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朗納·弗裏施

鎖定
朗納·安東·基蒂爾·弗裏施(挪威語:Ragnar Anton Kittil Frisch,1895年3月3日-1973年1月31日),挪威經濟學家,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中文名
朗納·弗裏施
出生日期
1895年3月3日
逝世日期
1973年1月31日
職    業
挪威經濟學家

目錄

朗納·弗裏施生平

朗納·弗裏施1895年出生在挪威奧斯陸的一個金銀器匠家裏。長輩希望他能夠繼承家業,因此弗裏施少年時被送到當地著名的大衞·安德森工場內當學徒。但他母親出於長遠考慮,認為弗裏施還應該到大學裏學習知識。他們仔細查閲了奧斯陸大學的課程目錄,認為經濟學課程“時間最短、難度最低”,因此選擇了這個專業。於是,弗裏施在當學徒的同時也一邊在奧斯陸大學學習。1919年,他從這所大學畢業。第二年,他獲得了工匠證書。之後不久,他先後到法國英國學習經濟和數學。回到祖國後,儘管家中的生意麪臨困境,他仍然決定繼續學術研究。他於1926年獲得奧斯陸大學的數理統計學博士學位。此前在1925年,他開始擔任奧斯陸大學助理教授。
1926年,弗裏施發表了論文Kvantitativ formulering av den teoretiske økonomikks lover(《經濟學理論規律的定量表示》),論述了一個新觀點,認為經濟學應該像其它科學,特別是物理學那樣,走定量分析的道路。同年,他在另一篇論文中介紹了自己實現的量化程序。這篇文章為後來基數效用(Cardinal utility)和序數效用(Ordinal utility)的精確規格化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期,他還發展了生產理論。 [1] 
1927年,弗裏施獲得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前往美國訪學。在那裏,他與其他對經濟學中數學與統計的應用感興趣的經濟學家進行合作,其合作者包括歐文·費雪韋斯利·克萊爾·米切爾、阿林·揚和亨利·舒爾茨。他發表了一篇論文分析投資角色,解釋經濟波動現象。
後來,弗裏施的受資助期限得到延長,使他可以到意大利和法國訪學,但一年後由於父親離世,他返回了挪威。他花了一年時間來整頓父親的工場,於1928年回到奧斯陸大學擔任統計學與經濟學副教授。1927年到1928年間,他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時間序列的論文。1929年,他發表了自己在計量經濟學方法論領域的第一篇重要文章Correlation and scatter in statistical variables(《統計變量的相關性與發散性》),同年又發表了Statikk og dynamikk i den økonomiske teori(《經濟學理論中的靜力學與動力學》),在經濟學中引入了動態分析 [2] 
弗裏施在1931年成為正教授。他還在1932年創辦了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奧斯陸大學經濟研究所,並擔任學術主任。
1961年,弗裏施獲得意大利科學院安東尼奧·費爾特里內利獎(Antonio Feltrinelli Prize)。1969年,“由於發展了動態模型,並將其應用到經濟進程分析中”,弗裏施與簡·丁伯根一起獲得首次頒發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3] 
1973年1月31日,弗裏施在奧斯陸去世。

朗納·弗裏施貢獻

弗裏施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經濟學中的一些新詞彙,例如“計量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他早在1920年代就已提出生產理論,後來在1965年又出版了著名的《生產理論》一書。在計量經濟學方面,他對時間序列(1927年)、線性迴歸分析(1934年)都有研究。1934年,他與弗雷德裏克·沃(Frederick Waugh)一起引入了“弗裏施-沃定理”(Frisch-Waugh theorem)。他在1933年發表的經典論文《動態經濟學的傳播和推動問題》闡述的內容成為現代新興古典商業週期理論的基本原理。他還對計量經濟學模型被引入到政府經濟計劃做出了貢獻。他是計量經濟學會的創始人之一,擔任《計量經濟學》雜誌編輯達20多年。該雜誌自1978年起每兩年從過去五年內刊登的文章中評選出最優秀的兩篇,授予作者“弗裏施獎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