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月夜

(1917年沈尹默創作新詩)

鎖定
《月夜》是現代詩人沈尹默於1917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也即是五四前後的一代知識分子)獨立不倚的堅強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與個性解放的奮鬥精神。
作品名稱
月夜
作    者
沈尹默
創作年代
1917年
作品出處
新青年
文學體裁
現代詩

月夜作品原文

月夜
霜風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並排立着,
卻沒有靠着。 [1] 

月夜作品註釋

⑴霜風:既指刺骨寒風又指嚴明的風紀,在這裏指刺骨寒風。

月夜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1917年,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生存環境正如詩中所描述的冬天裏的“月夜”一樣。 [2] 

月夜作品鑑賞

月夜文學賞析

這首詩只有四行,完全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用純熟的白話寫成。不講求韻律和句法的靈活變化,但精粹而凝鍊,具備新詩美的品格。詩人託物詠志,以霜風、明月、挺立的高樹三種景物,烘托與高樹並立的“我”。霜風寒月中,頂天立地的高樹與獨立不倚的自我,充滿了美的意藴,表現了“五四”時期覺醒的一代知識分子強大的獨立自主的意識和強大的人格。它在表現手法上已經避免直白淺露,而追求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象徵意境,情感和思緒藴藏很深。 [3] 
這首詩寫的是一個冬夜,“霜風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環境是蕭森的,人物是孤獨的,正好反映了“五四”運動之前的一個社會側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某種社會相。面對這樣的人世,這樣的處境,詩人表現了獨立不倚的堅強性格和奮鬥精神:“我和一株頂高的樹並排立着,卻沒有靠着”。在嚴寒下不妥協,在孤獨中不退縮,這正顯示出一代青年知識分子開始覺醒。追求人格獨立,追求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進而喚起國人的覺醒,民族的覺醒,乃是那個時候進步青年的人生追求。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意會”吧。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意境的創造,顯得清新質樸,含而不露。四句詩含義很廣,沒有半個字的説教;且詩中的主體情緒與客觀物象融為一體,創構出渾整的畫面與意境氛圍。而白描手法的運用,又使詩中“我”的卓然獨立的形象,在“霜風~明月”的“一吹~一照”中,顯得越發清晰、生動,寫意傳神,頗有韻致。此外,詩以動詞“照”、“靠”押韻,卻在每行詩末綴以一個輕聲詞尾“着”,使語氣委婉,節奏舒緩自然,富於散文之美。 [4] 

月夜名家點評

近代詩人康白情:第一首散文詩,而具備新詩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此詩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4] 

月夜作者簡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五四前後在北京大學任教,歷任北大教授、河北省教育廳廳長、北平大學校長、北平女子文理學院院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文史館館長、上海市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主任等職。沈尹默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詩嘗試者之一,但後來長期寫作舊體詩詞,有多本舊體詩詞集問世。其部分新詩收入《秋明集》,主要新詩作品有《月夜》《落葉》《三絃》等。 [5] 
參考資料
  • 1.    陳平原.《新青年》文選:貴州教育出版社,2003.08:第283頁
  • 2.    張賢明.中國現代名詩100首賞讀:現代出版社,2013.01:第7頁
  • 3.    褚斌傑.中國曆代詩詞精品鑑賞 (下冊):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715頁
  • 4.    呂桂田、代漢林.精美詩歌賞析 遊蹤景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12:第5頁
  • 5.    張德明著.百年新詩經典導讀: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05:第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