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愛羣

(北京建築大學教授)

鎖定
李愛羣,男,1962年7月生,湖南耒陽人,生於安徽合肥。1992年東南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博士畢業並獲博士學位。
現為北京建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21年11月3日,李愛羣主持的項目“高性能隔震建築系列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5] 
中文名
李愛羣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
1962年7月
畢業院校
華東交通大學
東南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國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獲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獲寶鋼教育獎特等獎
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展開
主要成就
國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獲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獲寶鋼教育獎特等獎
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北京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收起
籍    貫
湖南耒陽
學    位
博士
職    稱
北京建築大學教授

李愛羣人物履歷

1992年東南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博士畢業並獲博士學位。
2000年5月至2009年11月 擔任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 [1] 
2013年5月中國工程院公佈201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候選名單,東南大學李愛羣教授位列其中。
2015年4月24日任北京建築大學副校長。 [2] 
2021年4月23日,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4] 

李愛羣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土木工程結構抗震抗風與隔震減震、工程結構新體系、結構健康監測與安全評估等方向的研究。

李愛羣主要成就

代表性論文: 大跨橋樑結構以健康監測和狀態評估為目標的有限元模擬;工程結構粘滯流體阻尼器的減振機制與控振分析。 [1] 

李愛羣業績介紹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9年獲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和寶鋼教育獎特等獎。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專家組成員、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結構控制及健康監測分會常務理事、全國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擔任“Journal of Asian Building and Engineering”、“建築結構學報”等8家期刊編委。
主要從事土木工程結構抗震抗風與隔震減振、結構健康監測與安全評估和既有建築功能提升改造等方向的研究。完成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863高技術研究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國家級項目10餘項,已培養和正指導博士研究生30餘人和碩士研究生40餘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等科技獎項。擁有國家發明專利8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9項;主編著作5本,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150餘篇。 [1] 
2014年1月,由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李愛羣教授團隊領銜完成的“長大跨橋樑結構狀態評估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基於長大跨橋樑具有投資大、工作環境惡劣、服役週期長、災變後果嚴重等特點;針對傳統的橋樑維護管理手段單一、自動化和科學化程度低,亟需在理論和實踐上得到突破的現狀,歷時十年,攻克了長大跨橋樑狀態評估中的若干關鍵科學技術問題,形成了長大跨橋樑結構健康監(檢)測關鍵技術與系統、長大跨橋樑風特性及風致抖振的精細化分析方法、長大跨橋樑疲勞損傷演化模型與多尺度分析方法、長大跨橋樑的時變可靠度評估方法等創新成果,併成功應用於潤揚大橋、蘇通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等十餘座具有世界影響的大跨橋樑,以及國家級文物橋樑蘭州黃河鐵橋,創造直接、間接經濟效益10餘億元,為確保長大跨橋樑的安全、耐久和科學化的養護管理提供了先進理論與系列技術。 [1] 

李愛羣人物榮譽

李愛羣教授參與完成的“建築結構減振防災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1] 
李愛羣教授領銜完成的“長大跨橋樑結構狀態評估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  [10] 
李愛羣教授領銜完成的“高性能隔震建築系列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5] 
2013年5月,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候選名單。
2017年9月30日,李愛羣新當選“北京學者”。 [3] 
2023年7月,榮獲“北京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8] 
2023年8月,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