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雞

(詞語)

鎖定
木雞,典故名,典出《列子古注今譯》卷二〈黃帝篇〉。
主要義項:
1、喻指修養深淳以鎮定取勝者。
2、木製能飛的雞。
3、用以比喻呆笨或發愣之態。
中文名
木雞
拼    音
mù jī
出    處
《列子古注今譯》卷二
解    釋
1、喻指修養深淳以鎮定取勝者
解釋二
2、木製能飛的雞
解釋三
3、用以比喻呆笨或發愣之態 [1] 

目錄

木雞詳細釋義

木雞典源

《列子》卷二〈黃帝篇〉
紀渻子為周宣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可鬥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影向。」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耳。」 [1] 

木雞譯文

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説:“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哩。”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説:“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説:“還是那麼顧看迅疾,意氣強盛。”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回答説:“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麼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德行真可説是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 [2] 

木雞釋義

1、喻指修養深淳以鎮定取勝者。
示例:
白居易《禮部試策》之三:“事有躁而失、靜而得者,故木雞勝焉。”
明 王錂 《春蕪記·説劍》:“須一精神似木雞待鬪,還須解弄丸機彀。” [1] 
2、木製能飛的雞。
示例
晉 葛洪 《抱朴子·應嘲》:“ 墨子 刻木雞以厲天,不如三寸之車鎋。”
3、用以比喻呆笨或發愣之態。
示例:
唐張枯《送韋正字[木片]貫赴制舉》:“木雞方備德,金馬正求賢。”
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問時,那 羅榮統 呆似木雞,一句話也説不出。”
李玉林 《難忘的會見》:“﹝我們﹞像木雞似的楞了半天。” [1] 

木雞相關閲讀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説子沐),戰國時代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説涵蓋着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他的思想包含着樸素辯證法因素,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主張“無為”,放棄生活中的一切爭鬥。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區別,極力否定現實,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著作有《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