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倕

(唐朝宗女)

鎖定
(712年—736年),字淑嫺,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時期宗女,唐高祖李淵玄孫,嗣舒王李津第二女。 [2] 
開筓之年,嫁給宣德郎侯莫陳氏。開元二十四年,去世,時年二十五,安葬於龍首原。 [1] 
淑嫺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長安
出生日期
712年
逝世日期
736年
主要成就
宗室之女
本    名
李倕

李倕人物生平

景雲三年(712年),李倕出生。
開元二十四年正月七日(736年2月22日),李倕病逝於長安勝業坊自己的宅邸,時年二十五。正月二十二日(3月8日),葬於龍首原。 [4] 

李倕軼事典故

李倕復原像 李倕復原像
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技術成功復原了李倕的頭像。該項目組負責人周明全教授介紹,在西北大學的支持下,虛擬現實與可視化中心的研究人員對顱骨進行了計算機斷層的CT掃描,將獲得的數據輸入計算機,通過自研的軟件重構出了李倕的三維顱骨,對缺損部分給以修補,並以現代人頭部數據為基礎,採用迴歸統計法推導出顱骨與面貌之間的關係,利用“計算機顱面復原軟件”技術復原了三維頭像。

李倕史料記載

《大唐宣德郎前直弘文館侯莫陳故夫人李氏墓誌銘並序》。 [3] 

李倕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簡介
高祖父
唐高祖
曾祖父
舒王
祖父
豫章郡王
父親
李津
嗣舒王
丈夫
侯莫陳氏
宣德郎、弘文館直學士
[2] 

李倕考古發掘

2001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南郊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發掘唐代墓葬100餘座,其中Ⅱ區M2為唐王朝宗室後裔李倕之墓。李倕墓為斜坡墓道土洞墓,由斜坡墓道、3個過洞、3個天井、甬道及墓室組成,坐北朝南。
墓內無盜掘跡象,隨葬器物組合基本完整,這在唐墓中是非常罕見的。由於地表滲水,墓葬清理時,大多數隨葬品都已漂離本來位置。隨葬品包括陶、瓷、漆木、銅、鐵、金、銀、玉等器物,其中金冠、金佩飾結構複雜,工藝精湛。
出土的唐螺鈿花鳥紋平脱銅鏡,直徑25釐米,半球形鈕,鏡背及鏡鈕面髹漆,嵌以蚌片製成的圖案;鈕面為六瓣花形,內區為八組小花圖案,外區為四對展翅鴛鴦,間以四組較大的花朵圖案,周圍均鑲嵌細小的綠松石片。
李倕墓中還發現了28件微雕,有琥珀和象牙兩種,可惜暫時不知道它們原本的位置。琥珀雕件5件,有立俑1件、鸞鳥1件、鴛鴦1件、雀鳥1件。所用琥珀為紫紅色,均具透光性。牙雕23件,有小人俑、瑞禽、怪獸及建築模型等。
隨葬品中的金、銀、銅器也都很有時代特色。有鳥獸葡萄紋內弧八角形銀背銅鏡、銅提樑罐、鎏金銀鎖、花鳥魚子紋三足銀罐、六曲葵花形螺鈿銅鏡等,以及朱書墓誌磚。
朱書墓誌磚呈方形,正面磨光,志文朱書,共14豎行,滿行19~23字,共計267字。 [5] 
考古專家發現了一件完整的頭冠,這頂頭冠在頭顱遺骸上,雖然已經散亂,可頭冠幾乎用盡了唐代可能用到的所有裝飾材料綠松石、琥珀、珍珠、紅寶石、貝殼、瑪瑙、金銀銅鐵等,很多金飾件下還有翡翠鳥鮮豔的藍色羽毛,色彩絢爛,極盡奢華。2010年2月,中德兩國專家利用出土的佩飾實物修復了李倕的頭冠。 [1] 
復原後的李倕冠飾 復原後的李倕冠飾

李倕墓誌錄文

大唐宣德郎前直弘文館侯莫陳故夫人李氏墓誌銘並序。
夫人諱倕,字淑嫺。五代祖聖唐神堯皇帝。豫章郡王亶之孫,嗣舒王津之第二女也。
夫人德茂瓊源,蕙心蘭緒,生於盛邛,長自河閒。柔順稟於天心,禮約非於師訓。及開筓之歲,蒼雁來賓,皮帛表儀,出配君子。承富貴之裔,逾組紃之功,久處羅綺之榮,無忌浣濯之色。豈謂膏肓之疾,藥石無徵,雲雨滅於陽台,魂魄歸於泉路。粵以大唐開元廿四年正月七日,春秋廿有五,終於京兆勝業之裏第。即以其年月廿二日,遷厝於龍首原,禮也。晨辭警路,哀輓成吟,裏絕相聲,行多慟咽。有子在於襁褓,未經吹棘之悲。親戚感而臨棺,終痛彌天之別。乃為銘曰:
翠華之北,皇城之東。傷彼白玉,沉於此中。茫茫曠野兮生荒草,千秋萬歲兮多悲風。 [3] 
朱書墓誌磚 朱書墓誌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