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志超

(北京科技大學協同創新中心)

鎖定
李志超,男,1981年12月25日出生於河南漯河,北京科技大學教師。
中文名
李志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河南漯河
出生日期
1981年12月25日
畢業院校
北京科技大學
職    業
北京科技大學教師
主要成就
EBSD微觀取向分析和XRD宏觀織構分析
外文名
Zhichao Li
代表作品
典型元素對無取向硅鋼再結晶織構的影響規律
電工鋼中100織構的演變規律等
職    稱
副教授

李志超人物簡介

2000年進入北京科技大學學習,2004年取得學士學位,2010年在北京科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進入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研究院工作,2012年6月博士後出站,參加汽車用鋼系列開發,主要從事IF鋼、雙相鋼、TRIP鋼及TWIP鋼等汽車系列用鋼的開發與研究。2010年獲得教育部青年教師博士點基金支持,2011年獲得北京科技大學青年人才科研基金支持。2015年進入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工作。
近3年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材料領域知名期刊AMSE和JMEP上發表論文4篇,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中/英文SCI和EI檢索的學術論文13篇,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學術論文10篇。《材料工程》(EI期刊)和《航空材料學報》(北大核心)等期刊青年編委。
李志超作為主要參與人蔘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主持及主要參與了北京科技大學與首鋼、邯鋼、漣鋼、馬鋼、南鋼和吉林建龍等企業橫向課題26項,負責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3項,獲得2017年度“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6年公派美國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做訪問學者,致力於電工鋼的機理性研究及產業化推廣,針對取向和無取向電工鋼各階段的組織、織構演變及第二相粒子析出進行系統的研究,如:1)温度對3%Si CGO硅鋼兩相區熱變形過程中織構分佈的影響;2)成品板厚對CGO硅鋼高温退火過程中織構和析出物演變的影響;3)含Cu取向硅鋼中第二相粒子析出演變規律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材料領域相關SCI學術期刊及國內SCI、EI及中文核心期刊上。
秉承科技成果轉化的指導思想,李志超不斷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交流,多次與南鋼、馬鋼、邯鋼、萊鋼及吉林油田等國內典型鋼鐵生產及用户企業進行多層次全方位關鍵共性技術的交流合作,簽訂了多項的科研合作項目。代表團隊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來華講學交流,擴大團隊國際影響力。

李志超科研項目

【主要主持及參與的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874028,增氫析氫法鋼中夾雜物深度去除基理研究,2019.1.1-2022.12.31,在研,參加。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774033,預形變-預相變對納米貝氏體組織形成及熱穩定性的影響機制,2018.1-2021.12,在研,參加。
3.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7ZX07402001,鋼鐵行業水污染全過程控制技術系統集成與綜合應用示範,2017.1.1-2020.12.31,在研,子課題負責人。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574022,Fe-Mn-C(-Al)系孿晶誘導塑性(TWIP)鋼凝固特性與調控機制研究,2016.1-2019.12,在研,參加。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人才培養基金(TP-A3),FRF-TP-15-063A3,塑性變形及多組元氣氛退火下電工鋼的織構演變規律,2015.9-2016.8,在研,主持。
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人才培養基金(TP-A2),FRF-TP-14-105A2、無取向硅鋼的相變及織構演變規律研究,2014.9-2015.8,結題,主持。
7.吉林建龍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資助項目,2014-304、吉林建龍無取向硅鋼技術研究與開發,2014.5-2015.5,50萬元,結題,主持。
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人才培養基金(TP-A1),FRF-TP-12-139A、取向硅鋼初次再結晶退火過程中織構演變及第二相粒子析出行為研究,2012.1-2013.12,結題,主持。
9.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1BAE25B01、高硫高酸油氣環境下低合金鋼的耐腐蝕與強韌化技術,2011.1-2014.12,結題,參加。
10.河北鋼鐵集團邯鋼分公司資助項目,2010-072、汽車用鋼系列開發,2010.1-2014.12,結題,參加。

李志超學術論文

【代表性學術論文】
1.第一作者論文
[1] Li Z C*, Dang N, Jiang H T, et al.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Texture Distribution in Two-Phase Region Hot Deformation of Grain-Oriented Silicon Steel[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 Performance, 2017(2):1-7.
[2] Li Z C*, Dang N, Jiang H T, et al. Mechanism of Texture and Precipitates Evolution in CGO Silicon Steel During High-Temperature Annealing Process[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 Performance, 2017(5):1-7.
[3]李志超, 黨寧, 江海濤,等. 含Cu取向硅鋼中第二相粒子析出演變行為研究[J]. 材料工程, 2017, 45(12):10-16.
[4] Li Z C*, Dang N, Mi Z L.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ypical Texture Distribution in Primary Recrystallization Matrix of 3% Si CGO Silicon Steel[J]. 2016, 2016(2):1-6.
[5] Li Z C*, Dang N, Mi Z L. Effect of Hot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on Texture Formation Regularity of CGO Silicon Steel under High Deformation Rate[J]. 2016, 2016(12):1-8.
[6]李志超,孫強,米振莉*,林瑞民,典型元素對無取向硅鋼再結晶織構的影響規律.材料熱處理學報,2016.37(1):91-96
[7]李志超,孫強,米振莉*,林瑞民,冷卻速度對1.35%Si無取向硅鋼熱軋退火織構的影響.材料熱處理學報.2016.37(2):92-97
[8]李志超, 孫強, 米振莉,等. 應變速率對3%Si CGO硅鋼兩相區變形織構的影響規律[J]. 材料熱處理學報, 2015, 36(s2):69-74.
[9]李志超*,陳銀莉,左茂方,米振莉,CGO硅鋼各階段高斯織構遺傳繼承性的EBSD分析.材料熱處理學報,2014.35(10):125-129
[10]李志超*,唐荻,黨寧,米振莉,2000年以來取向硅鋼的研究進展,金屬熱處理.2012.37(3):5-9
2.通訊作者論文
[1] Sun Q, Li Z C*, MI Zhenli, et al. Effect of Typical Elements on the Heredity of Hot-rolled and Annealed Texture in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 Sci. Ed. 2017, 32(6):1446-1452.
[2]孫強,李志超*,米振莉,黨寧,1.3%Si無取向硅鋼初始織構遺傳繼承性研究.材料熱處理學報.2016.37(2):86-91
[3]孫強,李志超*,米振莉,黨寧,退火温度對無取向硅鋼再結晶行為的影響規律研究.材料熱處理學報.2016.37(3):64-68
[4]米振莉,孫強,李志超*,林瑞民,W600無取向硅鋼的動態相變對織構和第二相析出物的影響.材料熱處理學報.2016.37(1):144-150
[5]黨寧, 張文康, 李志超*,等. 高温退火工藝對CGO硅鋼Goss織構及磁性能的影響[J]. 金屬熱處理, 2016, 41(1):24-28.
[6]孫強, 李志超*, 米振莉,等. CGO硅鋼初次再結晶組織及織構演變規律[J]. 材料工程, 2016, 44(9):38-43.
[7]左毅, 米振莉, 李志超*,等. 加熱工藝對軸承鋼連鑄坯液析碳化物溶解行為的影響[J]. 材料熱處理學報, 2016, 37(2):146-152.
[8]米振莉,張小壘,李志超*,李輝,熱處理工藝對高碳鉻軸承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材料熱處理學報.2015.36(7):119-124
[9]左茂方,李志超*,陳銀莉,米振莉,焊絲鋼ER50-6拉拔過程中軸向鐵素體絲織構演變規律研究.材料熱處理學報.2014.35(12):140-144
[10]米振莉,周園園,李志超*,江海濤,李輝,熱變形温度對3%Si CGO硅鋼組織和織構的影響.2014.35(5):143-157
二、會議論文
1.第一作者論文
[1]李志超,李維,唐荻,李輝,陳銀莉,回火温度對馬氏體合金鋼性能和組織的影響[C].第九屆中國鋼鐵年會: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