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鳥類

鎖定
反鳥類,是生活在白堊紀,口內殘存牙齒的一類鳥。因其肩胛骨和烏喙骨的連接華夏鳥化石方式與現代鳥類的相反,因而命名為反鳥類,代表品種屬有中國鳥、華夏鳥、長翼鳥等 [1] 
中文學名
反鳥類
拉丁學名
Enantiornithe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蜥形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蜥臀目
亞    目
獸腳亞目
反鳥屬
食    物
魚類
生存年代
白堊紀早期
生存地點
中國朝陽地區
種    類
鳥類、反鳥屬
代表品種
中國鳥、華夏鳥、長翼鳥

反鳥類食性特徵

反鳥類骨架圖 反鳥類骨架圖
發現於中生代的反鳥類化石都保存有各種形態的牙齒,這表明它們多用牙齒取食,而現代鳥類及原始今鳥類則多沒有牙齒,或僅具極小的牙齒,它們通常利用胃石來研磨消化食物。反鳥類不同形態的牙齒代表了不同的用途,同時也代表着當時反鳥類食譜的多樣化。

反鳥類白堊紀時期的鳥類支系

鳥類起源於侏羅紀的一支長羽毛的小型獸腳類恐龍,到了白堊紀,演化出了反鳥類和今鳥類兩大支系。反鳥類種類和數量在當時都佔有優勢,至白堊紀末期完全滅絕,包括了所有現生鳥類的共同祖先在內的今鳥類,相對於反鳥類,已發現的今鳥類化石材料比較少,尤其是在早白堊世紀 [2] 

反鳥類化石發現

在中國遼寧發現的一種被稱為Microraptor(小盜龍)的動物化石縮短了大型食肉恐龍和最早的鳥類--始祖鳥的化石記錄之間的跨度。從化石中發現了這種動物的羽毛似乎介於爬行類動物和真正的鳥類羽毛之間。
這種恐龍的化石是在中國遼寧西部的岩層中被發現的,研究人員已經在這一地區發現了1000多種早期鳥類和長羽毛的恐龍的化石。科學家對這些化石的研究中發現了一隻烏鴉大小的成年動物,它長有可以彎曲的爪子,與在樹上棲息的鳥類十分類似。科學家將這種動物歸為最小的不能飛行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類,它們生活在大約2億3000萬到6640萬年前之間。徐博士説:“這一發現進一步縮短了恐龍和鳥類在形態生物學上的差距。這表明一些形似鳥類的恐龍的古生態學特徵與早期的鳥類非常類似。”
原羽鳥科屬於反鳥亞綱原羽鳥目。熱河生物羣發現的原羽鳥科只有一屬,即原羽鳥( Protopterυx)。它擁有一些原始特徵,如第1指較長等,類似始祖鳥和孔子鳥,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原始的反鳥類化石 [3] 
反鳥類復原圖 反鳥類復原圖

反鳥類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兩位古生物學家對所有反鳥類頭骨進行了研究以期獲得鳥類分類學依據。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反鳥類擁有許多生活方式,比如泥中取食、捕魚等等,它們在分類學上卻僅僅佔據了現代鳥類類羣中的一小部分。
現代鳥類有非常特化的頭骨,依據喙的長短分為了短喙類、中喙類和長喙類,所有的反鳥類都屬於中喙類,儘管有極少的反鳥有較長的喙,也仍未達到長喙類的標準。 研究將反鳥類與它的姐妹羣早白堊世的原始今鳥類進行了對比,原始今鳥類是現代鳥類的祖先。
研究者通過對比,推斷出了它們共同祖先的頭骨樣式,它有牙齒,前頜骨很小,顱中保留有眼眶骨,下顎骨未連接,牙齒之間沒有咬合結構。這兩個類羣的頭骨仍然保留有恐龍與始祖鳥的原始特徵。
但是,少量反鳥類仍然擁有現代鳥類的特化結構(比如牙齒咬合、具喙、加大的前頜骨等),這就是鳥類的分類與起源如此混亂的原因。

反鳥類其他

西班牙在上世紀90年代先後發現三件不同的反鳥化石,材料也不盡完整。澳大利亞的侏反鳥是僅有一根脛跗骨材料。總之,早期的反鳥類材料保存不甚理想,研究時需要加強材料對比和分析。
可幸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在遼寧西部地區發現了華夏鳥、波羅赤鳥以及中國鳥,之後還不斷在熱河生物羣找到了始反鳥、長翼鳥、原羽鳥、細弱鳥、長嘴鳥等反鳥分子,至此對反鳥類的瞭解超過了其他任何鳥類。連聞名世界的“熱河生物羣”中的鳥類組成,也幾乎有一多半是屬於反鳥類。
參考資料
  • 1.    徐幫學主編,地球生物的明天-生物進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07,第76頁
  • 2.    王振川主編,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年鑑 2006年,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05,第567頁
  • 3.    王章俊主編,熱河生物羣=Jehol biota,地質出版社,2016.03,第1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