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本氏針茅

鎖定
本氏針茅,生長在草原石坡, 乾旱草原, 荒漠草甸, 荒漠石坡, 沙地, 山谷, 石坡, 亞高山草甸, 陽坡。
別    名
錐子草
中文學名
本氏針茅
拉丁學名
Stipa capillata Lin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禾本科
針茅屬
分佈區域
內蒙, 山西省, 甘肅省, 新疆等地

本氏針茅形態特徵

本氏針茅
本氏針茅(6張)
多年生草本。密叢型,稈纖細直立,高40~80釐米,基部常為枯萎葉鞘包裹。稈生葉舌,長4~8 (10) 毫米;葉片卷折成細條形。圓錐花序狹窄,下部常為頂生葉鞘所包;小穗含1小花,草黃色,穎窄披針形,先端纖細,長2.5~3.5釐米;外稃長1~1.2釐米,背部具縱列短毛;芒二回膝曲,扭轉、光亮,邊緣微粗糙,無毛,第一芒長約4釐米,第二芒長1.5~2釐米,芒針細絲狀,捲曲,長6~12釐米;基盤尖鋭,長約3毫米;內稃與外稃等長。穎果細長,紡錘形,長6~7毫米。細胞染色體:2n=44。

本氏針茅生長環境

本氏針茅
本氏針茅(4張)
為多年生廣旱生密叢禾草,是典型的草原植物。生態幅度廣,在新疆天山北坡從海拔1200米的丘陵到海拔2300米的廣大山地,均有分佈。在山地垂直帶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常以建羣種或優勢種與溝羊茅(Festuca sulcata)、窄穎賴草 (Aneurolepidium angustum)、超旱生小半灌木蒿 (Artemisia sp.)、灌叢錦雞兒(Caragana frutex)、金絲桃葉繡線菊 (Spiraea hypericifolia) 形成乾草原、荒漠草原和灌叢草原。具有很強的抗旱能力,在雨水不足的條件下,能忍受大氣和土壤的長期乾旱。但是,對水分條件也很敏感,地上綠色部分產量的多寡,主要取決於在生長季節裏降水量的多少,雨水較多時,植株可大量分櫱,草叢密集,營養枝增多,營養期也延長,同時可以大量抽穗結實。秋季產生的分櫱芽,包被在葉鞘內越冬,第二年春季發育成短營養枝。冬季地上部分枯萎。針茅適宜在中性和微鹼性的黑鈣土、慄鈣土上生長。

本氏針茅分佈範圍

本氏針茅國外分佈

本氏針茅
本氏針茅(5張)
地中海地區; 歐洲; 前亞; 俄羅斯阿爾泰地區; 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 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地區; 蒙古; 前蘇聯高加索; 前蘇聯中亞地區

本氏針茅國內分佈

內蒙自治區, 山西省, 甘肅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本氏針茅相關資料

針茅是禾本科家族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員。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纖細如線,圓錐花序較窄。針茅穎果落在地上“播種”的工作就開始了,它的果實(即果皮與種皮癒合在一起的穎果)可自動向土壤推進。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針茅穎果上面長有一根柔軟的長芒,用來纏住雜草,芒下是乾燥時螺旋捲曲的芒柱;針茅的穎果下端尖細如針,並密生倒毛。芒柱受潮時伸長,螺旋鬆開,將穎果帶向土中;而乾燥時,芒柱縮短,螺旋收緊,由於穎果底部倒毛的作用,使穎果不能後退,只能把它一點點拉向土中。隨着草原空氣濕度不停變化,芒柱也不停地向同一方向轉動,直到將穎果“送”入土中,這為物種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  我國有10多種,常成為草原上的優勢種或建羣種,它們具有旱生結構,如葉面積縮小、葉片內卷、氣孔下陷、機械組織與保護組織發達。在我國草原上重要的有貝加爾針茅、吉爾吉斯針茅、大針茅、克氏針茅、弋壁針茅、石生針茅紫花針茅等。  針茅多生於乾旱草原或石礫的山坡,分佈在歐洲,中亞,西伯利亞及我國新疆、內蒙古等地。針茅在工業上是上等的造紙原料,還可作編織品。但是,當結果的針茅落在羊身上,而由於羊一天要經過幾次乾濕變化,所以帶尖的穎果很快刺破羊皮進入體內,危害羊羣。許多針茅類植物都有這一特點。所以,最好在針茅抽穗前用作飼料。 生產環境
利用廣義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對延河流域典型地帶性物種本氏針茅(Stipa bungeana)的空間分佈預測進行研究,以期為該流域本氏針茅草地的保護、恢復等提供依據。結果表明,本氏針茅分佈的環境梯度較廣,在坡度、坡向、温度與降雨的各個梯度上都有分佈,除高平地和侵蝕劇烈的溝道外,各種地形部位上亦可以存在。建立的廣義相加模型表明,本氏針茅的分佈主要取決於年均蒸發量和温度季節變化兩個因子,而非單純的降雨、温度因素。從其分佈概率看,本氏針茅在延河流域大部分地區都有可能分佈,但其分佈集中區主要在中北部,與實際觀測相符。模型檢驗表明,建立的模型滿足統計要求。
火干擾對本氏針茅草地羣落特徵的影響
以雲霧山典型草原本氏針茅(Stipa bungeana)羣落為對象,研究了火燒後2年、10年和未燒草地羣落的物種重要值、羣落平均高度、蓋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多樣性指數及枯落物積累量的變化。結果表明:【1】3個樣地中,本氏針茅和白穎苔草(Carex rigesoens)是共優勢種;火燒後2年和未燒地,鐵桿蒿(Artemisia sacrorum)成為次優勢種,而火燒後10年,賴草(Leymus secalinus)成為次優勢種。【2】火燒後2年地,羣落的平均高度顯著減小(P0.05);火燒後10年地,羣落的平均蓋度顯著減小(P0.05);火燒後2年和火燒後10年地,羣落的平均密度顯著增加(P0.05)。【3】火燒後,羣落的地上生物量、多樣性指數、豐富度指數、均勻度指數差異均不顯著(P0.05)。【4】枯落物積累量變化表現為:未燒地火燒後10年地火燒後2年地,差異顯著(P0.05)。
本氏針茅(Stipa bungeana)屬禾本科旱生植物,多年生密叢禾草,鬚根堅韌,並具有砂套,稈緊密叢生,各類牲畜均喜食[1],分佈於我國華北、西北、亞洲中部及北部。雲霧山自然保護區是以本氏針茅為建羣種的草地生態系統保留最完整、面積最大、原生性最強的典型地段,代表着黃土高原

本氏針茅物種研究

乾旱脅迫下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本氏針茅(Stipa bungeanaTrin.),禾本科針茅屬(StipaL.)多年生草本植物[1],廣泛分佈於我國西北、華北、西南和東北各地[2],是黃土高原典型草原的代表性植物和優勢種植物。其草質柔軟、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根系發達,鬚根較多,不但是牲畜比較喜食的天然牧草,也是一種優良的水土保持植物[3,4]。有關本氏針茅羣落組成結構、根系特徵及在自然水分條件下的光合特性已有報道[5,6],但在不同土壤水分條件下,本氏針茅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系統性研究尚未見報道。本文以不同乾旱脅迫下的盆栽本氏針茅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日變化特點,以期為今後本氏針茅抗旱品種選育和草場科學經營提供基礎理論依據。1材料與方法1.1試驗地概況實驗於2008年4月至7月在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陝西楊凌,E108°6′,N34°16′)實驗乾旱棚進行。試驗地海拔480 m;大陸性暖温帶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數2150 h;年均氣温12℃~14℃,極端最高氣温40℃,極端最低氣温-20℃;年平均降水量660 mm左右,一半以上集中在7、8、9三個月,年蒸發量993.2 mm
黃土高原本氏針茅
對黃土高原本氏針茅葉片光合特性及生產力狀況研究結果表明,本氏針茅前期生長較慢,5月初至7月初為快速生長期,最高株高可達92.2cm,最高日增長量達1.67cm。本氏針茅生物量季節動態呈單峯曲線,8月份達最大值(822.5g/m2),其中非光合器官佔比重較大。其葉片光合、蒸騰特性受環境因子的影響而呈規律性變化,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及氣孔導度日進程均表現為雙峯曲線,且光合午休同時受氣孔和非氣孔因素的限制。 [1] 
本氏針茅 本氏針茅 [2]
本氏針茅 俗名蓑草,旱生植物,多年生密叢禾草。生長季及枯草季各類牲畜均喜食,但不耐踐踏。境內均有生長,陽坡較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