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慶善

(西北師範學院歷史系教授)

鎖定
李慶善(1919—1997),又名安東,河北省辛集市人,民盟盟員。
中文名
李慶善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1997年
職    業
教師

李慶善人物經歷

1950年7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學院國文系。曾任西北師範學院歷史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兼西北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 [1]  。又兼任中國文獻研究會理事。

李慶善主要貢獻

李慶善先生作為古籍整理方面的“治沙專家”,多有著述。著有《史記平準書校勘數則述辨》(《古籍整理研究通訊》1984年5期)、《漢書食貨志辨疑》(《中國歷史文獻研究輯刊》第五輯等十餘篇論短文。《大金吊伐錄校補》(中華書局即出))。
李慶善先生1950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在四十餘年的教育生涯中,兢兢業業,做出了很大的成績。他高度的責任性和高尚的品德很受學界敬佩,對後學者的教益也是極其深遠的。

李慶善獲獎記錄

1986年曾獲甘肅省委、省政府從教三十年“園丁獎”。整理金少英先生遺稿《漢書食貨志集釋》(中華書局1985年),獲1987年甘肅省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李慶善人物評價

李慶善先生治學嚴謹,尤精於校勘考據之學,恪守實事求是、無證不立,不苟為一言半語,而所言皆能反覆醖釀、融匯百家,發前人所未道,補前人所遺闕。他考據校勘的文字獨抒已見,明證昭然;申論舊注,旁徵博引。不憑主觀臆造,不飾詞矯説,不隨意抄襲前人,引證必標出處,雷同者一定珊汰。如《漢書.食貨志》引賈誼《疏》雲:“可以為富安,而直為此廩廩也,竊為陛下惜之二”“廩廩”一詞,唐顏師古注引李奇曰:“廩廩,危也。”而胡三省《資治通鑑.漢紀》大帝前二年注則雲:“廩廩,危懼之意。”清人劉光賁發揚了胡氏之説。李先生辨正曰:“直,竟也,卻也,意料不及之詞。……劉訓‘值得’誤。…危,阽危也,非危懼之謂。細按上下文,作危懼解則語意難以貫通。…此句正與上文‘安有業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相呼應。”《漢書食貨志辯疑》又“政治未畢通也”一句中“政治”一詞,以未得確解,李慶善先生釋之曰:“此蓋指文帝時諸侯王尾大不掉,皇權不鞏固之情勢。”這由賈誼《治安策》所謂“天下之勢方病大疾。一脛之大幾如要,一指之大幾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慮無聊”可證明。心此精審的考説,在李慶善先生的論著中隨處可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