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朽木不可雕

鎖定
朽木不可雕(拼音:xiǔ mù bù kě diāo)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公冶長》。 [1] 
朽木不可雕(朽木:爛木頭;雕:雕刻)指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刻比,比喻人不堪造就或局勢不可挽救。緊縮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1]  [4] 
中文名
朽木不可雕
拼    音
xiǔ mù bù kě diāo
出    處
《論語·公冶長》
注音字母
ㄒㄧㄡˇ ㄇㄨˋ ㄅㄨˋ ㄎㄜˇ ㄉㄧㄠ
語法結構
緊縮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定語

朽木不可雕成語出處

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朽木不可雕”。 [1] 

朽木不可雕成語故事

孔子一生中,除了用一部分時間從事政治活動和學術著作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教育工作上了。他十七歲時,就有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兩人拜他為師。在以後的五十多年裏,他一共收了三千多名弟子。孔子對這些學生都相當瞭解,知道他們各自的長處和短處。同時,他還經常對自己的教育工作進行反省,不斷髮現和糾正自己的失誤。 [2] 
魯國有個青年人,名叫宰予,字子我。他因為仰慕孔子的名聲,便想拜孔子為師。在初次見面的交談中,孔子發現宰予的口才很好,説話條理清楚,分寸恰當,語氣得體。於是,孔子認定,這個青年人一定可以培養成優秀人才,便收留了他。但是,時間一久,孔子卻發現宰予並不像自己當初想象的那麼好。 [2] 
一次,孔子給學生們講授服喪的制度。他説,父母死後,子女應守喪三年。守喪期間,不應參加宴會,大吃大喝,也不應欣賞或演奏音樂進行娛樂。下課以後,宰予向孔子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説:“守喪三年,是不是時間太長了呢?我認為,要是讓我守喪的話,有一年就足夠了。”孔子回答道:“如果你認為你那麼做心安理得的話,你就那麼做吧。不過,君子們在父母去世之後,心裏會很悲傷的。他們飯菜吃到嘴裏,感覺不到美味;樂曲傳人耳中,也感覺不到愉快。所以才自覺服喪的。如果你認為服喪一年就足夠了,那你就那麼做吧。”宰予走了以後,孔子對其他的學生説:“宰予不懂得什麼是仁愛。你生下來之後,要經過三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那麼,父母死後讓你守喪三年,為什麼就不可以了呢?” [2] 
有一次,孔子告訴學生們,如果自己要想做一個仁德的人,那就無論何時何地都應當追尋着有仁德的人的足跡前進。這時,宰予又提出了一個古怪的問題,他問道:“如果一個人想要成為有仁德的人,那麼,你告訴他,一個有仁德的人掉到井裏了,他是不是也應該跟着跳進井裏呢?”孔子回答道:“幹嗎要這麼做呢?他應該到井邊去搭救掉進井裏的仁人,而不必自己跳進井裏啊!” [2] 
還有一次,宰予大白天裏不去讀書學習,卻躺在牀上睡懶覺。孔子發現以後,嘆了口氣,説道:“唉,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牆壁也無法粉刷。對於宰予這樣的人,我又何必再去批評責備呢!”停了一會兒,他又補充道:“以前,我聽了一個人的言論,就相信他的行為和他的言論相同。現在,我聽了一個人的言論,還要再去觀察他的行為是不是和他的言論一致。是宰予這個人使我認識到,必須改變自己瞭解人認識人的方法了。” [2] 

朽木不可雕成語寓意

王安石曾寫過一篇文章《傷仲永》,解釋了天資聰明的仲永因為沒注重後天的學習,最後沒能成就一個人才,而是成為了一個普通到再不能普通的人。天才,當然比普通人要優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學習,就能成為一個社會難得的人才。但是如果沒有接受後天的教育,沒有進步,而別人卻都在努力奮鬥,最終他只有被超過。天才固然如此,反之,一個普通人,如果沒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接受教育,就不會有大的作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無一例外都是經歷勤奮的學習,最後得到世人的讚揚和敬佩。一個人若不受教育,不被造就,只會令人失望。人生就是在不斷地肯定別人和被別人肯定中慢慢成長,無論是朽木還是美玉,都應該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學習。 [3] 

朽木不可雕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朽木不可雕”指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刻比,比喻人不堪造就或局勢不可挽救。緊縮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1]  [4] 
  • 運用示例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四:“偽詐不可長,空虛不可守,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1] 
唐·王績《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詩:“散誕時須酒,蕭條懶向書。朽木不可雕,短翮將焉攄?” [1] 
唐·令狐德棻周書·楊乾運傳》:“今大賊初平,生民離散,理宜同心戮力,保國寧民,今乃兄弟親尋,取敗之道也。可謂朽木不雕,世衰難佐。” [1] 
餘華《活着》:“我從小就不可救藥,這是我爹的話。私塾先生説我是朽木不可雕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