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丹林

(程派京劇演員)

鎖定
李丹林(1912年-2007年1月12日),京劇旦角、教師。
2007年1月1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5歲。
中文名
李丹林
別    名
丹林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2007年1月12日
職    業
京劇演員
代表作品
話劇《秋海棠》

李丹林藝術經歷

15歲拜趙芝香先生為師學習京劇,後又向尚小云先生執弟子禮,花旦戲得到了筱翠花先生的親傳。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劇壇紅極一時,除擅長青衣、花旦、刀馬旦戲外,還曾主演話劇《秋海棠》。
由於酷愛程派藝術,他毅然放棄挑班,於1947年在上海正式拜程硯秋大師為師,此後長期輔佐老師演出,在諸多程派劇目中擔任主演或重要角色,並參加了電影《荒山淚》的拍攝。

李丹林藝術貢獻

他在繼承程派和筱派藝術方面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晚年致力於教學傳藝,曾參加京劇程派劇目音配像的錄製工作。

李丹林主要弟子

鍾榮、李佩紅等眾多的後起之秀,都曾得到他的教益。

李丹林活動年表

1947年3月,農曆丁亥年:程硯秋收李丹林為徒
程硯秋於上海紅棉酒家收趙芝湘弟子李丹林為徒。
1949年1月,農曆戊子年:秋聲社重組
北平和平解放。程硯秋的秋聲社成員除原有的老夥伴張春彥、高維廉、盧邦彥、孫甫亭、慈少泉、李四廣、林秋雯、蘇連漢外,新加入的有杜穎陶、李丹林、賈松齡、李盛芳,司鼓白登雲,琴師鍾世章,二胡由夏奎連代任志林,三絃高文誠,月琴吳玉文,大小鑼劉奎海、陳文榮,大部為秋聲社老班底。
1950年7月,農曆庚寅年:程硯秋二次赴西北調查戲曲
程硯秋輕裝和杜穎陶、胡天石、李丹林自徐州出發二次赴西北調查戲曲。行程數千裏,歷時四個半月。硯秋此次大西北之旅的重要收穫之一,即是在南疆首埠喀什發現一位碩果猶存的維族老音樂家哈西木先生,只有他尚精通穆卡木十二套古曲,硯秋及時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王震將軍和鄧立羣同志,後來將哈西木老人接到迪化妥善安置,即時錄音,從而將隋唐時代燕樂中的疏勒之部,北宋以來已漸失傳的維族傳統古典瑰寶搶救下來。
1952年11月,農曆壬辰年:程硯秋首演《英台抗婚》
西南之行結束後,程硯秋在學習兄弟劇種的基礎上,將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移植改編為皮黃《祝英台》。經過近一年的精心構思設計和籌備,在北京長安大戲院首演《英台抗婚》,程硯秋飾祝英台,李丹林飾梁山伯,於世文飾祝員外,姚元秀飾祝夫人,王元芝飾銀心,李少廣飾四九,錢元通飾老師,貫盛吉飾媒婆。
1953年2月,農曆癸巳年:程硯秋劇團成立
由於幾年來奔波於國內外各地,程硯秋遂積勞成疾,患心臟、糖尿諸症,不得不暫作休息;加之文化部對全國各類劇團開始着手登記整頓,以備加強統一領導,致使秋聲社人員逐步四散流失,存在了將近十五年的秋聲社遂告解散。程硯秋劇團遂成立,其成員有程硯秋、筱翠花、李丹林、於世文、李少廣、賈多才、王元芝、劉雪濤、錢元通、姚元秀、貫盛吉、蘇盛貴、羅榮貴、殷慶瑞、錢世儀、筱玉樓、張鳴純、楊世禎、陳孝椿,司鼓白登雲,琴師鍾世章,二胡由夏奎連代任志林,三絃高文誠,月琴吳玉文,大小鑼劉奎海、陳文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