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鮮族三老人

鎖定
朝鮮族三老人主要流佈於吉林省和龍市朝鮮族聚居區,是富有鮮明民族藝術特色的曲藝
朝鮮族三老人融朝鮮族曲藝才談、小丑戲(爾光代)、漫談、幕間劇等形式為一體,説白為主,唱演為輔。演出時由三位演員模擬進步、中間、落後三種類型的老人,通過爭辯頌揚先進,批評落後。朝鮮族三老人對白樸實,風格幽默,藝術特色十分明顯。演員模擬的先進者正氣凜然,智慧超羣;中間派説白滑稽,左右逢源;落後者頭腦簡單,易走極端。三個人物對比鮮明,相映成趣。朝鮮族三老人的唱腔音樂帶有典型的朝鮮族特點,易學易唱,朗朗上口。在演出中,演員不受年齡約束,年少者扮演老人更受歡迎。朝鮮族三老人扮相滑稽,表演富於喜劇性,具有人物類型化、結構程式化、創作腳本化、情節戲劇化的特點。其演出曲目多反映新時代風貌,較有代表性的包括《百年大計》《新的長征》《去開會的路上》《老人足球隊》等。
發掘、搶救和保護朝鮮族三老人,對延邊朝鮮族曲藝的完善和發展乃至全中國少數民族曲藝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2008年6月7日,朝鮮族三老人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和龍市文化館獲得“朝鮮族三老人”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中文名
朝鮮族三老人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Ⅴ-80
遺產類別
傳統曲藝
始興年代
清代
代表作品
《百年大計》《新的長征》等
代表人物
崔壽峯
項目序號
773
流行地區
吉林省和龍市朝鮮族聚居區

朝鮮族三老人歷史沿革

朝鮮族三老人淵源背景

朝鮮族三老人 朝鮮族三老人
研究朝鮮族時應認清朝鮮民族與朝鮮族兩個不同的概念。朝鮮民族指的是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以朝鮮語為母語的民族;而朝鮮族是生活在中國的,加入中國國籍的以朝鮮語為母語的民族。朝鮮民族是東北亞古老的民族之一,從遙遠的原始社會開始經過持續不斷的離合聚散形成了如今的朝鮮民族。因此,朝鮮民族傳統音樂中的有些內容自然與周邊其他民族共有。朝鮮民族總人口7500餘萬,其中朝鮮半島約有7000萬,餘500萬散居世界各地。中國朝鮮族大多數是從17世紀初逐漸遷移來到中國大陸,人口約有200萬。
朝鮮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不僅有盤索裏、詩娜偉、散調、雜歌、社堂樂、農樂、民歌等大眾音樂和歌曲、歌詞、時調、靈山會相等文人音樂,還有巫俗音樂、佛教音樂以及雅樂、唐樂等宮廷音樂。“朝鮮族三老人”是朝鮮族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傳承的曲藝形式。 [1] 

朝鮮族三老人發展情況

朝鮮族三老人 朝鮮族三老人
早在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開始的朝鮮族藝術文化中,就孕育着“朝鮮族三老人”的興起並隨着歷史的變化而得到了發展。在朝鮮族聚居的地區,民間藝術傳承與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氣息。
清同治八年(1869年),朝鮮饑民陸續冒險越境來到已是清政府封禁之地的和龍墾荒創業。隨着民間藝人口述傳承發展,“朝鮮族三老人”這一曲藝形式經歷了生產建設中娛樂調佩的孕育期,至抗戰結束后角色齊備、樂曲豐富的成熟期,以及新中國成立至現在的興衰更迭的曲折發展期。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慶祝文藝演出盛行,曲藝節目尤其倍受歡迎,“朝鮮族三老人”融朝鮮族曲藝才談、小丑戲(爾光代)、漫談、幕間劇等形式的特點,以頌揚民族精神為主,賦予了新的內容和表演方式,受到觀眾的喜愛,並逐步發展盛行。
1950年,由延邊文藝工作團曲藝演員崔壽峯、元株森、許昌錫等同志配合當時的農村互助合作運動,在現和龍市頭道鎮石國村、龍湖村下鄉採風時進一步發展了“朝鮮族三老人”曲藝形式,使“朝鮮族三老人”更加規範,大量優秀劇本產生並排練演出。1961年和龍縣文工團致力於“朝鮮族三老人”的創作和演出,形成了和龍地區特有的曲藝表現形式,出現了第個“朝鮮族三老人”發展高峯期。
文化大革命初期,“朝鮮族三老人”遭到禁演,但1970年開始出現在各級文藝匯演中,受到了觀眾的普遍歡迎。20世紀80年代中期朝鮮族小品的基礎就是由“朝鮮族三老人”這一形式莫定的,20世紀80年代後期“朝鮮族三老人”受到了小品的衝擊,鮮見於演出之中。 [1] 

朝鮮族三老人藝術特點

朝鮮族三老人表演特徵

朝鮮族三老人
朝鮮族三老人(2張)
朝鮮族三老人以説為主,唱演為輔,運用延邊地區的方言,具有延邊的地方特點。表演由演員分別模擬進步、中間 、落後三種類型的老人,以爭辯形式演出、在笑聲中表揚先進人物和新生事物,批評錯誤思想、落後現象,嘲笑和抨擊敵對潮流。朝鮮族三老人對白樸實,風格幽默。“先進者”正氣凜然,彰顯智慧;“中間派”牆頭草形象左右逢源,對白滑稽;“落後者”易走極端,頭腦簡單,三個人物相得益彰,渾然成趣。插科打諢中矛盾緩解,起到教育作用。有的唱詞簡明通俗,點綴其中,譜曲具有明顯的朝鮮族風格特點,易學易唱,朗朗上口。演員不受年齡約束,往往年少者演出更受歡迎,至於男扮女裝、女扮男裝等形象更是層出不窮。 [1] 

朝鮮族三老人曲藝特徵

人物定型化:人物限定三人,三個人物相得益彰,渾然成趣。到了20世紀90年代,有些朝鮮族三老人作品打破了人物定型化的侷限性。
語言幽默化:具有喜劇效果,幽默的語言、滑稽的表演為觀眾所接受,演出過程中檢驗朝鮮族三老人作品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觀眾的笑聲。
結構程式化:節目的採編劇、導演排練、表演各個過程規範,尤其劇本結構都是:落後表現——中間的搖擺——先進教育落後——喜劇收場。
地方化:朝鮮族三老人是延邊朝鮮族獨有的曲藝形式,從服飾到對白,從作曲到表演風格無不體現延邊地區的風貌,為當地人民所喜愛。 [1] 

朝鮮族三老人裝扮道具

朝鮮族三老人扮相一般採用朝鮮族老年人傳統形象,衣帽穿戴具有濃郁的朝鮮族風情。道具隨劇情需要而定,簡約簡易。 [1] 

朝鮮族三老人經典曲目

據初步統計,朝鮮族三老人的作品共有163篇,即從20世紀50年代的代表曲目《百年大計》《花束》《好時光》等,至20世紀60年代的《質量保證》《小包主人》,再至20世紀70-80年代的《老人足球隊》《敬老院的喜事》《戀愛暗號》《趕集場的故事》等,及21世紀以來的《上網風波》《差一點》等。已編輯出版的朝鮮族三老人作品集《笑聲》中也彙集了不少演出曲目,有的作品還被收入《朝鮮族文學作品選》。 [1] 

朝鮮族三老人流行地區

朝鮮族三老人主要流行於吉林省和龍市朝鮮族聚居區。20世紀50年代傳入遼寧,廣泛流傳於丹東、本溪、鞍山、瀋陽、撫順等地的朝鮮族聚居區。 [2]  [3] 

朝鮮族三老人傳承保護

朝鮮族三老人流傳現狀

由於現代多元文化的衝擊,朝鮮族三老人藝術後繼乏人,處於瀕危狀態,亟待搶救保護。雖然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做了許多發掘、搶救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朝鮮族三老人固定格局的侷限性限制了自身發展,展示平台日益減少;一些資深的朝鮮族三老人演員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了舞台,有的相繼謝世,有些絕技難以得到傳承,而年輕的演員在技藝上能獨樹一幟、在曲藝界中享有威望的很少;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對朝鮮族三老人的興趣愈來愈淡漠,朝鮮族三老人的發展舉步維艱;缺少資金和經費,對亟待解決的保護問題束手無策。 [1]  [3] 

朝鮮族三老人保護措施

在朝鮮族三老人的傳承過程中,和龍市藝術團發揮了主體作用。和龍市藝術團成立於1957年,成立以來,他們一直以“炕頭演出”的形式送戲下鄉方式傳承着“五老藝術”。“五老藝術”是“朝鮮族三老人”和“老兩口對唱”。到2010年,朝鮮族三老人的表演形式在藝術團已經傳了5代,已培養了20幾位傳承人。 [4]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和龍市文化館獲得“朝鮮族三老人”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5]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朝鮮族三老人項目保護單位和龍市文化館評估合格。 [8] 

朝鮮族三老人代表人物

崔壽峯,男,朝鮮族,1921出生,吉林省和龍縣人。曲藝演員、唱談創始人之一,中國曲藝家協會吉林分會名譽主席,朝鮮族三老人始創者之一。1945年參加牡丹江朝鮮族文工團任演員,建國後加入延邊話劇團任演員。20世紀70年代投身於朝鮮族新曲種唱談的創建,編導了《會師百雞宴》《養豬阿媽妮》《永吉和幸福漫遊記》等多個曲目,為朝鮮族新曲種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2]  [6] 

朝鮮族三老人入選非遺

2008年6月7日,吉林省和龍市申報的朝鮮族三老人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 

朝鮮族三老人曲藝價值

作為朝鮮族曲藝的代表,“三老人”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因此需要不斷髮掘、搶救與保護,這對延邊朝鮮族曲藝的發展乃至全國少數民族曲藝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對延邊少數民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1] 

朝鮮族三老人社會影響

朝鮮族三老人 朝鮮族三老人
朝鮮族三老人自產生在專業和業餘文藝隊伍中已經發展了多代演職人員,如在前輩金相玉、梁奎等老師的精心栽培和指導下,多次參加併成功演出了朝鮮族三老人節目的許相權,以幽默的語言,滑稽的動作表演,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為延邊朝鮮族曲藝發展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此外,《老人足球隊》《搞好計劃生育》《賣煙的人》《旅行路》等節目在全國、東北三省曾進行巡迴演出,得到了上級文化部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讚揚和各界羣眾的好評。這些作品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狀,而且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和諧共生的新面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