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彥夫

鎖定
朱彥夫,男,漢族,中共黨員,1933年7月出生,山東沂源人,一級傷殘軍人、曾任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 [8] 
2014年3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2015年10月13日,被授予“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稱號。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9月25日,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2022年3月,被評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1-3]  [6]  [9] 
中文名
朱彥夫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沂源
出生地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張家泉村
出生日期
1933年7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代表作品
極限人生
男兒無悔
主要成就
時代楷模
人民楷模
全國敬業奉獻模範
最美奮鬥者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朱彥夫人物經歷

1933年7月,出生于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
朱彥夫
朱彥夫(4張)
1947年9月,入伍。
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8] 
1950年12月,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戰役中身負重傷,雙腿膝蓋以下、雙手手腕以上截肢,失去左眼,成為一級傷殘軍人 [4] 
1956年,主動放棄榮軍休養所特護待遇回鄉。
1957年—1982年,擔任沂源縣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 [8] 
1996年,出版自傳體小説《極限人生》。
1999年,出版自傳體小説《男兒無悔 [10] 

朱彥夫人物事蹟

朱彥夫英勇負傷

年輕時的朱彥夫 年輕時的朱彥夫
1947年,14歲的朱彥夫參軍入伍,先後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戰役等戰役戰鬥上百次,他的頭部、背部還殘留有彈片。解放上海時,16歲的朱彥夫隻身炸燬敵人3座碉堡,立下戰功,在戰爭的火線中加入中國共產黨 [11] 
1950年冬,抗美援朝戰場,朱彥夫所在部隊拿下了二五〇高地。為死守高地,朱彥夫和戰友們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嚴寒中頑強反擊,打退敵人十多次進攻。第三天,全連僅剩的朱彥夫在與敵人的殊死搏鬥中被炮彈擊中頭部,左眼被彈片炸飛,昏死過去。之後,朱彥夫被兄弟部隊從雪地裏扒出來,在昏迷93天,手術47次後,朱彥夫活了下來,但他的雙手以及膝蓋以下截肢,左眼失明、右眼視力降至0.3 [10]  [11] 

朱彥夫身殘志堅

朱彥夫在泰安榮軍所 朱彥夫在泰安榮軍所
由於身體殘疾,手術後的朱彥夫曾經想過自殺,但醫生的鼓勵和社會的關愛,讓他重拾生活的信心 [10] 
朱彥夫被轉到山東省泰安榮軍休養院後,他的生活受到專人護理照顧,但他認為:“我不想也不能成為國家的負擔。”四年後,朱彥夫主動放棄了特護待遇,回到家鄉 [12] 
1956年,朱彥夫離開了衣食無憂的泰安榮軍所,主動要求回到了故鄉回家以後。回家後的朱彥夫,生活自理成了巨大的難題。他拒絕媽媽和家人的任何幫助,把自己關在一間小屋子裏,向殘疾發起決戰。為了練習走路,他裝上假肢,常常摔倒;為了練習切菜做飯,他用嘴咬住刀背,再用斷臂下壓,才勉強把菜切成兩三段;吃飯對朱彥夫來説難度更大,最初,他無法使用勺子、飯碗,只好把飯菜撒在桌面上,然後趴上去舔食 [10]  [12]  [13] 
最後,朱彥夫學會了自己吃飯,學會了裝卸假肢,上廁所、刮鬍子、劃火柴等生活基本事務 [10] 

朱彥夫治理家鄉

  • 植根家鄉,親力親為
擔任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的朱彥夫 擔任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的朱彥夫
朱彥夫在家鄉,看到當地村民的生活後才知道,絕大多數鄉親依舊過着困苦的生活,連基本的吃飯問題都很難解決,感悟道:“貧窮才是他們最大最兇惡的敵人” [14] 
1957年,朱彥夫所在村子共有8名共產黨員,村民一致認為朱彥夫最適合做村黨支部書記,選舉朱彥夫為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朱彥夫經常拄着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跋山涉水,到地裏田間查看生產狀況,挨家挨户察民情、體民恤。他對村裏的每一項工程親力親為,在村裏建了圖書室,拿出微薄的撫卹金,置辦圖書,創辦圖書室;又辦起了山村裏的第一所夜校,教羣眾識字,他親任教員,用兩隻殘臂夾着寫字 [14]  [15]  [8] 
  • 奉獻家鄉、嘔心瀝血
朱彥夫擔任村支書的25年裏,興辦學校、發展教育;發動羣眾填溝造田、興修水利、架電修路、種植林果,千方百計發展農業 [14] 
為整農田,朱彥夫決定棚溝造地,用石頭把溝棚起來,上面填土,讓農田連成片;下邊淌水,洪水來了也衝不了地。他帶領村民修築暗渠。一個冬春下來,搬了2萬多方土石,建成了1500多米長的暗渠。荒廢了的趕牛溝,變成了40多畝平展展的良田,當年增產糧食5萬多斤。
朱彥夫帶領羣眾打出的第一眼大口井 朱彥夫帶領羣眾打出的第一眼大口井 [15]
為修水井,朱彥夫請來水利專家,他天天靠在打井工地,現場指揮。1965年冬,朱彥夫帶領羣眾打出第一眼大口井,一眼深6米、東西寬24米、南北長33米的大口井竣工,張家泉村有了歷史上的第一眼大口井。此後的兩個冬天,朱彥夫帶領鄉親們又打出兩眼大口井,徹底解決了村民用水匱乏和無水澆田問題。
為架電線,從1971年開始,朱彥夫利用一切外出機會,到處聯繫架電器材。7年間,朱彥夫拖着殘疾的身體,先後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陝西聯繫材料來解決村裏的用電問題。1978年張家泉村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成了全鄉第一個用上了電燈的村 [8] 

朱彥夫鋼鐵意志

  • 人生再一次達到“極限”
1982年,肝炎病毒使朱彥夫不得不向組織請求,卸去了任職25年的村黨支部書記職務。為了方便朱彥夫生活就醫,沂源縣民政局安排他搬到縣城居住。離開山村時,鄉親們依依不捨地把他送出村子 [13] 
1987年,時任濟南軍區政治委員的遲浩田同志,看望了朱彥夫,鼓勵他把當年在戰場上的親身經歷和中國軍人英勇作戰的事蹟寫下來,把他重殘後信念不倒、意志不減的精神寫出來,以緬懷先烈,教育後人。這期間,朱彥夫已是病魔纏身,但他決意豁出這半截病殘的身軀再拼搏一次。於是。在他的生命又一次到達極限時,他開始了寫作 [13]  [14] 
  • “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開始寫作時,朱彥夫學着用嘴咬筆,但口水常把稿紙弄得一片模糊。他又忍着斷臂神經的疼痛,用失去雙手的半截胳膊夾着筆寫,一天下來,最多也只能寫500來字。他拒絕兒女代寫,頑強地堅持自己親手寫,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在寫作過程中,他常常廢寢忘食,經常一兩天不吃不喝;為了準確表達,文章中的一字一詞,他搬來字典、詞典一查就是半天,光字典就翻爛了四本。就這樣,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完成了第一部小説的撰寫。出版前夕,一直關心着朱彥夫創作的遲浩田聞訊激動不已,為小説題寫書名《極限人生》,併為該書出版題詞:“鐵骨揚正氣,熱血寫春秋。”1996年,朱彥夫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説《極限人生》出版發行 [14]  [13] 
1999年,朱彥夫又完成了另一部自傳體小説《男兒無悔》 [8] 

朱彥夫所獲榮譽

1997年,被授予“全國自強模範”稱號 [16] 
2014年3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9]  ;5月16日,再獲“全國自強模範”稱號 [16] 
2015年10月12日,獲得2015中國消除貧困感動獎 [5] 
2015年10月13日,被授予“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稱號 [1]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朱彥夫“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 [2] 
2019年9月25日,獲得“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 [3] 
2022年3月,入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6] 

朱彥夫人物生活

朱彥夫人物語錄

朱彥夫曾説過:“一個共產黨員,只要還有生命,就能有作為。我有嘴能説,有眼能看,有假肢能走動,有胳膊會寫字一一這就是我與一切困難鬥爭的有力武器。我決心以這種武器,排除萬難,努力奮鬥,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 [15] 

朱彥夫人物家庭

朱彥夫與妻子 朱彥夫與妻子
妻子:陳希永
女兒:朱向欣
兒子:朱向峯 [15] 

朱彥夫人物評價

生命,於你不止一次;士兵,於你不只是經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一直在戰鬥,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組委會 評) [7] 
朱彥夫同志14歲參軍,18歲失去雙手雙腳和左眼,昏迷93天,動過47次手術,卻以驚人的毅力,實現了生活自理。面對羣眾的期望和家鄉的落後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書記的重擔,與羣眾同甘共苦,在張家泉村山山水水間,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滾行的“痕跡”。幾十年的艱苦奮鬥,換來了張家泉村“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景象。這都源於朱彥夫同志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源於他對祖國滿腔熱血、對鄉親們一片真情。新華網 評) [8] 

朱彥夫人物影響

  • 電視節目
2020年10月,中央電視台《人物·故事》欄目推出節目《國之脊樑·朱彥夫》,講述朱彥夫同志事蹟 [17] 
  • 人物圖書
1996年,朱彥夫出版自傳體小説《極限人生》。
1999年,朱彥夫自傳體小説《男兒無悔》出版發行 [8] 
新華出版社書籍《朱彥夫的故事》 新華出版社書籍《朱彥夫的故事》
2014年3月,新華出版社出版書籍《朱彥夫的故事》 [18] 
2021年,新華出版社出版書籍《朱彥夫日記》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