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帚栒子

鎖定
木帚栒子(Cotoneaster dielsianus E. Pritz. ex Diels)是薔薇科栒子屬植物,落葉灌木,高1-2米,枝條開展下垂;小枝通常細瘦,圓柱形,灰黑色或黑褐色,幼時密被長柔毛。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湖北、四川、雲南、西藏。生長於海拔1000-3600米的荒坡、溝谷、草地或灌木叢中。
中文名
木帚栒子
拉丁學名
Cotoneaster dielsianus E. Pritz. ex Diels [1] 
別    名
木帚子
茅鐵香
石板柴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薔薇科
栒子屬
木帚栒子

木帚栒子形態特徵

木帚栒子(中國植物圖像庫)
木帚栒子(中國植物圖像庫)(11張)
落葉灌木,高1-2米,枝條開展下垂;小枝通常細瘦,圓柱形,灰黑色或黑褐色,幼時密被長柔毛。
葉片橢圓形至卵形,長1-2.5釐米,寬0.8-1.5釐米,先端多數急尖,稀圓鈍或缺凹,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全緣,上面微具稀疏柔毛,下面密被帶黃色或灰色絨毛;葉柄長1-2毫米,被絨毛;托葉線狀披針形,幼時有毛,至果期部分宿存。
花3-7朵,成聚傘花序,總花梗和花梗具柔毛;花梗長1-3毫米;花直徑6-7毫米;萼筒鍾狀,外面被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被柔毛,內面先端有少數柔毛;花瓣直立,幾圓形或寬倒卵形,長與寬各約3-4毫米,先端圓鈍,淺紅色;雄蕊15-20,比花瓣短;花柱通常3,甚短,離生;子房頂部有柔毛。
果實近球形或倒卵形,直徑5-6毫米,紅色,具3-5小核。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1] 

木帚栒子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3600米的荒坡、溝谷、草地或灌木叢中。 [1] 

木帚栒子分佈範圍

分佈於湖北、四川、雲南、西藏。 [1] 

木帚栒子物種區別

該種與西北栒子相近似,惟後者葉片先端多圓鈍,花序稀疏下垂,果實多倒卵形,具2小核,易於區別。 [1] 

木帚栒子變種

木帚栒子小葉變種 小葉木帚子(中國樹木分類學)
葉片較小,上面光亮,近無毛,果實珊瑚紅色。
分佈於四川、貴州。生長於海拔2000-2300米的密林下。
據其原始記載與木帚栒子極為近似,惟植株較矮(高1-2米),葉片較薄。寬卵形、橢圓卵形至近圓形,上面葉脈微陷,柔毛不脱落;花梗較短(長1-2毫米);果形稍大,倒卵形(長9-11毫米,寬8-10毫米),桔紅色,具4(3-5)小核。從模式照片觀察(H. Smith 12925)也很難與木帚栒子區別,列為同物異名或變種,更為適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