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再春

(海特高新的創始人)

鎖定
李再春畢業於武漢大學無線電專業,是海特高新的創始人,也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中文名
李再春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主要成就
海特高新的創始人
職    務
海特高新董事長
任職單位
海特高新

李再春簡介

李再春,董事長、總裁。62 歲,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教授。畢業於武漢大學無線電技術專業本科,1997 年接受過法國法宇航公司專家培訓、2000年接受過美國FAA、德國JAA 專家培訓。曾主持研究國防科工委的某型地空數字指揮儀,參加和主持過多種型號飛機的改裝及試修工作,主持某型偵察校射飛機預警機電子系統設計、改裝、試飛鑑定,曾多次獲軍隊科技成果獎及省、市政府的一等、二等、三等獎勵。其主持的直-5 型直升機雷達高度表指示擺動研究,經空軍司令部批准在航天部某所現場試飛測試成功,根據該研究撰寫的長篇論著《直升機無線電高度表擺動故障研究》在“西南航修”、“中國空軍航修科技”等雜誌上發表,該論著獲成都市科技二等獎,經批准,改裝了數百架飛機,解決了蘇俄原設計中的缺陷,在確保飛機飛行安全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主持的有翼機和直升機自動定向系統指示擺動研究經批准用於改裝飛機,並撰寫了論著《WL-5羅盤垂直天線與定向擺動》。 [1] 

李再春創業

1987年,曾在某軍工企業擔任高級工程師的國家級優秀專家李再春與幾個志同道合的追隨者,湊了1萬元人民幣創建了海特。創業初期採取的是掛靠一家當地科研單位的方式,1992年註冊了自己的公司———四川海特高新技術公司。2000年8月經過資產重組與明晰產權,海特更名為四川海特高新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中國航修業務第一個徹底轉換經營體制的民營企業。

李再春挑戰壟斷

海特高新董事長李再春花了14年時間,將這家民營的民航飛機維修企業,做到可與“國字頭”飛機維修企業相媲美的地位。
股改完成後,李再春擁有4632.63萬股股份,佔總股份的39.4%,若按當前該股均價9.23元計算,他的個人財富可達4.28億元。加上他的兩個兒子———海特高新總經理李剛、董事之一李飈手中各自持有的280.46萬、359.9萬股股份,李氏家族在這家上市公司中擁有的總市值就接近5億。
上一世紀90年代初航空維修市場放開時,海特高新即介入該領域。
1992年10月,海特高新的前身四川海特高新技術公司成立。2000年9月,公司整體變更為海特高新,註冊資本達5439.14萬元。
在企業的這段初創期,是李再春帶領海特高新縮短與國外民航維修差距的時期。他堅信過去國內民航幾乎所有的維修都送到國外去,週期長、費用高。海特高新如果能打破這種壟斷格局,必然能找到獨特的發展道路。
2004年7月21日海特高新在中小板上市,募集資金2.64億。海特高新也成為我國航空維修業首家實現上市的企業,被稱為“航空維修第一股”。
海特高新按照募資承諾,進行了波音系列、空中客車系列等新型飛機機載設備維修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和航空輔助動力裝置維修生產線開發技術改造的三個項目。
同時,它還和西安翔宇科技合作,兩者在國內飛機機載設備維修市場佔有率分別為第一、第三。後者以在空客、波音新型飛機及飛機恆速系統的維修技術和市場在西北地區具有優勢,與海特高新在波音傳統型號飛機方面的優勢恰好互補。
在藉助募集資金並逐步累積利潤髮展的同時,李再春也更為重視內部資產的合理調配,加強對旗下子公司的整合。
從去年11月到今年4月,海特高新通過增資重組並收購天津翔宇,並與多家航空技術公司通過增資重組設立了合資公司,逐步踏入通用航空維修市場,開發航空機載設備維修之外的業務領域。 [2] 

李再春功成身退

海特高新(002023,收盤價6.46元)7月5日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2008年7月4日收到公司董事長李再春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李再春在辭職報告中稱,他因年齡和健康原因決定辭去所擔任的公司董事長和董事職務。
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董事辭職自辭職報告送達董事會時生效。海特高新稱,李再春先生辭去所擔任的公司董事長和董事職務後,不再擔任海特高新其他職務,但仍是公司第一大股東,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3] 

李再春人物業績

2019年10月,李再春、李飆父子名列《2019年胡潤百富榜》第1676位。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