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光縉

鎖定
李光縉(1549~1623年),字宗謙,號衷一,人稱“衷一先生”,泉州塗門街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生。父親李仁官任户部主事,去世時李光縉才4歲。
中文名
李光縉
出生日期
1549年
逝世日期
1623年
出生地
泉州塗門街

李光縉人物生平

光縉19歲為諸生(官學弟子),拜著名學者、解元、會魁蘇浚為師。
萬曆十三年(1585年),李光縉鄉試第一。萬曆十四年,上京赴試落第,從此斷絕仕進之念,一心一意研究學問,認真考究《四書》、《易傳》。他治學嚴謹,“其文章悉嘔心而出,不輕下一語”,“其理潔淨精微,其詞平正適達”。的父親李仁,曾任户部主事。李光縉4歲時,其父病逝。史料記載,李光縉自幼聰敏,博覽羣書,起筆成章。36歲時,科舉考試獲福建第一。不過他並沒有進入仕途,轉而研究《四書》、《易傳》等經典。這些積累,為其之後的著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家庭的關係,李光縉和社會上的商賈階層保持緊密的聯繫,從中也深入瞭解了商人生活和商業活動的方方面面。李光縉的兄長就是小有名氣的商人。其兄12歲就到廣東經商,家業從小而大,然後又回安平帶着其他商人到海外發家,成為安平商界的榜樣。李光縉對其兄的商業活動十分讚賞。
長期和商人的接觸,讓李光縉重新審視商業的價值,也讓他拋棄了傳統的“農桑為本,商為末”的小農經濟的觀念。成功的商人也不再是投機取巧、惟利是圖的代表,而是“諳扶桑之上下,通華夷之情”的奇大夫。晚明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儒商,因此李光縉也主張“儒者為賈”,希望儒者的才華可以在商業活動中充分發揮,利國利己。

李光縉重農抑商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時代,“重農抑商”一直是統治者奉行的基本國策。在這種環境下,中國的商業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展,商人也缺乏對等的社會地位。在學術上,自漢代賈誼《食貨志》之後,就鮮有商業理論方面的重要著作問世。到了明末,中國出現了緩慢發展的資本主義萌芽,商業的重要性也被一些人重新認識。儒家學者李光縉所著《景璧集》,鮮明地提出了他的重商思想。
重商不惟利
李光縉推崇商業,但並非“惟利是圖”。相反他對官商勾結、土地兼併等黑暗的社會現實有十分清醒的認識。他説:“巨家之滑,橫出而弄大海之波;下户之奸,沒入而充宦門之手。是惟無動,動則盜誇也。”可見,他依然深刻洞察商人人性陰暗面和追逐利益衝動結合可能產生的惡果。
李光縉本身為人正派,生活勤儉。出於官宦之家,又有大賈之兄,在殷實的家庭環境中,他始終生活在“一畝之宮,環堵之事,終生不改”。在他辭世前10日,他以“文之不用,道之不行,不處不去,總以成仁”16字授予其子。這16字實際上就是李光縉一生的為人準則。
重商思想的時代侷限
《景璧集》是李光縉的代表著作,在這部著作中,李光縉詳細闡釋了他的重商思想。不過,如果我們客觀地分析,不難發現,李光縉的“重商主義”依然有很大侷限性。
李光縉的重商思想,更多的是從生活經驗出發的觀念,意在強調商業的價值和地位,為商賈階層正名,所探討的也大多是和商業活動相關的社會倫理。其實,這是相對初級的問題。《景璧集》問世後,也未引起統治階層的重視,一直作為一家之言流傳。100多年後,西方“重商主義”之父亞當·斯密完成了鉅著《國富論》。這部作品以完整的體系,闡述了現代國家商業發展戰略的基本理論,具有高度的指導性,成為一個時代的奠基之作。
當然,這不是學者個人的問題。畢竟李光縉所處的時代,既缺乏商業充分發展的社會環境,也缺乏實踐重商理念的條件。在程朱理學全面禁錮社會思想的時代裏,李光縉能提出獨樹一幟的重商觀念,實屬有膽有識,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