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月是故鄉明

(季羨林的散文)

鎖定
《月是故鄉明》是季羨林所作的散文,出自《季羨林散文精選·悲喜自渡》。
作品名稱
月是故鄉明
出    處
《季羨林散文精選·悲喜自渡》
作    者
季羨林
創作年代
現代
作品體裁
散文

月是故鄉明作品原文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1]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兒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總有什麼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以後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山原來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里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繫。像蘇東坡説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象的。
至於水,我的故鄉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大葦坑佔了小村面積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兒煙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後,我在坑邊的場院裏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後上樹一搖,成羣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裏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麼叫詩興,但也顧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麼東西在萌動。我有時候在坑邊玩兒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我到坑邊葦子叢裏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鄉待了六年,以後就背井離鄉,漂泊天涯。我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茫湖上,在平沙無垠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説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它們,我就立刻想到我故鄉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月是故鄉明,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里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里。

月是故鄉明作品出處

選自《季羨林散文精選·悲喜自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