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木塔

(甘肅省張掖市木塔)

鎖定
木塔位於張掖市有名的萬壽寺內。查閲史料,萬壽寺大約創建於北周,後在明永樂、清康熙年間均重修過,是張掖最古老的一座寺院。地方誌記載,古時萬壽寺規模相當可觀,內有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像,有五百羅漢,二十諸天,“以像呈丈六金身,千佛聳百尺高閣”。
中文名
木塔
位    置
張掖市萬壽寺內
建    於
隋開皇二年
類    型
木塔

目錄

木塔來歷

木塔的來歷,《重修萬壽寺碑記》記曰:“釋迦涅槃時,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千四百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甘州木塔其一也。”
據《甘州府志》載,張掖木塔建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唐貞觀十三年(639年),尉遲敬德又奉敕監修。據説木塔初時有15層,塔下有一地窖,中心直立一根鐵柱,下接底座,上承塔頂,若用力旋轉鐵柱,整座塔即可隨之轉動。這種説法未免過於神奇,但由此亦可想象出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和高超技藝。

木塔現狀

張掖木塔逾越千餘年曆史滄桑,因自然和戰亂原因,曾幾度遭毀,幾度修復。清光緒年間,一場罕見的黑風遮天蓋地橫掃河西,竟把木塔摧倒,寺僧廣佛邀集地方人士聚資,復將木塔重建起來。
現存的張掖木塔,為九級磚木結構,塔高33米,象徵着九重之意。木塔一、二層為四面四角,三層以上變為每級八面八角,塔體向上逐層漸次縮小。各層外檐呈樓閣式迴廊,八方飛角皆有磚刻龍頭,口含寶珠,下掛風鈴。塔身內壁為磚砌,塔內有階梯扶搖而上,可沿梯登至塔頂。各層的窗位置對稱變換,窗上雕花刻飾,門楣磚雕橫額。在最底一層,東西兩面各闢一門,可由此門進入塔內,東門額為“登極樂天”,西門額為“入三摩地”。第二層是東西假門,南北假窗,東門額為“西天正覺”,西門額是“寶筏金繩”。第三層四面闢門,無窗。第四層東西闢門,無窗,東門有聯“玲瓏塔下祥光晃,紫金缽裏千朵蓮”,橫額“千佛明經”;西門有聯“九級浮圖光閃爍,千層蓮座鎮金剎”,橫額“萬法歸空”。第五層東西闢門,南北假窗,東門有聯“寶寺猶雲中世界,高塔如靜裏乾坤”,橫額“西來妙意”;西門有聯“平安兩字西方佛,清靜三途上界仙”,橫額“甘泉福廕”。第六層四面闢門,無額無聯。第七層東西闢門,南北月窗。第八層木圍花欄,八面開闊,八角各並立紅柱兩根。第九層內中為井式塔頂,原懸有銅鐘一口,每到蒼煙暮藹的黃昏,幾杵疏鍾,使得“鐘聲隱約在天際,四野皆聞”,可謂“塔勢凌霄漢,鐘聲扣白雲”。因而,“木塔疏鍾”成為有名的“甘州八景”之一。

木塔相關詩文

張掖木塔“拔地凌空、穿雲摩天”,在甘州大地上已逾千年。清代僧官詩人卜舟有詩《題萬壽塔》贊日:“巍然筆勢蘸寒谷,九級玲瓏造化工。結頂朝元映日月,盤根錯節傲霜風。聲飄煙景微茫外,影射波光淡漠中。靈瑞毓鍾張掖秀,宏仁標範永流東。”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