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月光不是光

鎖定
《月光不是光》是陳倉創作的散文集,於2021年12月首次出版。 [1] 
《月光不是光》是一本為故鄉而歌,為當了一輩子農民的父親而歌的作品,收錄的作品描述了改革開放至今城鄉變遷給身在其中的主人公們帶來的各種情結,是鄉愁,是親情,是對過往生活的依戀,是對當下瞬息萬變生活的恐懼與適應,反映了農村的巨大變化給遠離故鄉、重返故鄉的人們帶來的心靈的震動。 [2] 
2022年8月25日,《月光不是光》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 [1] 
作品名稱
月光不是光
作    者
陳倉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散文集
首版時間
2021年12月
字    數
250千字

月光不是光作品簡介

該書是陳倉的散文集,共收錄七篇大散文,包括《我有一棵樹》《月光不是光》《哥哥的遺產》《拯救老父親》等。作品描述的是改革開放至今,城鄉變遷給身在其中的主人公們帶來的各種情結,是鄉愁、是親情,是對過往生活的依戀、是對當下瞬息萬變生活的恐懼與適應。其中,《我有一棵樹》講述了一個農民、一個村莊和形形色色的樹木之間的命運糾葛;《月光不是光》描寫的是進城打工者帶着孩子回鄉尋根的時候發現,農村變成了一個回不去的故鄉;《拯救老父親》講述拯救病危父親的過程,那是於無聲處驚心動魄的過程。 [3] 

月光不是光作品目錄

我有一棵樹
父親的風月
月光不是光
哥哥的遺產
喜鵲回來了
老家是座廟
拯救老父親
代後記 無根之病 [4] 

月光不是光作品鑑賞

《月光不是光》為作者首部散文集。作者對“離去——歸來”這一古老而鮮活的重大命題的自覺承續和反覆譜寫,是因為它是榨取個人經驗、寄託內心情感、鏈接城鄉密碼、觀察世態人情、記錄時代變遷的一個絕佳切口和載體。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鄉愁,而是在思索着故鄉之下的靈魂歸處。在書中,作者以自己的故鄉塔兒坪為背景,回憶了父親、哥哥及其他親人,展現了父子親情、鄉土風情,講述了改革開放至今城鄉變遷給身在其中的主人公們帶來的各種衝擊和從城市到農村、從農村到城市這個循環過程中的人性衝突。這既是鄉愁、親情,對過往生活的依戀,更是對農耕文明和現代文明和解之道的探求。
用真情觸痛讀者的淚腺,是該書的成功之處。比如,《哥哥的遺產》講述作者小時候與哥哥外出淘金,在遇車禍的關頭,哥哥將弟弟推開,自己卻喪失了生命。剛定親的哥哥只有20歲,一條生命換來的僅是八百塊錢賠償。這筆哥哥的“遺產”被作者作為懷念哥哥的唯一念想,一直儲藏在心裏。《拯救老父親》,講述拯救病危父親驚心動魄的過程中,當子女們在金錢與孝道、死亡與活着之間苦苦掙扎的時候,是永不放棄的愛。從死神手裏搶回父親,便奪回了故鄉的存在。作為在上海生活了十幾年的新移民,作者有着很深的農民般的故土情結,這種情結讓作者把自己的血肉和情感融入故鄉,一次次奔赴生活現場與精神困境,和人物一起承受、歌哭和吶喊,不斷對故鄉進行回望和反芻,無論是鄉村的守望者、留守者,還是城市的漂泊者、流浪者,都可以從中找到精神上的回鄉路徑。好文章靠的是情感的力量,審美的力量,是藴藏其中的複雜多義、一言難以道盡的對人世的感慨,正因為如此,該書才俘獲了更多讀者的心。
漂泊感是現代都市人無法擺脱的共同“精神疾病”,作者是位“把故鄉在脊背上揹着到處跑的人”。在書中,作者對城鄉衝突進行了深度、不懈地開掘,在城鄉的碰撞衝突中勘探時代難題。比如,書中《我有一棵樹》講述了一個農民、一個村莊,隨着時代的發展變遷,和形形色色的樹木之間的命運糾葛,讓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月光不是光》講述的是進城打工者帶着孩子回鄉尋根的時候,發現農村變成了一個回不去的故鄉。《父親的風月》講述父親到上海兒子家發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又使人痛心落淚的故事。父親苦巴巴地把兒子養大,希望他走出大山有出息;離鄉的距離又是作者的鄉思和孤獨......在上海,作者早已過上了所謂有房有車的舒適生活。然而,那種對生命的無根之感依然時刻侵蝕着他。人在他鄉的異地感、疏離感,焦慮感、無助感,讓作者不由自主地懷念故鄉,尋找精神的座標和靈魂的歸宿。正如作者所言,人世間永遠不會失效的,除了善意還是善意,除了光還是光。這種帶有人文關懷的共性,不僅是作者在異鄉打拼成功的經驗,也是人生的智慧。 [5] 

月光不是光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22年8月25日,《月光不是光》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 [1] 

月光不是光作品評價

陳倉的《月光不是光》是普通人遷徙流變的生活信史,鄉愁與熱望同在、裂變與奮進交織。(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授獎辭) [6] 

月光不是光作者簡介

陳倉 陳倉
陳倉,曾用名陳元喜,陝西丹鳳縣人,70後詩人、作家,現為《生活週刊》主編。出版作品有詩集《詩上海》《艾的門》《醒神》、八卷本系列小説集“陳倉進城”、長篇小説《后土寺》《止痛藥》,長篇散文《預言家》《動物憂傷》,中篇小説集《地下三尺》《上海別錄》《再見白素貞》。作品被《小説選刊》《小説月報》《新華文摘》《散文選刊》等廣泛轉載,多次入選中國小説學會等機構評定的文學排行榜,數十次入選各類年度優秀作品集,詩歌十餘首入選大學教材或中外文試卷。曾獲第三屆中國星星新詩獎、第三屆中國紅高粱詩歌獎、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第三屆三毛散文獎、第二屆《廣州文藝》都市小説雙年獎、《小説選刊》(2014—2015)雙年獎、2021年度廣西文學獎、2021年度北京文學獎,以及首屆陝西青年文學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2016年度優秀作家貢獻獎等各類文學獎項三十餘次。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