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鶴健

鎖定
朱鶴健,1931年6月5日出生於福建福州 [23]  ,中共黨員 [20]  ,土地資源和土壤地理學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朱鶴健於1949年—1953年就讀於福建農學院;1953年—1976年曆任福建農學院助教、講師;1955年—1956年先後在南京農學院、南京大學進修深造;195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1]  ;1958年—1959年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學習同位素應用技術;1973年被國家公派到非洲考察學習 [7]  [23]  ;1976年任教於福建師範大學,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自然資源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應邀赴香港大學講授中國熱帶、亞熱帶土壤;1988年9月—1992年7月任福建師範大學校長 [24]  ;1991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1994年赴美國南俄勒岡州立學院講學;2001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07年赴中國台灣進行學術交流。 [23] 
朱鶴健長期從事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建設研究。 [2] 
中文名
朱鶴健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福建福州
出生日期
1931年6月5日
畢業院校
福建農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地理學思維與實踐》《長汀水土保持研究》
主要成就
2001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教學職稱
教授

朱鶴健人物經歷

1931年6月5日,朱鶴健出生於福建福州。 [1] 
1943年,就讀於省立福州初級中學。
1949年—1953年,就讀於福建農學院。
1953年—1976年,歷任福建農學院助教、講師。
1955年—1956年,先後在南京農學院、南京大學進修深造。
195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1] 
1958年—1959年,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學習同位素應用技術。
1973年,被國家公派到非洲考察學習。 [7]  [23] 
1976年,任教於福建師範大學,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自然資源研究中心主任。
1984年,應邀赴香港大學講授中國熱帶、亞熱帶土壤。
1988年9月—1992年7月,任福建師範大學校長。 [24] 
1991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1992年,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講學。
1994年,赴美國南俄勒岡州立學院講學。
1999年,赴中國台灣進行學術交流。
2001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2002年,赴俄羅斯參加國際歐亞科學院學術研討會。
2007年,赴中國台灣進行學術交流。 [23] 
2022年,獲頒福建師範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榮譽教授。 [5] 

朱鶴健主要成就

朱鶴健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朱鶴健通過對水稻土和紅壤的研究,總結出高產水稻土的地理分佈規律和紅壤區土壤垂直帶譜。明確特定地理環境與紅壤特性變異的關係。運用農業資源耦合理論,研發區域特色的土壤與土地資源配置模式。 [23] 
20世紀80年代,朱鶴健以土壤學的微觀研究與地理學的宏觀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為支撐,尋求學科發展新的空間。以福建兩大山脈(武夷山與戴雲山)土壤垂直分佈帶對比,總結出紅壤區域土壤垂直帶譜規律性,對中國南方山地土壤垂直帶譜研究起了示範作用。揭示特定地理環境與紅壤特性變異的關係,提出了紅壤多種空間變異模型,並獲得開發利用的新認識。 [23] 
20世紀90年代以來,朱鶴健以土壤與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問題為軸心,注重系統的綜合研究。在福建山區和沿海地區建立試驗區,定點觀測,研究土壤與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系統總結與完善了農業系統耦合理論,設計了區域特色的農業資源系統耦合模式,並探討其定量化評價的方法。 [23] 
1999年,朱鶴健論述種草應成為一種產業,並預測農業發展的未來;2006年,指出交叉是創新的源泉,展示推動兩學科交叉前沿性應用理論和技術體系的成果;2009年,創建中國南方農業資源系統耦合新技術體系,提出農業系統耦合應成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2013年,創建水土保持的地理學研究範式,在水土保持的理論和技術上均有穾破;2018年,構建現代地理學思維脈絡體系,把地理學分散的知識點系統整理成體系,並提出服務社會是地理學存在與發展的生命根基。 [7] 
  • 學術論文
據2023年11月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網站數據,朱鶴健已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 [22]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期刊名稱
1958年
蘇聯學者對土壤結構形成條件的幾種見解
1959年
研究土壤水分的新途徑
《土壤通報》
1963年
應用示蹤原子法研究水稻等作物磷營養的吸收和運轉
1978年
挖掘南方山區漬水田土壤潛在肥力的問題
1982年
福建高產水稻土肥力特性的研究
《土壤通報》
1983年
福建東南部山地丘陵土壤的基本特徵
1991年
福建山地土壤分類的研究
《土壤通報》
1992年
母質和微地形條件對變性土形成的影響
《土壤學報》
1996年
福建變性土肥力特徵和農業生產特性的研究
《土壤學報》
2002年
閩東南特色農業生態模式研究
2003年
農業資源開發中的耦合效應
《自然資源學報》
參考資料 [23] 
  • 學術專著
據2023年11月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網站數據,朱鶴健已出版專著20餘部,其中包括英文著作2部。 [1] 
出版時間
專著名稱
出版社
1985年
《世界土壤地理》 [1] 
2006年
科學出版社
2009年
科學出版社
2013年
2018年
科學出版社
  • 科研項目
據2023年11月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網站數據,朱鶴健已主持完成國家、省基金與攻關項目10餘項。 [1] 
  • 科研獎勵
據2023年11月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網站數據,朱鶴健已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14項。 [1]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05年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研究 [1]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7年
海峽兩岸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對比研究—格局、過程及生態環境效應 [17]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13年
《長汀水土保持研究》 [1] 
福建省科學進步二等獎
2016年
《長汀水土保持研究》 [18] 
福建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17年
南方典型花崗岩區水土流失阻控與生態修復的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 [19]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86年
第13屆國際土壤學學大會 [23] 
德國漢堡
1986年
第26屆國際地理學會大會 [23] 
澳大利亞悉尼
1986年
國際山地生態學術研討會 [23] 
新西蘭基督教城
1990年
第14屆國際土壤學大會 [23] 
日本京都
1994年
第15屆國際土壤學大會 [23] 
墨西哥阿卡普爾科

朱鶴健人才培養

  • 勉勵學子
2022年9月16日,朱鶴健為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2022級新生講授“走進地理學,學好地理學”開學第一課。在如何學好地理學的問題上,朱鶴健用“認定目標不動搖、遇到困難不放棄、簡單重複不厭煩”三種精神來勉勵2022級新同學。學好地理學,既要有全球視野,求索國際前沿,又要腳踏實地,解決本土問題,夯實家國情懷,實踐區域響應,提升擔當國家發展戰略使命感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新同學們響應新時代的召喚,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立志成才,努力學好地理學,挑起宣傳、實踐現代地理學的責任,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地理人的力量。 [6] 
  • 教學改革
朱鶴健針對土壤地理學實踐強的特點,提出“課堂授論理,野外覓驗方”。除了改革教學內容,建立教材新體系外,還對課堂教學、實驗、野外實習等各教學環節實施不同方式的改革,並將各教學環節配套成完整體系,經過多年實踐,創建了土壤地理學系統化教學新體系。 [23] 
  • 學科建設
朱鶴健聯合相關學科攻關,組建重點學科,充分發揮多學科優勢。從福建省自然資源重點學科(1991年),發展到福建省“211工程”資源與環境學重點學科(1996年),又提高到福建省亞熱帶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2003年)。 [23] 
  • 學系建設
1959年—1962年,朱鶴健負責籌建福建農學院農業物理系。 [23] 
  • 編著教材
朱鶴健編著的教材有《土壤地理學三版》 [1]  《土壤地理學》《世界土壤地理》《地理學思維與實踐》 [3]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and Utilization》等。 [7] 
  • 課程建設
朱鶴健為博士生開設了“地理學思維與實踐”課程。 [3] 
  • 指導學生
據2013年3月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周健民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編·土壤卷3》數據,朱鶴健已指導培養博士生21位,他們中有的已成為中國國內外科技、經濟和教育戰線的人才 [23]  ,如時任福建農林大學原副校長潘廷國,福建農林大學原機電系黨總支書記徐有敬,時任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陳健飛,時任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副院長朱連奇,時任福建省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阮伏水等都是他的學生。 [8] 
  • 教學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95年
《土壤地理學》 [1] 
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1996年
土壤地理學系統化教學新體系 [23] 
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1997年
土壤地理學系統化教學新體系 [23]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朱鶴健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6年
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 [1] 
-
1999年
福建省科技工作者優秀科技獎 [20] 
-
2001年
“十五”規劃發展獻計獻策獎 [20] 
-
2001年
2005年
2009年
2009年
“感動福建”人物 [2] 
-
2022年
文科資深榮譽教授 [2] 
-
福建省首屆科技優秀專家 [2] 
-
-

朱鶴健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9年
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顧問組副組長 [23] 
1989年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土壤卷》編委會委員 [23] 
1990年
國家教委首屆全國高校地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土壤地理學及植物地理學學科組副組長 [23] 
1993年2月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11] 
1998年5月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10] 
2004年
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 [16] 
2004年4月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9] 
2005年
福建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委員 [15] 
2014年10月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第七屆理事會榮譽理事 [14] 
-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榮譽理事 [12] 
-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第五屆資源教育工作委員會學術顧問 [13] 
-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熱帶、亞熱帶地區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 [1] 
-
-
全國高校土壤地理研究會理事長 [2] 
-
福建省自然資源學會名譽理事長 [2] 

朱鶴健人物評價

“朱鶴健筆耕不止、著作等身,他誨人不倦,潤物無聲,是土壤系統分類在中國的先行者;他始終堅守教學一線,三尺講台從未更變,他是一個師者,培養了一大批中國國內外科技、經濟和教育戰線的高級人才;他也是一名推動社會變革的改革者,走進農村、深入調研,把學術科研做在田間地頭,助力鄉村振興,為福建各地農業發展、城鄉建設建言獻策;他俯仰天地間,用睿智的目光,審視自然與人類的發展,既有人文之浪漫,又懷天地之闊遠,以寬仁之美德譜寫了新時代人文地理研究和教育的華美篇章。”(新福建評) [2] 
“朱鶴健長期從事土壤地理與區域綜合開發研究,成就享譽海內外,為福建農業發展、城鄉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新聞網評) [5] 
“朱鶴健不忘初心,紮根祖國大地,潛心科學研究,矢志報國;牢記使命,鍾愛教育事業,堅守三尺講台,培桃育李。”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評) [6] 
“朱鶴健有着默默耕耘、無私奉獻,青囊繼業、紅杏傳人的崇高精神,在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學校發展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時任福建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羅螢評) [8] 
“朱鶴健有着以身立教、啓迪後學的高尚品格;躬耕不止、鋭意進取的奮鬥精神;求真務實、嚴謹治學的工作作風;正直篤信、愛崗敬業的大師風範。”(時任福建農林大學原副校長潘廷國,福建農林大學原機電系黨總支書記徐有敬,時任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陳健飛,時任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副院長朱連奇,時任福建省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阮伏水聯評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