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強

(中國科學院院士、無線電專家)

鎖定
李強(1905年9月26日—1996年9月26日),男,原名曾培洪(一説曾培宏 [3]  ),字幼範,江蘇常熟人,無線電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經濟專家,中央廣播事業局首任局長,對外貿易部首任部長,國務院顧問。 [1-3] 
李強於1923年就讀於南洋路礦專科學校(現上海東華大學)土木科;1925年6月加入共青團,8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2月調任共青團上海浦東部委書記;1927年7月任交通科科長;1937年任中央軍委軍工局副局長;1941年任局長; [2]  1952年8月被任命為外貿部副部長兼駐蘇聯大使館商務參贊 [4]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1983年退居二線 [4]  ;1996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李強長期從事無線電方面的研究。 [2] 
中文名
李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常熟市
出生日期
1905年9月26日
逝世日期
1996年9月26日
畢業院校
南洋路礦專科學校
職    業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原    名
曾培洪(一説曾培宏) [3] 
性    別

李強人物生平

1905年9月26日,李強出生於江蘇常熟。 [2] 
1919年,恰逢五四運動爆發,父親為了能讓李強得到更好的教育,將他送到了杭州,就讀於私立宗文中學。後來因反對舊禮教被學校開除,轉入上海南洋路礦學堂附中部繼續學業。 [2] 
1923年,李強就讀於南洋路礦專科學校(現上海東華大學)土木科。
1924年5月,經南洋路礦學校中文教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上海執行部負責人葉楚傖介紹加入國民黨。
1925年3月,與自己的老師、國民黨右派葉楚傖漸行漸遠並最終決裂,葉楚傖登報聲明把李強開除出國民黨。在五卅運動中,李強在惲代英等共產黨員的領導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職業革命者。他作為南洋路礦學校的代表,參加上海學生聯合會的活動,並當選為執行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6月,加入共青團,並被共青團上海地委書記賀昌派到曹家渡從事青年工人運動 [2]  ;8月,經曹家渡支部書記陳竹山介紹,差一個月滿20歲的李強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成為當時僅有數千名成員的黨組織中的一員。 [2] 
1926年2月,調任共青團上海浦東部委書記。後受中共江浙區委派遣,回家鄉組建了中共常熟特別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 [2] 
1927年5月,中共中央軍委特科在武漢成立,同年7月,任交通科科長。 [2] 
1928年,受中共中央委託,擔負研究無線電收發報機的任務。
1929年春,研製成功中國共產黨第一批無線電收發報機。黨中央用此機器開始向各城市、各蘇區通報;9月底,中央派李強到香港建立電台;年底,中央特科成立四科即交通通訊科,由李強負責,主要任務是負責中共中央同各地黨組織的電台聯繫。 [2] 
20世紀30年代,在蘇聯時改用名字“李強”,此後終身使用。 [11] 
1931年4月24日,顧順章被捕叛變。黨中央考慮到,李強與顧順章共同負責組織無線電培訓班等工作,接觸較多,存在暴露風險,遂決定派他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到達蘇聯後不久,李強被派到蘇聯郵電人民委員會通信科學院工作。 [2] 
1937年,任中央軍委軍工局副局長。
1941年,任中央軍委軍工局局長。 [2] 
1944年6月,兼任自然科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院長,是繼李富春、徐特立、陳康白之後的第四任院長。 [2] 
1947年,負責解放區的電訊工作,領導製造了大功率發射機和定向天線。 [9] 
1949年後,先後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無線電總局局長、電信總局局長和政務院廣播事業局局長。 [4]  [10] 
1952年8月,被任命為外貿部副部長兼駐蘇聯大使館商務參贊。 [4]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1983年,退居二線。 [4] 
1990年10月14日,85歲的李強返回母校,參加了北京理工大學建校50週年大會。 [2] 
1996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4] 
李強相關圖片

李強主要成就

李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李強研製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部無線電秘密收發報機,為黨建立隱蔽聯絡渠道;曾研製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機,運用物理學分析,研究過各種無線電發射天線,演算出發射菱形天線的計算公式,對其它天線,如超低水平天線、德律風天線等也研究了計算公式。 [1-2] 
在蘇聯期間,李強用數學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了無線電菱形天線中電子、電磁波的物理規律,經過一年多的運算、推導、分析,他發表了《發信菱形天線》的英文論文,並憑此成為當時蘇聯7位無線電專家之一。他的名字被收入蘇聯百科詞典,研究成果被命名為“李強公式”。 [2] 
1941年李強任中央軍委軍工局局長期間,辦起了槍炮廠、鍊鋼廠、炸藥廠、煤油廠、製藥廠等。1939年4月25日生產出陝甘寧邊區第一支七九式步槍,又名“無名氏馬步槍”,這是中國軍工史上製造的第一支步槍。從1939年至1943年,在李強的領導下,延安軍工廠就生產出了步槍9758支、擲彈筒1500門、手榴彈58萬顆、擲彈筒彈198000發,修炮1000多門。 [4] 

李強人才培養

  • 教學主張
李強認為把學院和工廠結合起來,走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李強一向倡導並身體力行地踐行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教育思想也就集中體現為“緊密地與實踐相結合”。 [2] 
  • 學生授課
李強任自然科學院院長時,經常親自率技術專家給學生上課,開設的兵器學、爆破學、鍊鐵原理、工藝學金屬學以及製圖、炸藥及爆藥等方面的課程。 [2] 
  • 集訓班
1929年10月,隨着無線電台的增加,為蘇區和紅軍訓練報務員成為當務之急,周恩來指示李強創辦無線電報務員集訓班。 [4] 

李強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邊區特等勞動模範 [4] 

李強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1969年4月—1973年8月
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5] 
1973年8月—1977年8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6] 
1977年8月—1982年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7]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8] 
1975年—1978年
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8年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0年
北京理工大學董事會名譽主席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特邀代表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特邀代表
參考資料來源: [2] 

李強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李強出身於書香世家,祖父曾是舉人,父親曾是秀才。李強自小便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 [2] 

李強人物評價

李強同志是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科學家和經濟專家,是中國外經貿事業的先驅,被譽為新中國廣播事業的開拓者。作為北京理工大學延安創校時期自然科學院的第四任院長,為學校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他出身於殷實富足的大家庭,卻躊躇滿志,勵志救國;他是中國廣播事業的奠基人,為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李強91年的人生歷程中,有70餘年的歲月獻給了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他始終堅持對黨和人民忠誠奉獻,不畏艱難勇於開拓創新,頑強奮鬥堅持到底。(北京理工大學新聞網評) [2] 
“文革”後,年逾古稀的李強以他寬闊的眼界、敏鋭的思想,第一個向中央提議利用外國貸款,第一個提出引進美國可口可樂生產線等,為中國外貿事業做出了貢獻。(《上海灘》2017年第8期姚華飛評) [12] 
在李強91年的人生歷程中,有70餘年的歲月獻給了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在科研、軍工生產、廣播電訊和外經貿等領域都做了許多工作,是黨內一位難得的複合型人才。李強在中央特科從事秘密戰線工作期間,為開創黨領導的無線電通訊事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學習時報》評)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