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健超

鎖定
李健超,河南洛陽人,生於1933年10月。1957年西北大學地理系畢業後留校,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退休。著有《增訂唐兩京城坊考》(三秦出版社,2006年)、《漢唐兩京及絲綢之路歷史地理論集》(三秦出版社,2007年)。
中文名
李健超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3年10月
畢業院校
西北大學
出生地
河南洛陽

目錄

李健超人物經歷

先生學問重在實地考察,1959年至1960年參加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組織的中國西部地區南水北調綜合考察隊,進入我國西南橫斷山區的大小涼山、金沙江谷地,對納西等少數民族社會、經濟、歷史進行調查。1971年至1973年借調陝西省軍區司令部,進行陝西省軍事歷史地理的研究和編著工作。1979年由地理系調西北歷史研究室,除襄助我國著名地理學家王成組教授撰著《中國地理學史》外,致力於我國西北歷史地理研究工作。在蒐集整理歷史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到隴東黃土高原寧夏河西走廊內蒙古西部古居延海地區,青海赤嶺柴達木盆地新疆天山南北進行實地考察。踐流沙之浩浩,陟雪嶺之巍巍。足跡所到之處,不僅觀察到現代自然界的許多古代痕跡,而且在地面之上和地下還保留大量人類活動的遺蹟,如廢棄的古城、村莊、田野、寺廟、長城、烽燧、墓葬等,為研究歷史地理特別是環境的變遷提供了歷史文獻沒有記載的實物證據。1990年應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國際絲綢之路考察隊,與20多個國家的40多位著名學者一道考察了從西安到喀什噶爾的古代絲綢之路。在考察結束後撰寫的《絲綢之路中國境內的自然地理及其變遷》論文中闡釋了我國西北地區沙漠及其周圍自然地理與人文生物與非生物過程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揭示出沙漠擴張的自然規律和人為因素,否定了某些西方學者所説的中亞氣候繼續變幹説和國內有的歷史學家誇大沙漠擴張速度的觀點,受到中外學者的高度重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