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一平

(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三師政治部主任)

鎖定
李一平(1910年9月—1939年),原名李雄善,別名李哲秀、李昌海,朝鮮族人。出生於朝鮮鹹境南道洪源郡龍雲面。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虎林縣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三師政治部主任。1939年壯烈犧牲。 [1] 
中文名
李一平
別    名
李哲秀
李昌海
民    族
朝鮮族
出生日期
1910年9月
逝世日期
1939年
出生地
朝鮮鹹境南道洪源郡龍雲面
原    名
李雄善
人物生平
李一平,原名李雄善,別名李哲秀、李昌海,朝鮮族人。1910年9月出生在朝鮮鹹境南道洪源郡龍雲面。日本侵略者吞併朝鮮後,他不堪忍受異國統治者的高壓重税,於1920年8月隨同父母來到中國吉林省汪清縣北蛤蟆塘落户。 [1] 
1926年,李一平考入龍井縣大成中學讀書,這個學校有不少教師傾向革命,常向學生宣傳進步思想,介紹進步讀物。李一平視野開闊起來,他很快參加了學校的革命活動,成為活躍分子。 [1] 
1928年秋,李一平和兩個好友一起離開家鄉,在寧安、密山、寶清一帶以當教員做掩護從事革命活動。先後除掉了汪清縣牡丹池一個親日反動地主和北蛤蟆塘警察署一個作惡多端的警察。 [1] 
1931年李一平加入中國共產黨,被派到撫遠縣做青年團工作。“九·一八”事變後,黨又派李一平到饒河、虎林一帶組織羣眾開展反日活動,李一平任縣委委員。為了建立一支抗日武裝,縣委指示,李一平與崔石泉共同負責在饒河縣三義屯辦一所游擊隊士官學校,訓練幾十名進步青年,後來這些青年中的絕大部分都成為抗日遊擊隊的骨幹力量。 [1] 
1934年經組織同意,李一平化名李昌海蔘加了反動的“民會”組織,擔任了“民會”的文書。他利用這一公開身份,積極開展革命工作。他為游擊隊搞了大量情報,籌集不少給養,他還利用發放“民會”證的機會,給地下黨的游擊隊員辦了許多會員證,為抗日遊擊隊活動提供了方便。同年4月,成立虎林區委,任區委書記。1936年7月成立中共虎林縣委時,為縣委書記。 [1] 
1936年11月,東北人民革命軍四軍二師擴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李一平從地方調入部隊,任七軍三師政治部主任。 [1] 
1938年2月,李一平被派到七軍補充團任團長。當時團裏沒有政委,他還兼做政治工作,李一平到補充團後十分注意抓思想建設,親自為幹部、戰士上政治、文化課,教唱革命歌曲,講解階級和階級壓迫的道理,宣傳革命遠景,使戰士保持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樂觀主義精神。嚴格部隊紀律,關心體貼同志,深受幹部、戰士愛戴和信任。直到今天有些當年補充團的老戰士回憶起來還説:“李團長是我遇到過的最好的團長。”由於李一平工作成績突出,1939年4月10日中共吉東省委三人團在一次會議上表揚了他。 [1] 
1939年初夏,部隊在山裏救活了兩個奄奄一息的勞工。通過他們瞭解到:敵人從關裏抓來很多勞工,正在虎林縣黑咀子西北五、六里處修築地下軍火庫。工地上除有一支裝備精良的守備部隊外,還有一個警察分隊。根據這個情況,李一平和三師政治部主任季青、九團團長劉學悦、政委姜信太反覆研究後,決定攻打工地。第二天午夜,大部隊包圍了敵人的駐地,迅速消滅了守衞部隊。接出近200名勞工,讓他們打開倉庫每人扛1袋麪粉進山。黑咀子敵人聞訊趕來遭到伏擊,消滅守敵30餘名,偽警察18名,擊斃追擊敵人10餘名,還打死了1名日本指揮官。接應出來的勞工編進了各部隊,補充團增加了70餘名新兵。這次戰鬥後敵人驚恐萬狀,連夜拍發急電,請求支援。同年秋,敵人大部隊圍攻堵截,部隊斷糧、斷水,只好分散活動。這時李一平病倒,部隊派一位姓曹的連長將他護送到阿布沁河口一個老獵户窩棚養病。一天,敵人一股“討伐”隊途徑此處,由於狗叫暴露了目標。李一平把老獵户推出窩棚,命他趕快撤離,自己和曹連長退到林中一塊石砬子後邊阻擊敵人。他們臨危不亂,沉着迎戰,先後擊斃12名敵人,但終因敵我力量過於懸殊,最後光榮犧牲。時年29歲。 [1] 
參考資料
  • 1.    劉翰章, 孫景興.虎林縣誌/第二十二編 人 物.虎林縣誌編纂委員會:中國人事出版社,1992年10月:79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