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光熙

(清朝官員)

鎖定
李光熙,廣東嘉應 [2]  ,清朝官員,官至江蘇道員 [4] 
全    名
李光熙
所處時代
清朝

李光熙人物生平

1876年年2月13日(光緒二年正月十九日)上報:1875年11月9日(光緒元年十月十二日),道員李光熙赴香港採購材料,輪船觸礁,父子均遇難,請求從優旌卹(1876年3月5日總署收到,奉旨照準)。 [1] 

李光熙史料記載

《江蘇省通志稿職官志》第二十一卷清同治年間:李光熙,廣東嘉應人,同治九年任揚州府清軍總捕貼堂同知。 [2]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六:光緒二年丙子二月癸酉○予父子因公殉難、道員李光熙、提舉銜運判李培清、優恤。 [3]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八:光緒二年丙子三月丙辰,○吏部奏、江蘇道員李光熙回籍舟壞。身殉母櫬。應否從優旌卹。得旨。交部議旌。毋庸給予卹典。摺包 [4] 
《梅水詩叢》記載:李筱峯,又名李光熙,以軍功保升道員,為人孝順,在揚州司馬任上接母親前來贍養。1875年母親病逝,他親自送母親靈柩從上海海路歸籍,不幸在南澳海上遭遇颶風。同船者皆跳小艇逃生,李光熙因不願拋下其母靈柩逃生,遂與母棺木同沉,其同行兒女亦不敢離開,號泣左右,一家八口並沒於海。嘉應州西陽籍舉人李綸光作詩挽曰:“逃生有路不肯行,古來孝子忠臣類如此。君不聞,崖山堂堂張陸大丈夫,擁護龍髯俱赴水。純忠純孝古來難,令我作歌淚盈紙”。 [5] 
參考資料
  • 1.    大事記  .福州史志網[引用日期2023-12-28]
  • 2.    《江蘇省通志稿職官志》第二十一卷清同治年間:李光熙,廣東嘉應人,同治九年任揚州府清軍總捕貼堂同知。
  • 3.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六:光緒二年丙子二月癸酉○予父子因公殉難、道員李光熙、提舉銜運判李培清、優恤。
  • 4.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八:光緒二年丙子三月丙辰,○吏部奏、江蘇道員李光熙回籍舟壞。身殉母櫬。應否從優旌卹。得旨。交部議旌。毋庸給予卹典。摺包
  • 5.    《梅水詩叢》記載:李筱峯,又名李光熙,以軍功保升道員,為人孝順,在揚州司馬任上接母親前來贍養。1875年母親病逝,他親自送母親靈柩從上海海路歸籍,不幸在南澳海上遭遇颶風。同船者皆跳小艇逃生,李光熙因不願拋下其母靈柩逃生,遂與母棺木同沉,其同行兒女亦不敢離開,號泣左右,一家八口並沒於海。嘉應州西陽籍舉人李綸光作詩挽曰:“逃生有路不肯行,古來孝子忠臣類如此。君不聞,崖山堂堂張陸大丈夫,擁護龍髯俱赴水。純忠純孝古來難,令我作歌淚盈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