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葉吹奏

鎖定
木葉吹奏是2011年認定的第三批傳統音樂文化項目。
項目名稱
木葉吹奏
主題詞
傳統音樂,吹奏,木葉
認證級別
省級
項目分類
傳統音樂
認證時間
2011年
認證批次
第三批
申報地區
中國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所屬國家
中國

木葉吹奏簡介

木葉吹奏技藝是土家文化的標誌之一,是酉陽最受遊人歡迎的喜愛的旅遊文化節目。酉陽是木葉吹奏技藝的發源地和主要傳承區域,在民間還有部分吹奏藝人。由於學習木葉吹奏枯燥、艱辛,導致木葉傳承具有較大難度,後繼乏人的矛盾十分突出。

木葉吹奏歷史淵源

酉陽的木葉吹奏歷史悠久。土家小夥把木葉當做是向心上姑娘求愛的一種方式,至今還有“大山木葉爛成堆,哥妹相愛哪用媒,幾時吹得木葉叫,只用木葉不用媒”的真實生活寫照。
木葉,是最簡單、最古老的樂器。原始社會狩獵時代,曾用以擬聲捕獵禽鳥,後來逐漸轉化為以聲代樂、以音伴唱的樂器了。幾千年來,吹木葉盛傳不衰,但見於史籍較晚。到了唐代,吹木葉更為盛行,在皇室宮廷樂隊中也佔有一席之地,正式用於“十部樂”的“清樂”中。《舊唐書·音樂志》稱吹木葉為“嘯葉”。並記述宮廷音樂“葉二歌二”。表明在樂隊中有歌唱者二人、吹葉伴奏者二人。唐代歷任嶺南節度使的杜佑,精於研究吹葉,他在《通典》(卷一一四)中説:“銜葉而嘯,其聲清震,桔柚(葉)尤善;或雲卷蘆葉為之,如笳首也。”《新唐書·音樂志》更明確記載演奏宴會時有“吹葉一人”。值得一提的是:樂隊在演奏像《景雲河清歌》和《霓裳羽衣曲》等重要樂曲時,也一定要有吹葉。這時的木葉,已身價倍增,受到隆重禮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楊柳枝詞八首》(六)中形象地寫道:“蘇家小女(六朝歌妓蘇小小)舊知名,楊柳風前別有情,剝條盤作銀環樣,卷葉吹為玉笛聲。”唐代詩人郎士元,在《聞吹楊葉者二首》詩中描繪得更加淋漓盡致:“妙吹楊葉動悲笳,胡馬迎風起恨賒。若是雁門寒月夜,此時應卷盡驚沙”。“天生一藝更無倫,寥亮幽音妙入神。吹向別離攀折處,當應合有斷腸人。”可見,那時人們就津津樂道木葉吹奏技藝之高、音樂感人魅力之大了。晚唐之時,洛陽有位名叫柳枝的歌女,年方17歲,就已擅長吹叶音樂,她在管絃的伴奏之下,可奏“天海風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使聽者無不蕩氣迴腸,為之震撼。在唐代的文獻中,也記載着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吹奏木葉的文字,在當時的南詔地區(今雲南大理),青年男女戀愛時就常以葉聲表達愛慕之情。唐代樊綽的《蠻書》中有:“俗法,處子孀婦,出入不禁。少年子弟暮夜遊行閭巷,吹壺盧笙或吹樹葉,聲韻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在四川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二十四幅樂舞浮雕中,其中就有一幅是樂師口含木葉吹奏的圖像,他席地盤腳,正襟端坐,右手兩指岔開扶葉,左手中還持一串樹葉備用,表情逼真,栩栩如生。以上所述完全證明,早在1000多年前,木葉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是唐代、前蜀宮廷樂隊中的常用樂器。

木葉吹奏基本內容

木葉吹奏是用的一種非常獨特的樂器,音色優美,可塑性非常強,是山裏人創造並傳承音樂,無需演奏家靈巧彈動的手指,無需精雕細刻的樂器,只需摘一片翠綠的木葉貼於嘴唇上,就可以吹出或如縷如絲或如波如濤的悦耳之音。

木葉吹奏基本特徵

木葉的選材首先要注意樹種的質量,通常採用小榕樹、香樟樹、柑子樹、金柑豆等無毒的樹葉。樹葉要柔韌適度、不老不嫩。太嫩的葉子軟,不易發音;老的葉硬,音色不柔美。葉子的大小與演奏效果也有很大關係,過大或太小都不便於吹奏,發音也不集中。一般以葉長5.5釐米、中間葉寬2.2釐米左右的比較適宜。

木葉吹奏主要價值

藝術價值:
20世紀50年代以後,木葉藝術得到不斷髮展,詩人們對木葉吹奏更有着細緻、生動的描繪。鍾黔寧在《木葉》中寫道:“摘下鮮嫩的碧綠碧綠的葉片,緊緊地貼在厚實的唇邊。它湧出如此奇妙的音響,帶着苗山鄉土的氣息飛旋……彷彿苗家的整個生命和愛情,都注入了你的筋脈之間。”張新泉在《木葉聲聲》中,則詳細地談到了木葉的妙用:“……‘談’打獵,‘談’春播……送客下山不喊‘慢走’,青青的樹葉貼在口,送你一山翠綠,半崖山花,木葉聲,濃似酒。夜裏約會不怕‘迷向’,地點‘寫’在樹葉上,一聲低來一聲高,心上路,多明亮。”肖華將軍也曾撰文提到木葉吹奏這種藝術形式,並給予極高的評價:“像傣族的吹樹葉等,都是優美動聽的樂器,它們都為祖國的藝術增添了色彩。”80年代以來,吹木葉又重新步入音樂藝術的殿堂,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併為電影配樂。

木葉吹奏瀕危狀況

酉陽是木葉吹奏技藝的發源地和主要傳承區域,在民間還有部分吹奏藝人。由於學習木葉吹奏枯燥、艱辛,導致木葉傳承具有較大難度,後繼乏人的矛盾十分突出。

木葉吹奏保護措施

酉陽全力加大宣傳力度,逐步提高羣眾特別是中小學生對木葉吹奏技藝的瞭解和認識,營造全民保護和傳承的良好氛圍。同時,採取在縣城選一兩所學校進行試點,挑選一批在木葉方面有興趣、有潛力、有悟性的苗子,每週開設兩節木葉課的方式,進行重點培養,確保世代傳承木葉吹奏技藝。2011年4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公佈木葉吹奏為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木葉吹奏相關製品及應用

《山路十八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