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慎修

鎖定
李慎修(1685—1754),清朝官吏。字思永,號雪山,山東章丘人。康熙五十一年進士。授內閣中書,累遷杭州知府。雍正間入為刑部郎中,治獄多所平反。乾隆間官江西道監察御史,以敢直諫著稱。
本    名
李慎修
出生地
山東章丘
逝世日期
1747年
主要作品
改授御史

李慎修人物生平

李慎修,歷城西營佛峪村人。父李昌吉,康熙丙子(1696)科舉人,補授青州府益都縣教諭。慎修昆季3人(兄敬修、弟敏修)生而聰穎。慎修17歲補博士弟子員,康熙辛卯年(1711)與胞兄敬修同舉於鄉,兄弟聯芳一時為鄉里人垂青。壬辰年(1712)慎修考取二甲進士。
康熙五十二年(1713),御授李慎修內閣撰文中書雍正三年(1725)內授福建司主事。翌年授浙江杭州知府,此間他保持懸魚之節,從嚴懲治貪官污吏,使武林9縣的大小官員,勤於民政而恥於貪鄙,社會安寧,百姓樂於其業。雍正六年(1728),皇上欽點他為順天(府)巳酉鄉試官,他和同事者公正地推薦、選拔天下賢士。由於他忠於職守,認真負責,先後被擢為廣東清吏司員外郎、雲(南)浙(江)清吏司郎中、刑部郎中。
李慎修前後入京10餘年,其間,他執法如山,多次平反冤獄。
乾隆元年(1736),他升為河南汝光道。這時他的德行已廣為民知。紳士富豪、黎民百姓為感其恩德,為他修生祠數處。他發覺後下令拆其像,在原房舍內,換上了范文正公(仲淹)像。
他無論在哪裏為官,總把教育百姓當做頭等大事。為此,他主持編印了《吏治危言》、《勸民俗話》、《立繼説》、《恤囚説》、《檢驗説》和《倫理至言》,並將這些書分送給地方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以廣牖民覺。另著一冊《內訟編》,用以省身克己。
乾隆五年(1740),他調任湖北武漢黃德道,尚未抵達任所,那裏的竊賊奸宄因懾其威嚴而紛紛逃離。
乾隆六年(1741)9月改調清軍驛傳鹽法道。上任伊始,即向當地民眾和商賈宣告:官有官俸,商有商税,你們但早完國課(賦税),本道養廉自足支用,勿以舊日陋規污我。署內用鹽俱按市價購之,嚴禁賄賂,堵塞弊洞,疏通錢鈔。這一系列的措施使商、民均受益。
翌年(1742)因奔母喪,辭官歸裏。乾隆九年(1744),補授貴西道,旋即改授江南驛鹽道。謝恩之日皇上見到他,想起他老成直爽,宜做法官,遂改授江西道監察御史。上任後他曾上疏“錢法”一折,旁徵博引,將當時户部徵錢法的弊病揭露無遺。後來朝廷參照他的“錢法”改進了徵錢辦法。李慎修直言敢諫,凡奏稿一經上奏即焚之,從不誇耀自己的見解。
在他上任湖南衡郴永道經過武昌時,那裏的百姓和商人為報答他治鄂的恩德,紛紛奉送白銀以作路費。李慎修謝絕再三,眾人只好揮淚而歸。
乾隆十二年(1747),李慎修辭官回到家鄉歷城。
乾隆十三年(1748)聖駕南巡,李慎修從家中去濟南接駕,皇上見了他很高興,有心再擢用他,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婉然謝絕。為此,皇上降旨原品休致。
三年後(1751),乾隆帝東巡,李慎修再次到濟南接送聖駕,皇上稱讚他歷仕三朝,業績卓著,口碑遍於天下,功名垂於竹帛。自此回家老景清閒,如啖蔗露,度過了7年的田園生活。
乾隆十八年(1754)11月16日,這位清朝前期名吏、三朝重臣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九歲。 [1] 

李慎修個人作品

有詩數首及《勸民家常俗話》等傳世。 [1] 

李慎修史料記載

李慎修,字思永,山東章丘人。康熙五十一年進士,授內閣中書。遷主事,出為浙江杭州知府。雍正五年,入為刑部郎中,歷十餘年,治獄多所平反。有侵帑獄,初議以挪移從末減,慎修執不可;或諷以上意,亦不為動。乾隆初,出為河南南汝光道,移湖北武漢黃德道,以憂去。服除,授江南驛鹽道。引見,高宗曰:“李慎修老成直爽,宜言官。”特除江西道監察御史。疏論户部變亂錢法,苛急煩碎。歷舉前代利害,並言錢值將騰貴,窮極其弊。上元夜,賜諸王大臣觀煙火,慎修上疏諫,以為玩物喪志。上喜為詩,嘗召對,問能詩否,因進言:“皇上一日萬幾,恐以文翰妨政治,祈不以此勞聖慮。”上韙之,載其言於詩。嘗謂慎修曰:“是何眇小丈夫,乃能直言若此?”慎修對曰:“臣面陋而心善。”上為大笑。復出為湖南衡郴永道。十二年,乞病歸,卒。
高密李元直為御史在其前,以剛直著。慎修與齊名,為“山東二李”。京師稱元直“戇李”,慎修“短李”。 [2] 

李慎修代表詩作

李慎修書法 李慎修書法
【改授御史】
風紀清班世所榮,君恩晚歲許題名。
老成豈敢當天獎,孤直由來自性生。
晨漏勉隨鴛鷺序,朝陽虛説鳳凰鳴。
祇今袞職無遺闕,愚陋何緣補聖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