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橘

鎖定
木橘(Aegle marmelos (L.) Correa)是芸香科木橘屬植物。樹高可達10米。樹皮灰色,葉片差異大,花芳香,有花梗;花瓣白色,花絲甚短。花葯線狀而長。種子多,扁卵形,果期10月。根、樹皮、葉、花可用作清熱劑。果肉有香氣,用作清腸胃藥,作緩瀉劑用。用嫩葉搗爛治創傷,瘡疥及腫痛,腳及口腔疾病,葉搗爛後留汁液治療眼病。嫩葉食之可避孕或引致流產。產雲南西雙版納。 [1] 
中文名
木橘
拉丁學名
Aegle marmelos (L.) Correa
別    名
金棗
金彈
金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6] 
無患子目 [6] 
芸香科
木橘屬
木橘
分佈區域
雲南西雙版納、印度、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等
國際瀕危等級
近危(NT) [7] 

木橘形態特徵

木橘
木橘(2張)
樹高10米以內。樹皮灰色,刺多。粗而硬,勁直,生於葉腋間,長的長達3釐米,枝有長枝與短枝,長枝的節間較長,每節上有正常葉1片,其旁側有刺1或2條,短枝的節間短,每節上着生1葉而無刺,葉片的小大差異較大,幼苗期的葉為單葉,對生或近於對生,稍後期抽出的葉為單小葉,生於莖幹上部的葉為指狀3出葉,有時為2小葉,小葉闊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12釐米,寬2—5釐米,中央的一片較大,有長約2釐米的小葉柄,兩側的小葉無柄,葉緣有淺鈍裂齒。單花或數花腋生,花芳香,有花梗;萼裂片5或4,有短細毛;花瓣白色,5或4片,略呈肉質,有透明油點,長約1釐米,雄蕊多達50枚,通常不同程度地合生成多束,花絲甚短。花葯線狀而長。果梗長4—6釐米,與其着生的枝條約等粗,果縱徑10—12釐米,橫徑6—8釐米。果皮淡綠黃色,平滑,幹後硬木質。厚3—4毫米,10—15室,種子甚多,扁卵形,端尖,並有透明的粘膠質液,種皮有棉質毛,子葉大。果期10月。 [2]  [8] 

木橘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1000米略乾燥的坡地林中,有栽種。本種雖屬熱帶植物,但冬季落葉。據報道,它可耐-8℃低温。在國外曾用以作嫁接柑橘屬植物的砧木,生長迅速。 [1] 

木橘分佈範圍

產雲南西雙版納。印度、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也有。 [1] 

木橘主要價值

根、樹皮、葉、花均可用作清熱劑。果肉有香氣,用作清腸胃藥,作緩瀉劑用。在緬甸用嫩葉搗爛治創傷,瘡疥及腫痛,腳及口腔疾病,葉搗爛後留汁液治療眼病,食嫩葉可避孕或引致流產。 [1] 
【傣藥】麻比草:幼果治痢疾,腹瀉,咽喉腫痛《滇藥錄》。麻比罕:果實治痢疾腹瀉,腹痛,咽喉腫痛《版納傣藥》。罵比罕:未成熟幼果治咽喉腫痛,腹瀉,腹痛,痢疾《滇省志》。 [3] 
【藏藥】皮哇:果實治慢性腹瀉《滇藥錄》。木桔:幼果治慢性腹瀉,嘔吐《滇省志》。畢哇:果實用於熱痢,大小脈熱瀉,慢性腹瀉,嘔吐《部藏標》。比哇:未成熟果實用於慢性腹瀉《藏標》。彼哇:未成熟果實或成熟果肉主治熱痢,大小腸熱瀉,慢性腹瀉《中國藏藥》。皮哇:未成熟果實用於痢疾,腸炎,腹瀉。 [3] 
藏藥名:畢哇
英文名:FRUCTUS AECLIS MARMELI,Aegle, Sepiaria
植物分類: Aegle Corr. 木橘屬(印度枳屬)
書頁號:C1-13
標準編號:WS3-BC-0013-95
藥用部位:芸香科植物木橘 Aegle marmelos (L.) Correa 的乾燥未成熟果實。11~12月採集,整個或橫剖,曬乾。
性狀:本品呈長圓形或近球形,表面墨綠色,較光滑。外果皮較硬、脆,斷面微帶紅色,中果皮和內果皮淡黃色,可見8~15個心皮。具松節油樣香氣,味微苦,常粘液性。
鑑別:本品橫切面:外果皮為一列橫向長方形表皮細胞,下皮為7~8列多角形厚壁細胞,其中有類圓形油室。果肉為多列橢圓形薄壁細胞,中有維管束,束內可見導管和纖維束。
炮製:除去雜質,粉碎。
性味:酸、澀,涼。
功能與主治:止瀉,止吐。用於熱痢,大小脈熱瀉,慢性腹瀉,嘔吐。
用法與用量:15~30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備註:南宋韓彥直《橘錄》有“木橘”的記載,指品質不佳的柑橘品種。

木橘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