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家浩

(古文字學者)

鎖定
李家浩(1945.4--- ),湖北荊州市沙市區人,著名古文字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師從朱德熙、裘錫圭先生,善於考釋各種疑難古文字
中文名
李家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5年4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中文系
職    業
古文字學家
主要成就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生地
湖北荊州市沙市區
代表作品
戰國時代的“冢”字,戰國貨幣考(七篇)
性    別

李家浩個人經歷

1945年4月生。在“大躍進”的1958年,因家庭生活困難,初中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此後,做過木匠、瓦匠,拉過板車,當過印染工人等。1973年,由工廠調到當時的沙市市文化館,從事文物考古工作。1978年,考取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師從裘錫圭先生學習古文字學。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現為教授。
主要從事古文字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科研方面,1974年至1977年,借調到北京文物出版社,先後跟孫貫文先生、史樹青先生、朱德熙先生和裘錫圭先生等一起整理銀雀山漢墓竹簡。在此期間,又跟朱先生和裘先生一起整理望山楚墓竹簡。
1978年初,跟裘先生一起從事曾侯乙墓鐘磬銘文和竹簡整理工作。1982年,應湖北省博物館之邀,整理九店56號楚墓竹簡。正跟幾位先生一起從事郭店楚墓竹簡的研究工作。在教學方面,自在北京大學大中文系任教以來,開設的課程有“《説文解字》概論”“戰國文字概論”“戰國竹簡研究”和“古文字資料研讀”等。
研究古文字的方法,主要受朱德熙先生和裘錫圭先生的影響,比較注意將字形、文義和文獻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反對任意猜測的不良作風。

李家浩研究方向

教學:説文解字概論,戰國文字概論,出土戰國方術文字資料研究,古文字資料研讀

李家浩主要論文

代表論文:
1、戰國時代的“冢”字,《語言學論叢》第七輯,1981,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
2、信陽楚簡“澮”字及從“類”之字,《中國語言學報》第1期。
3、戰國貨幣考(七篇),《中國錢幣學成立十週年紀念文集》,1992,中國錢幣學會第1屆金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