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姜子

(中藥材名)

鎖定
木姜子,中藥材名。本品為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果實。8~9月間採取。功能主治為:健脾,燥濕,調氣,消食。治胃寒腹痛,泄瀉,食滯飽脹。①《貴州民間藥物》:健脾燥濕,助消化,外治瘡毒。②《重慶草藥》:逐寒、鎮痛,健胃、消飽脹。治心胃冷氣痛,冷骨風,寒食擺子,痛經。③《湖南藥物志》:祛風,散寒。
中文名
木姜子
漢語名稱
Mu Jiang Zi

木姜子來源

本品為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果實。8~9月間採取。

木姜子性味歸經

《貴州民間藥物》:性温,味辛。

木姜子功能主治

健脾,燥濕,調氣,消食。治胃寒腹痛,泄瀉,食滯飽脹。
①《貴州民間藥物》:健脾燥濕,助消化,外治瘡毒。
②《重慶草藥》:逐寒、鎮痛,健胃、消飽脹。治心胃冷氣痛,冷骨風,寒食擺子,痛經。
③《湖南藥物志》:祛風,散寒。

木姜子形態特徵

木姜子,又名:山胡椒、臘梅柴、滑葉樹、山姜子。落葉小喬木,高3~7米。花枝細長。葉簇聚於枝端,紙質,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10釐米,初有絹絲狀短柔毛,後漸變為平滑;葉柄有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由8~12朵花組成,具短梗;花先於葉開放;總苞片表面有毛,早落;花黃色,花梗細小,長1~1.5釐米,有絹絲狀粗毛;花被6,倒卵形;花葯4室,瓣裂,全內向,花絲僅於基部有細毛;雌花較大,有粗毛。核果球形,藍黑色,直徑約7~10毫米;果梗上部稍肥大。花期3~4月。果期8~9月。

木姜子分佈區域

分佈浙江、江蘇、江西、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雲南、河南、甘肅、陝西、山西等地。

木姜子生長環境

生長於溪旁、坡地或雜木林緣。

木姜子藥材性狀

果實類圓球形,直徑4-5mm。外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網狀皺紋,先端鈍圓,基部可見果柄脱落的圓形疤痕,少數殘留宿萼及折斷提醒柄。除去果皮,可見硬脆的果核,表面暗棕褐色。質堅脆,有光澤,外有一隆起縱橫紋。破開後,內含種子1粒,胚具子葉2片,黃色,富油性。氣蓄謀香,味辛辣,微苦而麻。

木姜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散劑。外用:搗爛敷。

木姜子藥理作用

1.平喘作用 離體氣管平滑肌試驗表明,山蒼子油(毛葉木姜子果實提取的揮發油)10μl/ml能松馳豚鼠正常氣管平滑肌及乙酰膽鹼或組胺致痙的氣管平滑肌。預先加入揮發油可阻斷乙酰膽鹼及組胺引起的收縮。用含1μl/ml揮發油的Locke液灌流,第3分鐘開始就能增加正常豚鼠離體肺灌流量,給豚鼠灌胃300μl/kg,腹腔注射170μl/kg,對5%乙酰膽鹼噴霧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大鼠被動皮膚過敏試驗,豚鼠過敏性休克和豚鼠離體迴腸過敏性收縮試驗等,其揮發油均呈明顯抗過敏作用,同時對慢反應物質所致豚鼠腸段收縮變有明顯的拮抗作用。表明其平喘作用除擴張支氣管,還與抗過敏介質的形成和釋放有關。
2.抗心律失常作用 給小鼠灌胃毛葉木姜子油0.3ml/kg,連續3d,能明顯降低氯仿引起的心室顫動的發生率,變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心律失常,對氯化鋇所致大鼠的雙向性心動過速的心律失常迅速恢復為正常竇性心律,對烏頭鹼引起心律失常的劑量及致死量有所提高,但統計學不顯着,對毒毛花苷g引起的心律失常無對抗作用。
3.抗真菌作用 0.005%-0.01%木姜子油能抑制試管內黃癬菌、斷髮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孢子菌等9種皮膚癬菌。0.033%-0.1%還能抑制白色念珠菌、新型隱球菌、孢子絲菌及幾種皮膚着色真菌(裴氏着色真菌、卡氏枝孢菌、茄病鐮刀黴、粉綠木黴等)。唯對麴菌抑菌力較弱,直到濃度加大到1%,才能抑制黃麴黴和煙麴黴。除抑菌作用外,木姜子油尚有一定程度的殺菌作用。初步認為抑菌有效成分為檸檬醛等。

木姜子相關配伍

①治感寒腹痛:木姜子四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水瀉腹痛:木姜子研末,開水吞服一錢。
③治發痧氣痛:木姜子、青藤香、蜘蛛香各一錢。研末,酒吞服。
④治消化不良,胸腹脹:木姜子焙乾,研末,每次吞服三至五分。(
②方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⑤治關節痛:木姜子一兩,雄黃五錢,雞屎二兩。搗爛,炒熱,布包,揉擦痛處。(《湖南藥物志》)
⑥治疔瘡:木姜子搗絨外敷。(《貴州民間藥物》)

木姜子注意事項

《重慶草藥》:腸胃有熱者忌用。

木姜子化學成份

1.清香木姜子 鮮果含揮發油2.5%-3%,主成分為檸檬醛-a(citral-a)即是牻牛兒醛(geranial),檸檬醛-b(citral-b)即是橙花醛(neral),共80.5%,檸檬烯(limonene)5.1%,香茅醛(citronellal)3.9%,芳樟醇(linalool)2.8%,腳6醇(geraniol)1.9%等。種仁含油57.7%,主成分為月桂酸(lauricacid)佔85.6%,還含癸酸(capricacid)7.5%,肉豆蔻酸(myristicacid)2.8%,油酸(oleicacid)2.6%,亞油酸(linoleicacid)1.1%,棕櫚酸(palmiticacid)0.3%,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acid)0.1%等。
2.毛葉木姜子 果含揮發油3%-5%,脂肪油25%。
3.木姜子 乾果含揮發油約2%-6%,主要成分為檸檬醛(citral),牻牛兒醇(geraniol),檸檬烯(limonene)等。種仁含油55.4%,主成分為月桂酸(lauricacid)39.5%,癸酸(capricacid)41.7%,還含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acid)8.1%,癸烯酸(decenoicacid)2.7%,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acid)1.0%,肉豆蔻酸(myristicacid)1.0%,油酸(oleicacid)1.7%,亞油酸(linoleicacid)2.9%,辛酸(caprylicacid)0.1%等。

木姜子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健脾燥濕,助消化,外治瘡毒。
2.《重慶草藥》:逐寒、鎮痛,健胃、消飽脹。治心胃冷氣痛,冷骨風,寒食擺子,痛經。腸胃有熱者忌用。
3.《湖南藥物志》:祛風,散寒。治感寒腹痛;木姜子四至五錢。水煎服。治關節痛:木姜子一兩,雄黃五錢,雞屎二兩。搗爛,炒熱,布包,揉擦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