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建中

(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

鎖定
李建中,武漢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文藝學學科帶頭人,武漢大學珞珈傑出學者,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國家教學名師,湖北省教學名師,武漢大學教學名師,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教育部馬工程首席專家,寶鋼獎全國優秀教師,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常務理事 [1] 
中文名
李建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5年
主要成就
教育部馬工程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教學名師
出生地
湖北荊州
代表作品
古代文論的詩性空間
批評文體論綱
體:中國文論元關鍵詞解詮
中國文化:元典與要義
元典關鍵詞研究的理論範式
職    稱
武漢大學二級教授、
性    別
學    位
博士

李建中人物簡介

1955年出生於湖北荊州,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 [2] 
武漢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文藝學學科帶頭人。武漢大學珞珈傑出學者,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3] 
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4]  ,湖北省教學名師,武漢大學教學名師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教育部馬工程首席專家,寶鋼獎全國優秀教師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常務理事。
高校教齡40年,主要從事中國文論及文化的教學與研究,系統講授《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文化概論》、《中國文化與文論經典》、《文心雕龍研究》、《世説新語研究》、《文學概論》、《小説美學》等課程。近年來致力於通識教育的教學實踐,主講《人文社科經典導引》課程 [5] 
學術代表作有《古代文論的詩性空間》、《批評文體論綱》、《體:中國文論元關鍵詞解詮》、《元典關鍵詞研究的理論範式》等。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和教學論文180多篇,在海內外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主編教材10餘種。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和一般項目共5項,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文化元典關鍵詞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審美文化產品的評價理論研究》等。主編六卷本“中國文化元典關鍵詞研究叢書”,作為項目成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8]  ;主持的大型學術叢書《中華字文化大系》獲湖北省學術著作出版專項資金資助 [9] 
曾獲寶鋼教育獎全國優秀教師(2013)、中國大學MOOC全國優秀教師(2015、2016)、湖北省教學名師(2014)、國家教學名師(2018)。主持《青春同創,人文化成:中文類專業教學模式的深度轉換》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湖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主講《中國文論的詩性魅力》獲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主講《中國文化概論》獲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同名教材獲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一等獎。 [6]  其擔任教材主編和課程帶頭人的《人文社科經典導引》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7] 

李建中個人作品

李建中科研成果 • 著作

1、《漢魏六朝文藝心理學》(獨著),北嶽文藝出版社1992
2、《瓶中審醜》(獨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3、《心哉美矣——漢魏六朝文心流變史》(獨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4、《東方情結——東方文學與中國》(獨著),海南出版社1993
5、《非性文化的奇花異果——中國古代性觀念與中國古典美學》(第二作者),巴蜀書社1995
6、《愛慾人格》(獨著),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
多次登上“風入松”和“國林風”的全國圖書排行榜
7、《臣妾人格》(獨著),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
8、《生命的光環——中國文化與中國文論》(合著),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
9、《亂世苦魂——世説新語時代的人格悲劇》(獨著),東方出版社1998
多次登上“風入松”和“國林風”的全國圖書排行榜
10、《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獨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獲武漢市人民政府第7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獎
11、《李建中自選集》(獨著),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獲首屆湖北圖書獎提名獎
12、《東方文化與現代化》(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13、《日月清朗,千古風流——〈世説新語〉》(第一作者),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
14、《玄學與魏晉社會》(第一作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15、《古代文論的詩性空間》(獨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三等獎
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獎著作二等獎
16、《中國古代文論詩性特徵研究》(武漢大學學術叢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獎著作二等獎
17、《中國古代文論範疇發生史叢書》(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18、《中國傳統文化人格叢書》(主編),東方出版,社2009
19、《陽陰之間:臣妾人格》(獨著),東方出版社2009
20、《魏晉人:弄狂以流悲》(獨著),東方出版社2011
21、《百年龍學的時序與通變》(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
22、《龍學檔案》(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23、《批評文體論綱》(武漢大學學術叢書),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三等獎
24、《體:中國文論元關鍵詞解詮》(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獎著作三等獎
25、《文化關鍵詞研究》(第一輯)(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
26、《文化關鍵詞研究》(第二輯)(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27、《文化關鍵詞研究》(第三輯)(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
28、《元典關鍵詞研究的理論範式》(獨著),人民出版社2021
29、《中國文化元典關鍵詞研究》(叢書共六種,主編),人民出版社2021
30、《中華字文化大系》(叢書共八種,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21

李建中教研成果 • 著作

1、《卓有成效的課堂管理》(譯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中國古代文論》(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3、《中國文化概論》(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4、《中國文化與文論經典講演錄》(大學名師講課實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5、《文心雕龍講演錄》(大學名師講課實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6、《湖畔之舞》(散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
7、《中國文學批評史》(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8、《中國文學批評史》(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9、《中國文化概論(修訂版)》(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
10、《中國文學批評史系列教材》(總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
11、《中國文學批評史(第二版)》(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
12、《文心雕龍導讀》(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
13、《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4、《中國文化:元典與要義》(上下冊)(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
15、《人文社科經典導引》(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
16、《中國文論話語導引》(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
17、《武漢大學通識教育研究報告》(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
18、《人文社科經典導引(第二版)》(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
19、《何以成人,何以知天 武漢大學基礎通識課優秀作品選(人文卷)》(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20
20、《博雅:中西之間 武漢大學基礎通識課優秀作品選(人文卷)》(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21
21、《與大師對話 武漢大學基礎通識課優秀作品選(人文卷)》(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22
22、《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通識課》(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22
23、《那些年,我們在珞珈山做助教》(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22
24、《經典·科學·人生 通識教育大講堂(第一輯)》(副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20
25、《審美教育 人文化成 通識教育大講堂(第二輯)》(副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22

李建中科研成果 • 論文

1、《論靈感的靜態特徵》,《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6.4.
2、《需求與滿足——論文學活動中的拓撲心理學》,《批評家》1987.5.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7.8.全文轉載。
3、《晚清小説理論中的心理學思想》,《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8.3.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8.9.全文轉載
4、《論魏晉六朝作家“人心”與“文心”的分裂》,《文學評論》1989.5.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89.12.全文轉載;
《文史知識》1990.1.摘要
5、《論魏晉六朝的暢情美學》,《華中師大學報》1989.9.
6、《王充文藝心理學思想初探》,《社會科學研究》1990.2.
7、《“才性”芻議》,《四川大學學報》1990.3.
8、《〈金瓶梅〉性目的論初探》,《江淮論壇》1990.5.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1.2.全文轉載。
9、《古典文學研究的心理學視角》,《古典文學知識》1990.6.
10、《〈琴賦〉一曲盡雅聲》,《名作欣賞》1990.6.
11、《心物:漢魏六朝文藝心理學之綱》,《學術月刊》1991.1.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1.7.全文轉載。
12、《論〈金瓶梅〉中的財與色》,《思想戰線》1991.1.
13、《哀樂論──漢魏六朝創作心理研究》,《華中師大學報》1991.2.
14、《從品評才性到精析文心》,《社會科學研究》1991.2.
15、《棗肉與橄欖——〈金瓶梅〉鑑賞心理探幽》,《名作欣賞》1991.5.
16、《〈金瓶梅〉“德色”論》,《中國文學研究》1992.1.
17、《〈世説新語〉:魏晉名士心態錄》,《文史知識》1992.1.
18、《〈淮南子〉文藝心理學思想初探》,《漳州師院學報》1992.1.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2.10全文轉載。
19、《心論與文論》,《學術研究》1992.2.
20、《“聲無哀樂”新解——論嵇康音樂心理思想》,《思想戰線》1992.3.
《中國文學年鑑》1993年號摘要發表
21、《老樹如何放新花──論古代文學研究的現代轉換》,《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3.1.
22、《中國古代文論的藝術心理學價值》,《唐都學刊》1993.3.
23、《學術研究的轉型》,《讀書》1993.4.
24、《魏晉人的哭》,《名作欣賞》1993.4.
25、《晚清小説研究的文化視角》,《第34屆國際東方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大學1993.9.
26、《中國古代美學家的“生存問題”》,《文藝理論研究》1994.1.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4.4.全文轉載。
27、《從“金瓶梅現象”到“賈寶玉情結”——中國古代性觀念的美學嬗變》,《華中師大學報》1994.4.
28、《中國古代鑑賞心理學論綱》,《學術研究》1994.5.
29、《新潮與傳統——關於儒學文化的現代思考》,《南方文壇》1994.5.
30、《中國文論的世紀性回顧與展望》,《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5.3.
31、《文學史方法的歷史與新方法的誕生》,《河北師大學報》1995.3.
32、《自卑與超越——司馬遷悲劇心理探幽用》,《唐都學刊》1995.4.
33、《文學史研究的拓荒之作》,《民族文學研究》1996.1.
34、《魏晉文學的人格生成》,《文學評論》1996.2.
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第2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5、《轉型時期的才性理論──劉劭〈人物誌〉研究》,《蘇州大學學報》1996.3.
36、《解剖自我》,《當代作家》1996.5.
37、《建安七子論》,《中國文學》1997.3.
38、《試論劉勰的人格境界與〈文心雕龍〉的人格理論》,《學術月刊》1997.3.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7.8全文轉載。
39、《試論陶詩的人格精神》,《華南師大學報》1997.6.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8.5.全文轉載。
40、《文心“動靜”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
41、《中國傳統文化人格與現代社會轉型》,《第35屆國際東方學研討會論文集》,布達佩斯1997.8.
42、《試論西晉詩人的人格悲劇》,《社會科學戰線》1998.2.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8.9.全文轉載。
43、《論魏晉人格的虛靜與躁動》,《湘潭師院學報》1998.4.
44、《〈莊子〉人格理想與魏晉文學的人格起點》,《華中師大學報》1998.5.
45、《中國古文論詩性特徵剖析》,《學術月刊》1998.10.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9.2.全文轉載。
46、《斷裂與重鑄──漢魏之交的文學與人格》,《中國雅俗文學》第1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12.
47、《玄學人格與玄言詩》,《江海學刊》1999.1.
48、《魏晉詩人的死亡意識與生命悲歌》,《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1.
49、《臣妾人格與文學》,《東方》1999.2.
50、《試論〈文心雕龍〉的思想史價值》,《文心雕龍研究》第4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5.
51、《本世紀魏晉思想研究的兩次高潮》,《東方文化》2000.1.
52、《王國維的人格悲劇與人格理論》,《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1.
53、《文果載心,餘心有寄》,《理論月刊》2000.1.
54、《魏晉時期儒家人格的玄學化歷程》,《華中師大學報》2000.4.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研究》2000.10.全文轉載。
55、《現代化與都市人格》,《中國現代化與深圳跨世紀發展》,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6.
56、《魏晉文學的人格承擔》,《第36屆國際東方學研討會論文集》,蒙特利爾2000.8.
57、《辨體明性——關於中國古代文論詩性特徵的現代思考》,《華中師大學報》2001.2.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2001.8.全文轉載。
收入《古代文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8.
58、《詩性傳統的斷裂》,《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9輯.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3.
59、《魏晉玄學在二十世紀中國的命運》,《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國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10.
60、《神女與寡婦——關於魏晉文學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中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2.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4.摘要
61、《原始思維與中國古代文論的詩性特徵》,《文藝研究》2002.4.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6.“論著精華”選登
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62、《儒道釋文化的詩性精神與中國古代文論的詩性特徵》,《文藝理論研究》2003.1.
63、《文藝批評的本土資源》,《文藝報》2003.3.29.
64、《文藝理論教材建設的本土化思考》,《三峽大學學報》2003.5
65、《中國文學思想的言説方式》,《中華讀書報》2003.5.7
66、《攝影文學的文學性》,《中國藝術報》2003.11.20
67、《反(返)者道之動》,《文學評論》2004.4
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文學年鑑(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學科發展狀況•文學”專欄收錄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5.“論著精華”選登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4.11全文轉載
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第5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8、《高天厚土水長流——古代文論的詩性空間》,《江蘇大學學報》2004.4
69、《從寄生到瀰漫——中國文論批評文體原生形態考察》,《華中師大學報》2004.5
70、《論〈文心雕龍〉的詩性智慧》,《長江學術》(第5輯),2004.5
71、《技術理性時代的“泛文學化”迴歸》,《襄樊學院院學報》2004.6
72、《思之詩——漢語批評的隱喻性生成》,《文藝爭鳴》2004.6
73、《技術理性時代漢語文學的命運》,《社會科學報》2004.7.22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9全文轉載
74、《陳寅恪與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承擔》,《江漢論壇》2004.9
75、《一言以蔽之——論古代文論思維方式的整體濃縮性》,《光明日報》2005.2.4
76、《終日言,而未嘗言也——中國詩性文論語言觀芻議》,《鄖陽高等師範專科學報》2005.2
77、《文之為德也大矣——關於“文”的現代思考》,《湛江師院學報》2005.4
78、《周易與中國文論的詩性之源》,《江海學刊》2006.1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6全文轉載
79、《中國文論:説什麼與怎麼説》,《長江學術》2006.1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6.6全文轉載
80、《二十四詩品:中國文論的詩眼畫境》,《鄖陽高等師範專科學報》2006.1
81、《論中國古代文論詩性與功利性的契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2
82、《文備眾體:中國古代文論的言説方式》,《文藝研究》2006.3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8全文轉載
83、《古代文論批評文體的文學性生成》,《三峽大學學報》2006.4
84、《中國古代文論的敍事性言説》,《福建論壇》2006.10
85、《界域•聲色•體勢——劉勰“文”論的文章性生成》,《復旦大學第二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12
86、《借他人主腦走麥城——張藝謀大片批判》,《探索與爭鳴》2007.1
《馬克思主義文摘》2007.3全文轉載
87、《破體:中國文學批評的文體傳統及演變規律》,《襄樊學院學報》2007.3
88、《兩爻之間的詩性訴求——以周易、老莊、孔孟的詩性言説為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5
89、《古典批評文體的現代復活》,《中山大學學報》2008.1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8.5全文轉載
90、《現代批評文體:在“西就”與“東歸”之間》,《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08.1
91、《借石攻玉,依經立論——中國古代文論教學方法新探》,《鄖陽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8.2
92、《文學與批評:怎麼説比説什麼更重要——以幾部經典作品為例》,《文藝爭鳴》2008.3
93、《論中國詩性文論的文字之根》,《社會科學》2008.4
94、《古代文論詩性言説的生成語境和主體用心》,《江漢論壇》2008.4
95、《民間文學中的“誤解”與“話語較量”》,《中州學刊》2008.6
《新華文摘》2009.6全文轉載
96、《尊體•破體•原體——重開古代文論現代轉換的理路和詩徑》,《文藝研究》2009.1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9.5全文轉載
97、《論古代文論批評文體的無體之體》,《文學評論》2009.2
98、《古代批評家的文體》,《光明日報》2009.2.23
99、《劉勰“體乎經”的批評文體意義》,《清華大學學報》2009.4
100、《古代文論教學的當代視野》,《中國大學教學》2009.5
101、《漢語批評的文體自由》,《江漢論壇》2009.8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0.1全文轉載
102、《筆談:漢語批評的文體問題》(主持人),《江漢論壇》2009.8
103、《依經立義:作為中國文論研究方法的建構》,《思想戰線》2009.6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0.4全文轉載
104、《中國文論話語重建的可行性路徑》,《文史哲》2010.1
《高校文科學報文摘》2010.2全文轉載
105、《“忘”生“夢”死——從“莊周夢蝶”看莊子的生死觀》,《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10.1
106、《劉勰的和聲型話語模式》,《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30輯,華東師大出版社2010.4
107、《娛思的文體:宇文所安批評文體的中國啓示》,《中外文學與文論》第19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6
108、《道可道,如何道——劉勰文學思想的本原之“道”與言説之“道“》,《中國文化研究》2010秋之卷
109、《文體學研究的路徑與前景》,《江海學刊》2011.1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1.6全文轉載
110、《論〈文心雕龍〉“青春版”之創造》,《中州學刊》2011.1
111、《大學講壇上的〈文心雕龍〉傳播》,《中國大學教學》2011.1
112、《中國古代文體學的本體論價值》,《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4
113、《批評文體的“第二形式”》,《文學評論》2011.5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2.1全文轉載
114、《中國古代文體學範疇的理論譜系》,《北京大學學報》2011.6
115、《劉永濟與珞珈龍學》,《中國文化研究》2011冬之卷
116、《新奇考卷:變“三寫”為“三創”》,《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117、《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評價機制研究(筆談)》,《長江學術》2012.2
118、《龍學的困境——由“文心雕龍文體論”論爭引發的方法論反思》,《文藝研究》2012.4
119、《凡客的咆哮:新媒體時代的批評文體》,《學術論壇》2012.4
120、《詞以通道:軸心期中國文化關鍵詞的創生路徑》,《社會科學戰線》2013.4
121、《文學是文體的藝術——漢語文體學理論重構與韋勒克文體學思想》,《學術研究》2013.5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10論點摘要
122、《漢語文體學研究的現代西學背景——基於文體與語言之關係的考察》,《社會科學》2013.12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4.3全文轉載
123、《經學視域下中國文論關鍵詞之詞根性考察》,《武漢大學學報》2014.1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4.5全文轉載
124、《中華元典關鍵詞的原創意藴與現代價值——基於詞根性、座標性和轉義性的語義考察》,《江海學刊》2014.2
《高校文科學報文摘》2014.4全文轉載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9全文轉載
125、《關鍵詞研究:困境與出路》,《長江學術》2014.2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4.8全文轉載
126、《“觀”之神秘性探源》,《社會科學》2014.10
127、《趣味:大學教育的關鍵詞》,《中國圖書評論》2014.10
128、《師生同創青春版:傳統人文學科教改理念及實踐》,《中國大學教學》2015.1
129、《傳遞金鑰匙:用“關鍵詞”方式講授中國文化》,《許昌學院學報》2015.1
130、《中國文論大觀念的語義根源——基於20世紀“人”系列關鍵詞的考察》,《文藝研究》2015.6
131、《前學科與後現代:關鍵詞研究的前世今生》,《長江學術》2015.4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6.6
132、《“互聯網+”時代傳統人文學科的網絡化應對——基於中國大學MOOC的學理考察》,《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133、《〈莊子〉論“怨”》,《學術論壇》2015.11
134、《鍵閉與開啓:中國文論的關鍵詞闡釋法》,《甘肅社會科學》2016.1
135、《接受美學視域下的嵇康樂論新探》,《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16.1
136、《先秦兩漢“道術”批評與學術跨界》,《社會科學》2016.8
137、《“經”“文”視閾下的中國文論話語範式研究》,《華僑大學學報》2016.5
138、《中華審美文化的四個元關鍵詞》,《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17.1
139、《洪範九疇,彝倫攸敍:批評史書寫的新範式》,《北方論叢》2017.1
140、《漢字批評:文論闡釋的中國路徑》,《江漢論壇》2017.5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7.9
141、《文章與literature:中西文論如何言説文學》,《學術研究》2017.5
142、《“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的理論特色和方法論價值》,《中國文學研究》第29輯,2017.6
143、《論“陌生化”和“象徵化”的異同》,《中國文學研究》2017.4
144、《大學:古今通義與中西通識》,《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8.2
145、《漢語“文學”的字生性特徵》,《江海學刊》2018.2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18.10
146、 《元典關鍵詞研究的理論模型與實踐路徑》,《長江學術》2018.4
147、《“藝”與Art:中西藝術觀念的比較及會通》,《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
148、《博雅:中華美育關鍵詞——以<文心雕龍>為中心》,《文化與詩學》2019.1
149、《放逐與重塑:論“力”與文學的關係》,《江漢論壇》2019.1,《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文學理論》2020.6;《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9.2
150、《何以成人,何以知天》,《通識教育評論》2019.1
151、《先秦文論元典之“人”義重釋》,《文藝理論研究》2019.3
152、《通義:漢語闡釋學的思想與方法》,《文學評論》2019.6
153、《元典關鍵詞研究的中國範式》,《河北學刊》2020.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文學理論》2020.5
154、《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本與根》,《光明日報·文學遺產》2020.3.30
155、《從“學出集部”到“識通四庫” ——百年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的範式演進》,《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
156、《人類瘟疫與人文導引》,《中國大學教學》2020.4
157、《求“遊”於遠:“神與物遊”新解》,《江漢論壇》2020.5
158、《中國文論的經學範式》,《武漢大學學報》2020.6,《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文學理論》2021.2
159、《文心雕龍“章”義新釋》,《中國文學研究》第三十三輯,2020.9
160、《青春同創,人文化成:中文類專業教學模式的深度轉換》,《大學人文教育》(第七輯)2020.9
161、《兼性闡釋與文化基因》,《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版》2020.12.16
162、《經史子集與中國文論的兼性闡釋》,《社會科學》2021.3,《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21.6
163、《世紀“龍學”的四大名著及理論範式》,《中外文化與文論》第47輯, 2021.5
164、《大學通識教育的“三生萬物”》,《中國科學報》2021.12.14
165、《從間性到兼性:文學理論主體性的當代轉換》,《江海學刊》2022.1,《新華文摘》2022.10論點摘編,《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2.3全文轉載
166、《<文心雕龍>的兼性智慧》,《江淮論壇》2022.1,《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22.5全文轉載
167、《中國文學觀念的兼性特徵》,《湖北大學學報》2022.2,《社會科學文摘》2022.5全文轉載,《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22.6全文轉載
168、《青年劉勰的文心與佛性》,《長江學術》2022.3
169、《劉勰教我寫論文》,《寫作》2022.3
170、《中國文學批評史書寫對傳統史學的賡續與新變》,《古代文學理論研究》2022.1

李建中教研成果 • 論文

1、《文藝理論教材建設的本土化思考》,《三峽大學學報》2003.5
2、《借石攻玉,依經立論——中國古代文論教學方法新探》,《鄖陽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8.2
3、《大學講壇上的〈文心雕龍〉傳播》,《中國大學教學》2011.1
4、《〈文心雕龍〉“青春版”之創造》,《中州學刊》2011.1
5、《劉永濟與珞珈龍學》,《中國文化研究》2011冬之卷
6、《新奇考卷:變“三寫”為“三創”》,《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7、《趣味:大學教育的關鍵詞》,《中國圖書評論》2014.10
8、《師生同創青春版:傳統人文學科教改理念及實踐》,《中國大學教學》2015.1
9、《傳遞金鑰匙:用“關鍵詞”方式講授中國文化》,《許昌學院學報》2015.1
10、《“互聯網+”時代傳統人文學科的網絡化應對——基於中國大學MOOC的學理考察》,《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11、《“怎麼講”才能更出彩》,《中國大學教學》2016.8
12、《生活在“教育的快活林”》 ,《中國教育報》2016年11月21日
13、《大學生思政工作的價值、態度和方法》,《中國教育報》2018年4月9日
14、《大學:古今通義與中西通識》,《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8.2
15、 《通識課的意義:文化“成”人》,《中華讀書報》2018.10.17
16、《何以成人,何以知天——武漢大學通識3.0的核心理念與實踐》,《通識教育評論》2019.1
17、《疫期網課實錄:人類瘟疫與人文導引》,《中國大學教學》2020.4
18、《青春同創,人文化成:中文類專業教學模式的深度轉換》,《大學人文教育》(第一輯)2020.9
19、《大學通識教育的“三生萬物”》,《中國科學報》2021.12.14

李建中主持課題

李建中科研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文化元典關鍵詞研究》(12&ZD153)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審美文化產品的評價理論研究》(12AZD010)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古代文論批評文體研究》(08BZW004)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古代文論詩性特徵研究》(02BZW008)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96BZW03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中國古代文體學的理論譜系》(12YJA751032)
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中華字文化大系》

李建中教研項目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馬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專項)《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09JZDMG007)
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傳統文化與通識教育》(2017)
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2015年度重點項目《“互聯網+”時代本科教改理念及實踐》(2015GA001)
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師生同創青春版——傳統人文學科教改理念及實踐》(2013017)
國家漢辦項目《中國文化九百句》(WDJD0005)
湖北省精品課程《中國文學批評史》(2007)
湖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中國文化概論》(2014)

李建中獲獎情況

李建中科研獲獎

《批評文體論綱》,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三等獎(2015),國家社科基金優秀結項成果(2011)
《古代文論的詩性空間》,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三等獎(2009),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二等獎(2009)
《原始思維與中國古代文論的詩性特徵》,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二等獎(2004)
《中國古代文論詩性特徵研究》,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二等獎(2011)
《中國文論大觀念的語義根源——基於20世紀“人”系列關鍵詞的考察》,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三等獎(2018)
《龍學的困境:由“文心雕龍文體論”論爭引發的方法論反思》,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三等獎(2015)
《反(返)者道之動——古代文論研究的文化人類學視野》,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三等獎(2007)
《魏晉文學的人格生成》,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三等獎(2001)
《體:中國文論元關鍵詞解詮》,第十屆湖北省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三等獎(2016)
《李建中自選集》,湖北圖書獎提名獎(2001)
《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武漢市人民政府社科優秀成果著作優秀獎(2000)

李建中教研獲獎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青春同創,人文化成:中文類專業教學模式的深度轉換》(2018)
首屆全國優秀教材獎二等獎《中國文學理論批史》(2021)
首屆國家級一流線下課程《人文社科經典導引》(2020)
首屆國家級一流線上課程《中國文化概論》(2020)
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國文化概論》(2017)
大學素質教育國家級精品通選課《中國文化概論》(2014)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中國文論經典的詩性魅力》(2013)
中國大學出版社優秀教材一等獎《中國文化概論》(2009)
中國大學首批MOOC《中國文化概論》(2014)
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青春同創,人文化成:中文類專業教學模式的深度轉換》(2017)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育研究成果獎三等獎《變“三寫”為“三創”:高校文科教學改革新思路》(2012)
武漢大學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經典閲讀與金課打造——成人、知天的通識教育理念與實踐(2019)
武漢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傳統人文學科教學模式的創造性轉換》(2015)
武漢大學優秀教學研究論文特等獎《通識課的意義:文化“成”人》(2018)
武漢大學優秀教學研究論文一等獎《大學:中西通識與古今通義》(2018)

李建中社會榮譽

2023年11月,被湖北省社科聯授予“最美社科人”榮譽稱號。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