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陽長翼鳥

鎖定
這是一種新種屬的反鳥類,其胸廓穩固、肌肉發達並具有發達的主動呼吸功能,雙翼發達、飛行能力較強,嘴長,適應水中捕食,後肢拇趾與其它3趾對握,適宜樹棲。 這一鳥類具有肋骨鈎突,前肢長於後肢,第四骨比其餘的骨長。專家據此認為,這種鳥代表的是一種與已知反鳥不同的新的生態適應類型,表明至少在早白堊紀時期,這一鳥類羣即已出現較大的生態分化和輻射。
中文名
朝陽長翼鳥
拉丁學名
Longipteryx chaoyangensis
動物界
生存年代
白堊紀早期
產 地
中國遼寧省朝陽市七道泉子鎮
時代層位
早白堊世九佛堂組
生存地點
中國朝陽市郊上河首
種    類
古鳥類朝陽長翼鳥屬

朝陽長翼鳥學名由來

朝陽長翼鳥 朝陽長翼鳥
依據該鳥有較長的翼而定的模式屬名,拉丁文longi意為“長的”;ptery是希臘文,意為“翼”;依據化石模式標本產地朝陽(Chaoyang)命種名。

朝陽長翼鳥基本特徵

反鳥亞綱中一種。這種鳥有類似於現代鳥的穩固的胸廓,附着發達的肌肉和主動呼吸功能。翼長而發達,有較強的飛行能力。嘴長,上下頜跨度大,説明其具備較強的水中捕捉較大食物的能力。後肢的4個骨滑車幾乎在同一平面上,適宜樹棲。前肢明顯長於後肢,翼的長度是股骨、脛跗骨、跗趾骨之間和的1.5倍強。與其他鳥類相比,脛骨相對股骨也較短。估計其生活習性與現代鳥類相比,脛骨相對股骨也較短。估計其生活習性與現代鳥——翠鳥類似。該化石的發現,對研究反鳥類類羣的生態分化和輻射有着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