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杆稱

鎖定
木杆稱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作為一種特殊的行業,制桿秤是一門精細的手藝,道道工序容不得半點馬虎,稍有不慎,秤就會有偏差。木杆秤製作技藝入選了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1] 
中文名
木杆秤〈稱〉
外文名
Wood says
拼    音
mù gǎn chēng
釋    義
一種測定物體重量的計量工具

木杆稱基本信息

木杆秤〈稱〉
桿秤地秤案秤彈簧秤等多種。
木杆秤有大有小,大到能秤重200kg〈長約200釐米多〉,小到中藥房抓中草藥的克數稱〈長約30釐米〉。
木杆秤由金屬秤鈎,前毫系〈用於手提〉秤大量,後毫系秤小量,毫星秤桿和
木杆稱 木杆稱
稱錘〈稱砣〉組成,有的有秤盤。
稱物時,用稱鈎鈎住所要稱的物件,一手提號系,一手前後移動稱砣繫繩,直到左右平衡,稱砣所在星號數就是所稱物件之重量。

木杆稱製作工藝

做秤選用的木杆較為挑剔,需要紋路細膩且木質堅硬,柞櫟木、紅木等都是上等的材料。為了保證木杆不開裂,材料要放在乾燥處堆放兩三個伏天后才能使用。木材經鑿、刨處理後,就變成了筆直且又長又細的橢圓柱體,再用細砂布沾水,打磨後又光又滑,也有的用蓼珠子來回擦拭。秤匠隨後在木杆兩端套上金屬皮後,桿秤便出現其雛形。接下來的,便是制定重量刻度的精細活計。秤匠需懂得點物理、數學知識,否則定刻度時頗費力。秤匠在打磨好的秤桿掛上秤盤後定支點,用砝碼校驗,這是一個極為細緻的過程。當木杆處於平衡時,秤匠再用雙腳規在木杆背面劃一道印記,這叫定盤星,其餘便按此推斷重量一一刻下記號。桿秤上密密麻麻地出現了各種記號,秤匠就用一把極為精緻的戳子對着記號打眼,一杆秤上有多少星,便需多少眼。這道程序在製作過程中很需要耐心,稍不注意就會戳穿木杆而報廢。秤匠隨後將一段段的細鋁絲插入眼中,折斷,銼平,便留下了一個個星點。星點的排列結構也成了各秤匠之間辨認自己產品的標識。幾百個眼,就要幾百次穿插、折斷、銼平。有些秤匠為了省時,就把水銀抹入眼中,便成了星點。桿秤的最後一道程序是上色,秤的顏色完全憑客户的喜好來決定。 [2] 

木杆稱相關紀錄

中國浙江省永康市應廣火先生於2009製作的“三國英雄”木杆秤,最大秤重量為750千克、長度為288釐米,創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最長的木杆秤世界紀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