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元妃

(金世宗完顏雍寵妃兼表妹)

鎖定
李元妃(?-1181年),金世宗完顏雍表妹,後入宮為元妃。南陽郡王李石之女,世宗母貞懿皇后侄女。元妃生鄭王完顏允蹈、衞紹王完顏允濟、潞王完顏允德、韓國公主
諡    號
光獻
封    號
賢妃→貴妃→元妃→皇后
所處時代
南宋(金國)
出生地
遼陽
逝世日期
1181年
國    籍
金朝
民    族
女真

李元妃人物生平

李元妃,金世宗在遼陽時,納其舅父李石之女入後宮,生鄭王永蹈,衞紹王永濟。 [8]  豫王完顏允成的母親昭儀梁氏早卒,世宗命允成為元妃的養子。大定元年(1161),李氏封為賢妃。二年(1162),進封貴妃。七年(1167),進封元妃。世宗因為感念昭德皇后為自己守節而死,便不打算再立皇后。元妃比皇后低一等,在諸妃上。李石為尚書令,世宗對他厚待但又控制提防,雖然給了尚書令之位以示榮寵,但卻把事務責成給左右丞相以下官員。李元妃雖然地位尊貴,卻不得干預宮中政務,宮中因此無事。 [10] 
大定末年,金世宗有了立李元妃為皇后的想法,於是私下問大臣石琚,石琚屏去左右説:“元妃要立為皇后,本來也沒什麼奇怪的,但是這樣的話太子怎麼辦”世宗愕然説:“怎麼會這樣(危害太子)呢”石琚説:“元妃有自己的兒子,元妃立為皇后,東宮太子的地位就動搖了”世宗恍然大悟於是放棄這一想法。 [9] 
大定二十一年(1181)二月,李元妃和金世宗一起春水,到了長春宮。戊子日,元妃因病去世。金世宗下詔其子允蹈、允濟、允德和養子允成都服衰絰居喪。已丑日,皇太子與扈從臣僚,於芳明殿問候此事。辛卯日,留守官平章政事唐括安禮、曹王允功等也上表問候此事。由御史中丞張九思提控殯事,少府監左光慶、大興少尹王翛負責鹵簿儀仗。宮籍監另治殯所,準備回京師發殯。乙未日,李元妃的棺材從崇智門進入,百官郊迎,其親戚在道路迎奠,殯於興德宮的西位別室。庚子日,世宗到了京師,前往興德宮致奠,這次葬禮期間有多次致奠。詔平章政事烏古論元忠監護葬事。癸未日,啓取,下詔依例輟朝。 [13]  皇太子、親王、宗戚、百官送葬。甲申,埋葬在海王莊。丙戌日,世宗到海王莊行燒飯禮,葬禮至此結束。 [11]  世宗在乙巳日致祭時經過市場發現沒有樂聲,對宰臣説:“豈能因為元妃的緣故禁樂呢?百姓民每日靠這(做生意)得到食物,若禁止是廢了百姓的生計,不要禁樂了。朕之前將要到興德宮,有司請求由薊門來,朕害怕妨害市民生業,特地從他道走。見街道門店,有被毀撤的,或者用簾子遮住,何必如此呢。自今開始不必因為元妃喪事而毀撤。” [1]  [12] 
二十八年九月,李元妃與賢妃石抹氏、德妃徒單氏、柔妃大氏,陪葬坤厚陵。泰和八年(1208),衞紹王完顏允濟即位,追諡母親李妃為光獻皇后,贈元妃弟李獻可特進。完顏允濟被殺後,貞祐三年(1215)九月,李元妃被削去皇后號。神主移出太廟,畫像遷出啓慶宮。 [5] 

李元妃史料記載

《金史》 列傳第二
元妃李氏,南陽郡王李石女。生鄭王允蹈、衞紹王允濟、潞王允德。豫王允成母昭儀梁氏早卒,上命允成為妃養子。大定元年,封賢妃。二年,進封貴妃。七年,進封元妃。世宗即位,感念昭德皇后,不復立後。嘗曰:“朕所以不復立後者,今後宮無皇后之賢故也。”元妃下皇后一等,在諸妃上。石有定策功,世宗厚而深制之,寵以尚書令之位,而責成左右丞相以下,妃雖貴,不得預政,宮壺無事。 [2] 
大定二十一年二月,上如春水,次長春宮。戊子,妃以疾薨。詔允成、允蹈、允濟、允德皆服衰絰居喪。己丑,皇太子及扈從臣僚,奉慰於芳明殿。辛卯,留守官平章政事唐括安禮、曹王允功等上表奉慰。御史中丞張九思提控殯事,少府監左光慶、大興少尹王翛典領鹵簿儀仗。宮籍監別治殯所,還殯京師。乙未,入自崇智門,百官郊迎,親戚迎奠道路,殯於興德宮西位別室。庚子,上至京師,幸興德宮致奠。此葬,三致尊焉。詔平章政事烏古論元忠監護葬事。癸未,啓取,上輟朝。皇太子、親王、宗戚、百官送葬。甲申,葬於海王莊。丙戌,上如海王莊燒飯。二十八年九月,與賢妃石抹氏、德妃徒單氏、柔妃大氏俱陪葬於坤厚陵。衞紹王即位,追諡光獻皇后,贈妃弟獻可特進。貞祐三年九月,削皇后號。
《金史》 列傳第二十二 [3] 
未幾,詔葬元妃李氏於海王莊。平章政事烏古論元忠提控葬事,都水監丞高杲壽治道路不如式,元忠不奏,決之四十。
《金史》 列傳第二十六
大定末,世宗將立元妃為後,以問琚,琚屏左右曰:“元妃之立,本無異辭,如東宮何?”世宗愕然曰:“何謂也?”琚曰:“元妃自有子,元妃立,東宮搖矣。”世宗悟而止。 [4] 

李元妃人物年表

大定元年,封賢妃
大定二年,進封貴妃
大定七年,進封元妃
大定二十一年二月,薨
同月,葬於海王莊
大定二十八年九月,陪葬坤厚陵
泰和八年,追封皇后,諡曰光獻
貞祐三年九月,削皇后號 [6] 

李元妃家庭成員

父親:南陽郡王李石
丈夫:金世宗完顏雍
姑母:貞懿皇后
長子:鄭王完顏允蹈,以謀反與妻及二子並賜自盡
次子:衞紹王完顏允濟
三子:潞王完顏允德
養子:豫王完顏允成
女:澤國公主完顏長樂,以謀反賜自盡 [7] 
參考資料
  • 1.    金史本紀  .國學[引用日期2012-06-14]
  • 2.    金史 列傳第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0-04]
  • 3.    金史 列傳第二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0-04]
  • 4.    金史 列傳第二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0-04]
  • 5.    《金史·宣宗紀上》黜衞紹王母李氏光獻皇后尊諡,神主在太廟,畫像在啓慶宮,並遷出之。
  • 6.    《金史·后妃傳下》元妃李氏,南陽郡王李石女。生鄭王允蹈、衞紹王允濟、潞王允德。豫王允成母昭儀梁氏早卒,上命允成為妃養子。大定元年,封賢妃。二年,進封貴妃。七年,進封元妃。世宗即位,感念昭德皇后,不復立後。嘗曰:“朕所以不復立後者,今後宮無皇后之賢故也。”元妃下皇后一等,在諸妃上。石有定策功,世宗厚而深制之,寵以尚書令之位,而責成左右丞相以下,妃雖貴,不得預政,宮壺無事。 大定二十一年二月,上如春水,次長春宮。戊子,妃以疾薨。詔允成、允蹈、允濟、允德皆服衰絰居喪。己丑,皇太子及扈從臣僚,奉慰於芳明殿。辛卯,留守官平章政事唐括安禮、曹王允功等上表奉慰。御史中丞張九思提控殯事,少府監左光慶、大興少尹王翛典領鹵簿儀仗。宮籍監別治殯所,還殯京師。乙未,入自崇智門,百官郊迎,親戚迎奠道路,殯於興德宮西位別室。庚子,上至京師,幸興德宮致奠。此葬,三致尊焉。詔平章政事烏古論元忠監護葬事。癸未,啓取,上輟朝。皇太子、親王、宗戚、百官送葬。甲申,葬於海王莊。丙戌,上如海王莊燒飯。二十八年九月,與賢妃石抹氏、德妃徒單氏、柔妃大氏俱陪葬於坤厚陵。衞紹王即位,追諡光獻皇后,贈妃弟獻可特進。貞祐三年九月,削皇后號。
  • 7.    《金史·列傳第二十三》鄭王永蹈,本名銀術可,初名石狗兒。大定十一年,封滕王,未期月進封徐王。二十五年,加開府儀同三司。二十六年,為大興尹。章宗即位,判彰德軍節度使,進封衞王。明昌二年,徙封鄭王。三年,改判定武軍。 初,崔温、郭諫、馬太初與永蹈家奴畢慶壽私説讖記災祥,畢慶壽以告永蹈:“郭諫頗能相人。”永蹈乃召郭諫相已及妻子。諫説永蹈曰:“大王相貌非常,王妃及二子皆大貴。”又曰:“大王,元妃長子,不與諸王比也。”永蹈召崔温、馬太初論讖記天象。崔温曰:“丑年有兵災,屬兔命者來年春當收兵得位。”郭諫曰:“昨見赤氣犯紫微,白虹貫月,皆注醜後寅前兵戈僭亂事。”永蹈深信其説,乃陰結內侍鄭雨兒伺上起居,以崔温為謀主,郭諫、馬太初往來遊説。河南統軍使僕散揆尚永蹈妹韓國公主,永蹈謀取河南軍以為助,與妹澤國公主長樂謀,使駙馬都尉蒲剌睹致書於揆,且先請婚,以觀其意。揆拒不許結婚,使者不敢復言不軌事。永蹈家奴董壽諫永蹈,不聽。董壽以語同輩奴千家奴,上變。是時,永蹈在京師,詔平章政事完顏守貞、參知政事胥持國、户部尚書楊伯通、知大興府事尼龐古鑑鞫問,連引甚眾,久不能決。上怒,召守貞等問狀。右丞相夾谷清臣奏曰:“事貴速絕,以安人心。”於是,賜永蹈及妃卞玉,二子按春、阿辛,公主長樂自盡。蒲剌睹、崔温、郭諫、馬太初等皆伏誅。僕散揆雖不聞問,猶坐除名。董壽免死,隸監籍。千家奴賞錢二千貫,特遷五官雜班敍使。自是諸王制限防禁密矣。 泰和七年,詔復王封,備禮改葬,賜諡曰剌,以衞王永濟子按辰為永蹈後,奉其祭祀。……… 潞王永德,本名訛出。大定二十五年,與章宗及諸兄俱加開府儀同三司。二十七年,封薛王。明年,除秘書監。二十九年,進判秘書監,進封沈王。明昌元年,授山東東路把魯古必剌猛安。二年,進封豳王。五年,遷勸農使。承安二年,進封潞王。承安三年,再任勸農使。泰和元年,有司劾永德元日進酒後期,有詔勿問。衞紹王時,累遷太子太師。宣宗即位,改同判大睦親府事。興定五年,遷判大睦親府事。子斡論,賜名琰。豫王永成,本名鶴野,又曰婁室。母昭儀梁氏。永成風姿奇偉,博學,善屬文。世宗尤愛重之。大定七年,始封沈王,以太學博士王彥潛為府文學,永成師事之。十一年,進封豳。十五年,就外第。十六年,判秘書監。明年,授世襲山東東路把魯古猛安,判大睦親府事。既而改中都路胡土靄哥蠻猛安。二十年,改授翰林學士承旨。二十三年,判定武軍節度使事,尋改判廣寧府。二十五年,世宗幸上京,命留守中都,判吏部尚書,進開府儀同三司,為御史大夫。 章宗即位,起復,進封吳,判真定府事。明昌元年,改山東西路盆買必剌猛安。明年,進封兗。坐率軍民圍獵,解職,奉表謝罪。上賜手詔曰:“卿親實肺腑,夙著忠純,侍顯考於春宮,曲盡友于之愛,洎沖人之繼統,愈明忠赤之心,艱難之中,多所裨益。朕心簡在,毫楮莫窮,用是起之苫塊之中,授以維城之任。自典藩服,歲月薦更,蕞爾趙邦,知驥足之難展,眇哉鎮府,固牛刀之莫施。方思驛召以赴朝,何意遽罹於國憲。偶因時獵,頗擾部民,法所不寬,憲台聞上。朕尚含容累月,未忍即行,雖欲遂於私恩,竟莫違於公議,解卿前職,即乃世封。噫,祖宗立法,非一人之敢私;骨肉至親,豈千里而能間。以此退閒之小誡,欲成終始之洪恩。《經》雲:‘在上不驕,高而不危。’是以知節慎者修身之本,驕矜者敗德之源。朕每自勵,今以戒卿。昔東平樂善,能成不朽之名,梁孝奢淫,卒致憂疑之悔。前人所行,可為龜鑑。卿兼資文武,多藝多才,履道而行,何施不可。如能德業日新,無慮牽復之晚。朕素不工詞翰,臨文草草,直寫所懷,冀不以辭害意也。”未幾,授沁南軍節度使。三年,改判鹹平府事,未赴,移判太原府事。上以永成誕日,親為詩以賜,有“美譽自應輝玉牒,忠誠不待啓金縢”之語,當世榮之。 七年,改判平陽府事。承安改元,以覃恩進封豫。明年冬,進馬八十匹,以資守禦之備。上賜詔獎諭曰:“卿夙有雋望,時惟茂親,通達古今,砥礪忠義。方分憂於外服,來輸駿於上閒,欲助邊防,以增武備。惟盡心於體國,乃因物以見誠。載念懇勤,良深嘉獎。”五年,再任。俄召還,以疾不能入見。上親倖其第臨視。泰和四年,薨。訃聞,上為之震悼,賻贈甚厚,諡曰忠獻。 永成自幼喜讀書,晚年所學益醇,每暇日引文士相與切磋,接之以禮,未嘗見驕色。自號曰“樂善居士”,有文集行於世雲。
  • 8.    《金史·卷第八十六·列傳第二十四》李石,字子堅,遼陽人,貞懿皇后弟也。…………阿瑣殺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離只,遣使奉表東京,而羣臣多勸世宗幸上京者。石奏曰:“正隆遠在江、淮,寇盜蜂起,萬姓引領東向,宜因此時直赴中都,據腹心以號令天下,萬世之業也。惟陛下無牽於眾惑。”上意遂決,即日啓行。世宗納石女後宮,生鄭王永蹈、衞紹王永濟,是為元妃李氏。
  • 9.    《金史·卷八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大定末,世宗將立元妃為後,以問琚,琚屏左右曰:“元妃之立,本無異辭,如東宮何?”世宗愕然曰:“何謂也?”琚曰:“元妃自有子,元妃立,東宮搖矣。”世宗悟而止。
  • 10.    《金史·后妃傳·世宗元妃李氏》元妃下皇后一等,在諸妃上。石有定策功,世宗厚而深制之,寵以尚書令之位,而責成左右丞相以下,妃雖貴,不得預政,宮壺無事。
  • 11.    《金史·后妃傳·世宗元妃李氏》大定二十一年二月,上如春水,次長春宮。戊子,妃以疾薨。詔允成、允蹈、允濟、允德皆服衰絰居喪。己丑,皇太子及扈從臣僚,奉慰於芳明殿。辛卯,留守官平章政事唐括安禮、曹王允功等上表奉慰。御史中丞張九思提控殯事,少府監左光慶、大興少尹王翛典領鹵簿儀仗。宮籍監別治殯所,還殯京師。乙未,入自崇智門,百官郊迎,親戚迎奠道路,殯於興德宮西位別室。庚子,上至京師,幸興德宮致奠。此葬,三致尊焉。詔平章政事烏古論元忠監護葬事。癸未,啓取,上輟朝。皇太子、親王、宗戚、百官送葬。甲申,葬於海王莊。丙戌,上如海王莊燒飯。
  • 12.    《金史·卷八·本紀第八》乙巳,以元妃李氏之喪,致祭興德宮,過市肆不聞樂聲,謂宰臣曰:“豈以妃故禁之耶?細民日作而食,若禁之是廢其生計也,其勿禁。朕前將詣興德宮,有司請由薊門,朕恐妨市民生業,特從他道。顧見街衢門肆,或有毀撤,障以簾箔,何必爾也。自今勿復毀撤。”
  • 13.    《大金集禮·卷三十二·輟朝》自來凡遇妃主大臣薨逝及出葬,並輟朝廢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