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陽村

(貴州省德江縣合興鎮朝陽村)

鎖定
朝陽村位於貴州省德江縣合興鄉西南面,地處北緯28℃00′~28℃38′、東經107℃36′~108℃28′。距鄉政府所在地17千米。距縣城49千米;東面是本鄉龍溪村、南面是思南縣寬坪鄉,西面是復興鄉,北面是煎茶鎮。 境內扶陽古城遺址是唐宋扶陽縣城還是明皇室後裔建,遺址由上、中、下3個古寨組成,坐北向南,依山傍水而建,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中寨和下寨,其整體規劃佈局規模宏大,一律縱橫擴展,錯落有致,以一個個大院落相連而構成渾然一體的建築羣,顯示出建設時的規劃理念和建設凝聚力。
中文名
朝陽村
外文名
Chaoyang Village
別    名
旋廠
扶陽古城
行政區類別
村級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面    積
3.8 km²
下轄地區
14個組
政府駐地
朝陽村香林組
電話區號
0856
郵政編碼
565211
氣候條件
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2253 人(截止於2010年)
著名景點
扶陽古城,惜字亭,書院遺址,永盛寺,香爐山
機    場
銅仁鳳凰機場、德江路青機場(規劃中)
火車站
銅仁站、銅仁南站、德江站(規劃中)
車牌代碼
貴D
方    言
貴州方言、土家方言

朝陽村建制沿革

據史料記載:扶陽縣建於隋朝仁壽四年(公元604年), [1]  屬庸州、後屬思州,唐宋屬費州,廢於宋代。
《通典》卷第一百八十三頁載:“扶陽在扶水之北。”
《元和郡縣圖志》載:“扶陽縣,中下。東南至州(費州)八十五里。武德置,屬思州,貞觀四年屬費州。”
朝陽村扶陽古城
朝陽村扶陽古城(16張)
《舊唐書》載:“扶陽。隋仁壽四年庸州刺史奏置,以扶陽水為名。”《新唐書》載:“費州涪川郡,下。貞觀四年析思州之涪川、扶陽,開南蠻置。土貢:蠟。户四百二十九,口二千六百九。縣四:涪川,(中下。武德四年析務川置。貞觀四年以黔州之相永、萬資隸費州,十一年省。)扶陽,(中下。)多田,(中下。武德四年置,隸思州,貞觀元年隸務州,八年來屬。)城樂。(中下。武德四年招慰生獠置,隸思州,貞觀元年隸務州,八年來屬。)”
嘉靖《思南府志》載:“廢扶陽縣。 《元志》雲,在府西北八十里。隋於扶水之北置縣,屬庸州。唐屬費州,宋廢。”
《中國古代地名大辭典》載:“扶陽縣,隋置,唐初因之,後廢。故治在今貴州思南縣西北八十五里”。
此外, 《舊五代史》 、 《太平寰宇記》 、《輿地紀勝》 、 《武經總要》 、 《讀史方輿紀要》 、 《貴州通志》 、 《貴州古代史》等史籍均有扶陽縣的記載。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扶陽縣城距離東南方的“州”城八十五里,(該“州城”指思州呢還是費州?)扶陽縣在歷史上隸屬於思州只有短暫幾年時間,自貞觀四年(公元630年)至宋廢一直隸屬於費州。李吉甫所指“州”應為費州無疑。費州城址在今德江縣潮砥鎮官宅村(見德江縣誌)。“東南至州八十五里”,即扶陽縣城在費州城的西北方八十五里。按費州城西北方官路八十五唐裏(1唐裏等於180丈,1丈合今制307釐米)測算,該城址在今煎茶鎮合興鄉一帶。
民國時期叫旋廠,建國後改名朝陽村。
2014年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2] 

朝陽村行政區劃

轄14個村民組(長崗、領崗、高山、香林、上元、青林、中元、下元、朝陽、登科、洞溝、大坪、艾坪、泥坪)

朝陽村地理位置

地處北緯28℃00′~28℃38′、東經107℃36′~108℃28′。距鄉政府所在地17千米。距縣城49千米;東面是本鄉龍溪村、南面是思南縣寬坪鄉,西面是復興鄉,北面是煎茶鎮。

朝陽村氣候特徵

朝陽村地處雲貴高原東北部階梯狀斜緩地面上的婁山山系(烏江以東為武陵山系,烏江以西為婁山山系)。全村地貌山巒重疊,羣峯挺拔,地勢南高北低,坡度較緩,屬喀斯特地形脆弱環境。村民依山而居,最高海拔1285米,最低海拔684米。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村年均日照時數1045小時,夏半年(4月-9月)735小時,冬半年(10月-次年3月)310小時。最多年1292小時,最少年907小時。年降雨量1230.7毫米,最多年1747.3毫米,最少年824.5毫米。日照時數與年温度變化基本同步。各月日照數與温度的升降比較協調,主要作物生長期的光照條件相對較好,年均氣温16.1℃,1月份最冷,平均5.2℃;7月最熱,平均26.2℃。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氣候宜人。以一日內最低氣温小於0℃的天氣日數作為霜凍標準,平均初日為12月10日,終日為2月14日,年均67天,無霜期達300天。年平均降雨量1206MM,水資源適度,但水利設施落後,主要依靠“響水巖”泉水灌溉,可灌溉面積250餘畝,因設施落後,人畜飲用水極為困難。

朝陽村植物資源

農作物主要是:全村農作物品種96類342個,其中水稻73個、玉米18個、小麥20個,大豆12個、雜豆10個、蠶豆5個、小谷3個、高梁2個、油菜24個、薯類16個、花生2個、向日葵5個、芝麻2個、酥麻1個、蕎麥2個、煙葉12個、蔬菜76個、綠肥3個、水果54個、茶葉3個、桑12個、中藥材13個、其他品種14個。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黃豆、雜豆、紅苕、洋芋、高梁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花生、向日葵等。主要蔬菜類作物有白菜、蘿蔔、芹菜、牛皮菜、青菜、南瓜、四季豆等。
植物樹種主要是:有馬尾松、華山松、黑松、雲南松、杉木、柳杉、柏木、側柏、羅漢松、銀杏、樟樹、楠木、楓香樹、黑核桃、紅樺、白樺、蘇鐵、厚朴、桑樹、毛紅椿、五倍子、枇杷、石榴、漆樹、柚樹、桃樹、櫻桃、桂花、梧桐樹等。有慈竹、楠竹、斑竹、箭竹、淡竹、金竹、苦竹、黃杆竹、毛竹、刺竹等竹類。有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紫楠、鐵堅杉、三尖杉、木瓜紅、檫木、天麻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銀杏、紫薇、紅豆杉、水杉、樟樹、紅椿、香果樹、楠木、杜仲等。

朝陽村動物資源

主要家畜有:豬、牛、羊、馬、騾、犬、貓、兔。家禽:雞、鴨、鵝、鴿子。魚類:草魚、鯉魚、鰱魚。昆蟲類:蜜蜂、蠶。

朝陽村人口民族

2010年,全村總人口654户2253人

朝陽村綜述

全村農業雖然經過結構調整,開始由傳統型農業向效益農業、現代農業轉變,但目前產業層次和生產力水平尚處於較低階段,經濟總量小,結構不合理,總體效益低等現狀仍然客觀存在。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類為主,2010年全村糧食總產量1218.08噸,人均佔有糧394.2公斤;經濟作物以烤煙為主,年產烤煙20噸,年產值20萬元;養殖業以生豬、山羊為主,2010年年末大牲畜存欄795頭,生豬存欄4052頭、出欄1500頭,山羊存欄100只,出欄20只;家禽存欄2120羽,年肉內總產量85噸,羣眾經濟收入主要以勞務輸出為主。

朝陽村教育事業

旋廠小學、朝陽小學
[3]  旋廠小學老師朱克松,他用赤誠的熱情在山村教壇苦苦耕耘了26個春秋,用寬廣的胸懷渡走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用滿面的微笑啓蒙了一個又一個懵懂兒童。他的學生中,考入國家重點院校的有20多人,中等專業學校的有數百人。
為了改善學校條件,他多方籌措資金,得到了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先後修建了廁所、輔助用房,硬化了校園的梯步、活動場所和籃球場,增添了3個花壇和150套課桌,現在的旋廠小學已綠樹成蔭,花香校園。
大連民族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為旋廠小學捐贈圖書560冊,價值人民幣10000多元。 [4] 
銅仁復烤廠捐贈校服114件,書包93個,是腦2台,乒乓球枱2個,摺合人民幣30000元。 [5] 

朝陽村醫療衞生

朝陽村衞生室

朝陽村企業德江永志生態茶業有限公司

德江永志生態茶業有限公司 [6] 
德江永志生態茶業有限公司成立於公司於2009年6月,位於風景秀麗的神秘之城—德江縣合興鎮隋唐“扶陽古城”遺址景區內,是一家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生態旅遊、茶葉技術開發於一體的綜合性市級扶貧龍頭企業。
公司現有初制、精製茶葉加工廠各一座,佔地面積16畝,年產能500噸以上,配置茶葉清潔化生產線2條,於2013年7月通過QS認證。2014年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為了開發生產一流茶葉產品,公司特聘請西南大學茶葉專家作為公司常年技術顧問,並與貴州貴茶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伙伴,以我公司的“白蘭春·玉蕊”為原料提供給貴州貴茶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綠寶石”品牌,我公司目前正在籌備一條“紅、綠、白寶石”全自動化生產線。
公司擁有茶園基地共4050畝,完全按照歐盟有機標準進行管理,並秉承以人為本,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户”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誠實守信”的經營原則,按照“抓基地、重管理、樹品牌、創市場”的發展思路,以“優質、綠色、生態、天然”為產品生命線,着力打造高品質“白蘭春”牌“銀針”、“雪芽”、“玉蕊”等梵淨山系列茶。
企業榮譽
2012年5月,公司生產的德江白茶“白蘭春”、“玉蕊”、“雪芽”分獲中國西部茶博會名優茶評比金獎、銀獎。
2013年6月,公司生產的白蘭春牌·雪芽、白蘭春牌·白茶分獲第二屆中國武陵山生態茶文化節名優茶評比金獎、銀獎。
2013年8月,公司生產的白蘭春牌·銀針、白蘭春牌·雪芽同時獲第十屆“中茶杯”全國名茶評比一等獎。
2010年12月公司茶園基地被省農委認定為“無公害產地”。
2010年公司夏秋茶通過貴州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檢驗達無公害農產品(茶葉)標準。
2011年5月公司“扶陽雲霧茶葉”獲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2010年10月,公司分別被認定為“貴州省銅仁市扶貧龍頭企業”和“市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

朝陽村風景名勝

境內有26萬平方米的隋唐扶陽古城遺址一座,有縣衙、書院、永盛寺(又名:朝陽寺,福國寺)、古墓、古石橋等多個歷史景觀;有夫妻泉、香爐山林海、1000畝茶山、鬼斧神功的娘子洞溶洞等自然景觀;有優美的原生態花燈,豪放的山歌,纏綿的土家情歌,憂傷的土家哭嫁,古樸的儺堂戲等民族民間文化。
古遺址南面朝陽山半坡有一寺廟,稱朝陽寺或永盛寺。寺廟距古遺址約2 千米,處在小水河之上,始建年代不詳。據道光《思南府續志》載:“朝陽寺,城西八十里,安屬(安化縣屬地),寺最古。”據寺廟碑文記載,至清道光二十年(1840),主持人共39 世,如果每一世按25 年計算,其年代可上推975 年,寺廟有可能始建於唐懿宗年間或以前。 [7] 

朝陽村旋廠遺址羣考古調查勘探工作收穫

旋廠遺址照片
旋廠遺址照片(3張)
旋廠遺址羣位於德江縣西南部合興鎮朝陽村、豐林村一帶。 [8]  朝陽村原本稱之為“旋廠鋪村”,鄉村區劃調整中將其改為“朝陽村”。根據碑銘記載,在雍正至乾隆時期稱之為“旋場”,至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覃家許氏墓仍記載為“旋場”。此後演變為“旋廠”,其中緣由不詳。涵蓋今朝陽、豐林兩村,其核心地帶包括上、中、下寨及趙家寨一帶,從現存遺存來看,中寨地位最為突出。遺址羣東倚香爐山,西南為朝陽山,東北為長崗嶺,北邊山勢陡峭,形成一個“山由香爐而來,水由合鳳而去,四面環山”的封閉地理空間。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中寨-坨里核心區約1.2平方公里。其核心區海拔870餘米,最高為東部香爐山,海拔約1200餘米,最低為西南部冒水河河谷,海拔約760米。該村於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於2015年公佈為銅仁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朝陽村朱氏族羣之謎

謎團一
朱氏族羣之謎
古城建設規模巨大,尋常人家不可能完成,如今古城裏1000多名姓朱的居民以及城裏眾多的明朝時期圖案,讓後人猜測,這裏是明朝皇室後裔的流亡之地。在眾多説法中,專家更偏向於福王朱由崧之子以及建文帝朱允炆的猜測。
在古城尚未被世人所知時,當地人稱古城為“福王城”,這樣的名字讓人們猜測:這是明末年間福王朱由崧被清軍殺害之後,皇宮待衞陳登榜救出朱由崧之子朱興現,躲開了清軍的追殺,逃到此處,在此進行“反清復明”的大業。然而這樣的説法依舊充滿疑問,陳永波告訴記者,在明末清初年間,貴州屬於吳三桂的統轄範圍,按照常理,吳三桂是不可能允許朱由崧之子在自己眼皮下生存的。
在疑問尚未被解開的同時,人們又將目光投向了建文帝朱允炆,認為他在被永樂皇帝打敗後,並沒有死於火災,而是與眾多的大臣一起逃離皇宮,來到了這裏。也只有建文帝,才能有龐大的家產打造古城。 [9] 
古城建設之謎
謎團二
古城建設之謎
大型學堂之謎
根據後人計算,古城的面積達到22萬平方米。陳永波説,那時一個普通縣城的人數在2萬人左右,而古城的規模,即使是一個縣城的人全部出動,也不可能在兩三年的時間內完成。
行走在古城中,龐大的石頭格外引人注目。一塊塊料石加工精緻,當中全部用河沙填充。根據估計,目前已經開發的6萬平方米主體遺址,其需要的河沙就在12萬擔以上,而古城所在的位置是扶水河上游,這裏少有河沙沉澱,要取沙只能從3公里外的扶水河搬運。12萬擔河沙,按照每天500個勞動力計算,再加上開採、搬運、修造等程序,需要持續建設7年方可完成,如此巨大的勞動力,究竟從何而來,這給後人留下了遐想空間。
謎團三
大型學堂之謎
明朝古墓之謎
關於貴州的漢化教育推行,後人多將其歸功於奢香夫人。然而在扶陽古城裏發現的一座大型學堂,很可能改變這一觀點。
這是一個距離古城前門不到1公里的學堂,面積大約在30平方米左右,學堂裏高掛着一塊大匾,上面用金粉鑲刻着“玉堂寶書”四個大字,顯示出這是一座非凡的大型學堂。由於後人相信古城內居住的是中原皇室一族,因此可以判定,在學堂裏進行的也是漢化教育。
學堂的發現,讓人們又迴歸到最初的問題:究竟是何人在此大興學堂,又是哪些人在這裏上課?
謎團四
明朝古墓之謎
在目前開發的主體遺址中,兩座明代古墓的來歷也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記者看到,這是兩座前後距離相差3公分的古墓,上面刻有龍鳳圖案以及明朝官員、侍女的模樣,顯示出墓碑主人尊貴的身份。古墓頂部,一座刻有“日”字,一座刻有“月”字,合在一起便是“明”。然而讓人不解的是,兩座古墓中,位置稍向前、上面刻有“龍”形圖案的古墓,是一位張姓女子的墳墓;而旁邊稍微靠後,上面刻有“鳳”形圖案的才是男性墳墓。
在當地,居民間一直流傳着一個關於這兩座古墓的故事:這位張姓女子是當地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妾,而旁邊的男性是這户人家大夫人的兒子,兩人相愛,卻為世俗不允。男青年暴病離世,張夫人不久後也離開了人世家。人們為他們的愛情所感動,於是修建了這兩座墓碑,希望他們來世可以調換性別,自由相愛。
不過陳永波並不認同這樣的説法,他更願意相信這兩位墓碑的主人是明朝皇室的後裔,在此進行“反清復明”的大業,而當中,這位張夫人佔有絕對的統治權。墓碑上的一系列明朝圖案,也是張夫人在警示她的後人,別忘了自己明朝皇族身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