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果鄉

鎖定
木果鄉位於水城縣西北部,距市中心區33公里,距雙水縣城46公里,東抵水城縣保華鄉,南與鐘山區汪家寨鎮和大河鎮接壤,西連赫章縣雉街鄉,北接水城縣金盆鄉,處於約東經104°50′,北緯26°45′的雲貴高原腹地,烏蒙山東側的崇山峻嶺之中。
中文名
木果鄉
全鄉總面積
161.14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水城縣西北部
年均氣温
12.7℃

木果鄉鄉鎮簡介

全鄉總面積161.14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98個村民組,8203户32733人,其中城鎮人口518人,有勞動力18979人。居住有彝、苗、水等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42.5%。2007年財政總收入15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73元。糧食總產量達11314噸,人均佔有糧375公斤。全鄉財政税收主要來源於煤炭企業,羣眾主要生活來源為農業生產、外出務工收入等。

木果鄉地理狀況

木果鄉氣候較温和,全年最高氣温32.3℃,最低氣温-12.8℃,年均氣温12.7℃,年日照時數962.7小時,無霜期225天,常年雨量較為充沛,年降雨量在900—1000毫米之間,境內水資源極為豐富。登亨河、冷水河、七股水等三條河流在該鄉過境長45千米,除可解決飲用水外,可提供大量工業用水。全鄉境內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尤以煤炭儲量豐富著稱,且品種多、煤質好,既可煉焦,也可洗選,發熱量在7500大卡以上,現已探明儲量達3.6億噸,可開採3.3億噸。全鄉最高峯祭山樑子,海拔2439米,站在峯頂,可遠望赫章、納雍、威寧及水城地區。最低處王家壩,海拔1600米,全鄉平均海拔1740米。
全鄉主要耕地主要分佈在冷水河、連山河沿岸和盤雄底壩子,土地較肥沃,其餘耕地分佈於峽谷和緩坡地帶,較為貧瘠。出產玉米、洋芋、水稻、小麥、蕎子等農作物。
全鄉地形呈緩坡傾斜狀,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主要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峽谷,石灰石分佈極為豐富,主要包括雙河、登亨、巖腳三個村;東南部以玄武岩地質結構為主,地勢較為平坦,藴涵大量的煤和鐵等礦藏,主要包括雙河、楊家寨、新民、新場、牛場等村。

木果鄉主要產業

主要產業為煤炭產業。煤炭儲量豐富,且品種多、煤質好,既可煉焦,也可洗選,發熱量在7500大卡以上,現已探明儲量達3.6億噸,可開採3.3億噸。現有煤礦7對,設計生產能力204萬噸/年,其中:神仙坡煤礦45萬噸、晉家衝煤礦45萬噸;丫口煤礦30萬噸、興盛煤礦15萬噸、羣力煤礦30萬噸;蒿枝煤礦9萬噸、公雞嶺煤礦30萬噸,屬水城縣重要產煤鄉之一。

木果鄉社會經濟

全鄉交通便利,通訊極為暢通。汪木油路已鋪通,水城至赫章縣際公路穿境而過,木果經連山接大河的縣際路途經雙河、楊家寨等6個行政村,已實現村村通公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網絡已覆蓋全鄉各村,雙河、營腳、楊家寨三個村已通固定程控電話。木果鄉小城鎮建設現已初具規模,主街道長765米、寬30米,農户自行建築門面218個,建築面積共計12000平方米,建設用地80餘畝。
全鄉森林覆蓋率38.6%,生態林主要以雲南松(9000畝)、黃山松(3000畝)、刺槐(23516畝)為主,還分佈有柳杉樹(10000畝)、青岡(15000畝)等樹種。生態林主要分佈在雙河、營腳、登亨、蒿枝、新民五個村,果林主要以桃樹、梨樹、核桃樹、板栗樹、櫻桃樹等,主要分佈在雙河、營腳、楊家寨、牛場、新場、新民六個村。
全鄉各村組通過修建畜水池、水窖、管飲等,均基本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小城鎮供水工程已向縣水利局申報,水源點在泠水河,工程建成後,可解決雙河1、2、3組,營腳3組,木果中學,木果小學及小城鎮的居住人口的用水問題。境內的冷水河,發源於雙河村,河堤已加固,不易成災,發源於楊家寨村的七股水與冷水河在楊家寨村匯入,連山河河堤大部分未加固,雨季容易成災。冷水河清冽甘甜,是很好的飲用水源,七股水四季流量穩定,可作為工業用水。全鄉地勢為四面高中間低,排水極為方便。

木果鄉內設機構

黨政辦公室負責文秘、檔案、信訪、計劃統計、機要、保密等方面的工作,承擔接待及後勤保障等工作。
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最低生活保障、老齡、殘聯、雙擁、救災救濟、醫療救助、婚姻登記、區劃地名及民間組織管理、殯葬改革和管理等工作。
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負責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的宣傳和實施等工作。
經濟發展辦負責農業、林業、水利、中小企業、第三產業、安全生產監督及公有資產管理協調和服務等工作。
綜治辦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民調解等工作。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扶貧、農機、畜牧獸醫、防災減災,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工作。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負責就業與再就業,勞動保障及合作醫療管理和服務等工作。
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負責廣播電視、體育、教育、科技、文化公共信息和培訓教育服務等工作。
人口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負責優生優育服務工作。
水利站負責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和防汛抗旱技術服務等工作。
林業站負責森林資源監測和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火警火災預報和森林防火等工作。
財政所負責財政預決算及執行、地方統計調查等工作。 [1] 

木果鄉發展規劃

1、總體目標: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按照“強基礎、爭項目、興產業、促和諧”的發展戰略,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組織建設為支撐,更加註重基礎設施建設,更加註重生態環境保護,更加註重經濟結構調整,更加註重社會事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2、基礎設施建設目標:(1)“十二五”末期,鄉內交通網絡基本成型,實現組組油路。(2)“十二五”末期實現村村通程控電話,消除移動信號盲區,移動電話網絡覆蓋全鄉。(3)“十二五”末期有線電視實現與縣城聯網,實現小城鎮附近3個村户户通廣播電視。(4)“十二五”期間完成1所幼兒園修建工作。
3、小城鎮建設目標: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搞好小城鎮的擴展和擴容。到“十二五”末期,力爭建成面積達2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達10000人以上規模的小城鎮。2015年,小城鎮各種基礎設施完善,真正成為全鄉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4、產業化建設目標:“十二五”末期初步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建成一批有實力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十二五”末期本鄉的農產品商品轉化率要提高到50%,農產品加工量要佔農產品商品量的40%以上。到了2013年,現有的7對煤礦全部建成投產,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3500萬元;財税收入突1億元。
5、生態環境治理目標:“十二五”末期,我鄉的生態環境要進一步好轉,完成連山河河堤治理工程項目建設。要加快退耕還林步伐,加速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十二五”末期森林覆蓋率要提高至60%以上。
7、人民生活水平目標:“十二五”期內,人民生活質量有較大改善,收入大幅增加,逐步達到小康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要從2010年的3185元提高到4500元,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平均增長8%。
8、社會發展目標:“十二五”末期,各類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人民精神、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民主和法制建設有新的發展,計劃生育上台階,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做到應保盡保,社會穩定,經濟、社會事業快速發展,更加均衡、協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