岩的動態力學特性研究. 中國礦業, 2015, 24增刊2(10), 162-166. [1] 
王玥, 史繼堯, 李慶文*. 基於連續破壞理論的爆破損傷區界定. 中國礦業, 2016年6月, 第25卷增刊1: 390-393. [1] 
李遠, 王卓, 喬蘭, 蔡美峯, 李慶文. 基於雙温度補償的瞬接續採型空心包體地應力測試技術研究.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7, 36 (6): 1479-1487. [1] 
邵揚, 李慶文, 喬蘭, 等. 考慮能耗特性的巖橋型邊坡動力失穩研究[J].中國礦業, 2018, 27(5): 122-127. [1] 
李淼, 喬蘭, 李慶文. 高應變率下預製單節理岩石SHPB劈裂試驗能量耗散分析, 岩土工程學報, 2017, 39(7): 1336-1343. [1] 
李 遠, 喬 蘭, 隋智力, 李慶文. 岩石材料脆性剪切破壞模式下的強度分析 (JA).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2012年12月, 1364-1370. [1] 

李慶文獲獎記錄

2014年10月,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科學進步一等獎 [1] 
2015年06月,北京市優秀畢業生 [1] 
2015年06月,北京科技大學優秀博士論文 [1] 
2017年10月,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17年度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1] 
2017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學優秀博士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