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翼神獸

鎖定
有翼神獸,洛陽鐘鼎青銅器,獸四足踞地,舉頸側首,作欲奮起狀,通身錯銀花紋。同出兩件,獸形互相對稱,皆有刻銘記造器年及官吏、工匠名,一件十二字,一件十三字。這種神獸形與漢以下的辟邪相似,其間可能有某種淵源。
中文名
有翼神獸
館藏地點
河北省博物館
所屬年代
戰國
出土地點
河北平山三汲
原件規格
高24cm,長40cm,重11.45千克
複製件規格
高23.5cm,長38cn

有翼神獸產品信息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簡介
洛陽鐘鼎青銅器
洛陽鐘鼎青銅器(2張)
洛陽鐘鼎古代藝術研究所是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授權的文物復仿製定點生產單位,目前是除國家博物館外,國內有國家級授權資格的青銅器復仿製單位。研究所從1992年成立以來,已先後為國家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交流中心、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貴州省文物局四川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等等,許多文物單位複製了多種國寶級文物複製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復仿製技術力量。
青銅器製作工藝
傳統青銅器的製作過程
(1)用特製的泥巴做成待鑄青銅器的實心泥模
(2)在泥模上分塊翻制外範
(3)修整外範並加刻詳細的花紋,把小塊外築拼接成大塊
(4)在青銅器預定位置製作相應銘文
(5)在泥模上颳去一層厚度,這層空隙就是待鑄青銅器的厚度
(6)製作澆口和冒口後的剖視模範
(7)用約600度的温度焙燒成陶質,對合成整體範預熱並灌注銅液
(8)打碎,取出青銅器

有翼神獸失蠟法

(1)泥質範料塑出燻爐內範,使之陰乾。
(2)內範內貼蠟片。
洛陽鐘鼎青銅器
洛陽鐘鼎青銅器(4張)
(3)片雕空。刻花。
(4)用蠟料塑出蟠龍和口銜的蠟柱。
(5)制蠟質澆口,排氣通道,並焊接成整組蠟模。
(6)範料稀釋成泥漿,反覆塗於蠟模之外形成能承受澆鑄銅液所需的厚度。陰乾後,取較乾的範料包覆於泥漿層外,再陰乾成整體的泥範。
(7)口杯朝下,烘焙範料,蠟料熔化流出,焙至攝氏600-850度成陶範。
(8)注青銅液前將陶範預熱至燒結的温度。
(9)銅凝固冷卻後,脱除內、外範,割除澆口。
(10)形狀複雜的完整燻爐,加以適當拋光。

有翼神獸製作過程

仿古青銅器的製作工藝是屬於失蠟澆鑄。失蠟澆鑄屬於精密澆鑄的一種,顧名思義是工藝要求較高。它和大部分顧客想象中的工藝方法大不一樣,有些顧客會錯誤的想:“澆鑄不就是做一個模子,倒一個出來一個,非常簡單。”其實並不如此。
失蠟澆鑄的工藝過程:
第一步,先製作蠟型。每做一個青銅器都必須先做蠟型。也就是説,蠟型是什麼樣,青銅器就是什麼樣。製作蠟型分為四部:
先是塑形,即用蠟先雕出第一個蠟型;
其次就是給雕出的第一個蠟型做模具(模具由石膏或硅橡膠製成),目的是為了能減少每次都要塑性,因為通過模具就能做出和第一個蠟型一模一樣的很多蠟型;
接着就是通過模具壓型,即將蠟溶化後通過壓力設備將蠟壓入作好的模具中,使其成型;
壓出的蠟型需要修飾,因此就要精修蠟型,即修型人員運用專用工具一筆一筆對蠟型修飾(精修蠟型質量的好壞是影響質量因素的重要一環);最後就是組型,即將精修好的蠟型組合到一起(為了便於澆鑄)。
第二步,結殼,脱蠟,焙燒澆鑄,組好的蠟型,先必須掛沙,結殼。將組好的蠟型沾入事先配好的膠體溶液中,隨後再將耐火石英沙由細到粗,一遍一遍,一層一層塗掛在蠟型上,這樣就使蠟型壁的內外結殼(這樣蠟型就被石英沙層裹在了中間)。
接着就是脱蠟,即將結殼好的模殼放入熱水中,因為蠟受熱會融化而且比水輕,就會從模殼中湧出並浮出水面,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空腔。最後就是將空腔的模殼放入焙燒爐中,升温至800度焙燒,再將已溶化的青銅液灌入焙燒好的模殼中成型。
第三步,清殼、打磨及作舊。清殼就是將已灌注成型模殼外部及內部的石英沙層除去,再利用機器設備對清殼後的產品稍做打磨,最後對產品進行表面處理(化學反應,配方保密)達到理想的效果。
作舊是製作中及其重要的一個工序,現今出土的青銅器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一層青綠色的鏽,而今要在短短四五天的時間內產生綠鏽,這就需要通過現代的化學反應加速銅的自然腐蝕,一般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的高仿品,僅鏽色一道關就要製作長達近一年的時間甚至更長。冶鑄時的比例及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器物的鏽色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水鏽,黑漆古,綠漆古,紅鏽等等,要想達到逼真的效果就需要經過多次處理,並且要隨時調節環境的酸鹼度和乾濕度。 由於經過作舊後所產生的鏽色是銅的自然化學反應,所以即使是同一種產品其鏽色也不是完全一樣的,這就使得仿古青銅器更具收藏價值。
失蠟鑄造法
造型
尺寸測量
成品
紋飾勾畫、手工雕刻
比例縮放
制模
翻形
制蠟型
蠟型
焊接組裝
澆口及澆道設計
包殼
結殼
硬化
脱蠟
澆鑄
焙燒
熔銅
澆鑄
破殼
碎殼
打磨焊接
表面處理
-
鏽色處理
-
環保處理
-

有翼神獸擴展閲讀

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科考隊在處於古“南方絲綢之路”沿線的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看到,東漢巴郡太守樊敏墓前的三具石獸造型似獅,卻都雕有羽翅,專家稱之為“有翼神獸”。 “‘有翼神獸’的造型在中原文化中並不多見,主要出現在三星堆和西亞出土的青銅文物上。”蘆山縣博物館館長郭鳳武説。他告訴記者,“南方絲綢之路”途經蘆山,在這裏發現“有翼神獸”造型,由此可推測三星堆文化可能曾沿“南方絲綢之路”在西南地區傳播,也有可能通過這條路與西亞文化相互影響。
同為東漢時期留存下來的王暉石棺也位於蘆山縣境內。記者看到,在這具保存完好的石棺外壁上,雕有青龍和白虎,它們也都帶有羽翼。
四川美術學院學術研究部專家吳維羲説,蘆山發現的“有翼神獸”造型與三星堆出土的帶翼青銅蛇的羽翅圖案是類似的。而在三星堆文物的羽翅造型中,有些比較古樸,有些則較為精緻,出現鏤空技術的運用,強化了動物的神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