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茅衚衕

鎖定
朱茅衚衕位於大柵欄地區的中部,全長240米,寬2.3米。共有1號到49號,約49個院落。衚衕北起大柵欄西街,南止燕家衚衕南部,西面是燕家衚衕與它並行,東面則是朱家衚衕,在它的北部有一條東西方向的橫街(西楊茅衚衕)穿過,南部與燕家衚衕併入一處,總稱為燕家衚衕,它處於八大胡同的包圍之中。
中文名
朱茅衚衕
地理位置
位於大柵欄地區的中部
全    長
240米
2.3米

朱茅衚衕歷史沿革

朱家衚衕和朱茅衚衕,有人以為這是一條衚衕,其實,是兩條衚衕。 朱茅衚衕在清代稱豬毛衚衕,民國之後方根據諧音改稱朱茅衚衕,並沿用至今。朱茅衚衕雖是不起眼的小衚衕,但在清末民初之際,則是舊京“紅燈區”之一。在漫長的舊社會,這裏是黑暗的人間地獄,也是良家少年不許涉足的地方。在那個年代,衚衕名稱不雅,衚衕也是很不雅。但是社會已經改變。普通居民也在此居住。

朱茅衚衕衚衕特色

朱茅衚衕重要人物

值的一提的是曾住37號的張二奎。張二奎(1814~1860)是著名京劇老生演員。又名士元,原籍河北衡水,幼時隨父經商來京,嗜愛戲曲。二十餘歲時曾任工部都水司經承。常以“票友身份在和春班客串演出。張二奎因觸犯規定而被革職,為了生計,他正式下海搭和春班演出,後入四喜班。1845年成為四喜班主演和領班人。咸豐年間自組雙奎班。張二奎在北京的故居有兩處,一處位於永定門大街路東之忠恕裏;另一處就在石頭衚衕39號,院內有東、西房各2間及南房1間,大門坐西朝東,現為民居。在朱家衚衕的北出口東面還有一座二層小樓,但原用途不可考,現為旅館。西面上世紀80年代是一家國營的小吃店,今天則是幾家小商店與一家旅館所在。但它的歷史不可考。

朱茅衚衕周邊建築

1949年前統計有妓院11户,他們是:忠福院、富桂堂、清華院、會友茶室、銀香茶室、銀香、春香院、豔福茶室、興華園、華美樓、魁順。最知名的則是今天的9號院,這是一座二層的小樓,實際上也是由南樓北樓與西樓組成的帶天井的一個院落,其上下共有28間房,每間只有8-10平方米。它有一個拱形的樓門,上有磚雕的“福祿”二字。在這兩個字的上方則是磚雕“聚寶茶室”的牌匾
1949年11月21日深夜,北京市軍管會下令關閉妓院,朱茅衚衕及其他衚衕在一夜之間永遠剷除了妓院。像“黃宛氏”等壞蛋被逮捕或處決,近千名苦大仇深的妓女獲得了新生。 解放後,朱茅衚衕亦成了民居,住進了普通勞動者,他們在這裏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日子過得不錯。近年來小衚衕因年久失修,日益破舊,幾乎成了人們遺忘的角落。然而,如果在小衚衕內徜徉,仍然可以見到一兩處昔日的老建築。可能,這裏就是半個世紀前的妓院遺址。隨着市政建設步伐的加快,朱茅衚衕很有可能“舊貌變新顏”,不過聯想到豬毛與朱茅的演變,亦是很有趣的。

朱茅衚衕所獲榮譽

2022年,入選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街巷衚衕類 第一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