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有征無戰

鎖定
有征無戰(拼音:yǒu zhēng wú zhà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嚴助傳》. [2] 
有征無戰意思是説不用開戰,隊伍一去,敵人就投降了。比喻在軍事、政治上,威力非常強大,攝人心魄,不戰而勝。 [2] 
中文名
有征無戰
出    處
《三國志·鍾會傳》
拼    音
yǒu zhēng wú zhàn
感情色彩
褒義詞
成語解釋
謂不戰而勝

有征無戰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嚴助傳》:淮南王安上書速曰:“臣聞天子之兵,有徵而無戰言莫敢校也。”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有征無戰”。 [2] 

有征無戰成語典故

《三國志·鍾會傳》:十二月詔曰:“會所向摧弊,前無強敵,緘制眾城,罔羅迸逸。蜀之豪帥,面縛歸命,謀無遺策,舉無廢功。凡所降誅,動以萬計,全勝獨克,有征無戰。拓平西夏,方隅清晏。其以會為司徒,進封縣侯,增邑萬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
【成語故事】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有一個北周政權,創建者是宇文泰。他死了之後,大權傳給他的兒子宇文邕,那時北周已經很強盛了。這時北方還有一個北齊政權,和北周對立。宇文邕決心滅掉北齊,再揮師南下,統一全國。他在國家治理上下工夫,節約勤儉,不斷積蓄國力,打造兵器,擴充隊伍。最後,他感覺時機已到,召集滿朝的文武大臣,開了一個軍事會議,在會上,宇文邕説:"太祖建業的時候,我們大周何其輝煌。他帶領着軍隊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所向無敵。太祖憑着自己的威望,憑着隊伍的勇猛善戰,所到之處可以説是有征無戰。我自從繼承皇位以來,就想滅齊,卻一直也滅不了。現在據我觀察,滅齊的時機到了。如今我們兵精糧足,國強民富,而齊國的君王昏庸無道,百姓怨聲載道,沒有一個不恨他的,恨不得有人出兵把他推翻。現在我們出兵,一定要有必勝的信心,把齊滅掉,你們大家認為如何?"宇文邕這一番慷慨陳詞,讓文武大臣都連聲贊同。北周立刻出兵,果然滅掉了北齊。
"有征無戰",意思是説不用開戰,隊伍一去,敵人就投降了。這條成語今天用來比喻在軍事、政治上,威力非常強大,攝人心魄,不戰而勝。

有征無戰成語解釋

謂不戰而勝。

有征無戰詞語辨析

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例子 聖母覆物仁慈,挽回和氣,故能有征無戰。★清·袁枚《為王太保賀平大金川表》 [1] 
參考資料
  • 1.    有征無戰  .第一範文網[引用日期2014-11-13]
  • 2.    林之滿,於永玉主編. 中華典故[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06: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