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會泉法師

鎖定
會泉法師(1874-1942),福建省同安人,生於清同治甲戍年(公元一八七四年 ,八月十五日)。七歲時喪父,十四歲其母病逝,昆仲二人,師居次之,名侃。年十九歲,光緒丁亥(公元一八九二年)投廈門虎溪巖善温和尚落髮為僧,贈法名明性,字印月又署華藏,晚年自稱“蓮生老人”。曾任泉州承天寺住持,南普陀寺首屆和五屆方丈,先後住持虎溪巖、萬石蓮寺,擔任閩南佛學院、佛教養正院院長、佛教公論社社長等。 [2] 
(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會泉法師
籍    貫
福建省同安縣
出生日期
1874年
逝世日期
1942年
出家後法名
明性

會泉法師人物生平

會泉法師,俗姓張,法名明性,號印月,別號華藏。出生於福建同安縣(今廈門市同安區)小西門人。7歲喪父,隨母徙居廈門島內。自幼天性仁孝,見母親辛苦操勞,很不忍心。稍長,即與其兄做小買賣補貼家用。後因母親積勞成疾去世,既痛寸草難報春暉,又感人生如夢,頗萌出家之意。於1893年,在廈門虎溪巖善温和尚處披剃出家。次年即往漳州南山崇福寺,依佛學和尚受具足戒。 [1] 
1909年,在廈門虎溪巖創辦“虎溪蓮社”,開設佛學講座。辛亥革命勝利後建立中華民國,他再次赴寧波與太虛、圓瑛兩位法師晤談,共商振興中國佛教大事。1924年,南普陀寺住持轉逢法師倡議將該寺改為十方叢林,實行選賢制度,會泉法師素有“閩南僧中巨擘”之盛譽,眾望所歸,被選為首任方丈。他就任後,即着手整頓寺規,發展寺務。法師素抱有振興中國佛教之宏願,認為振興佛教,首在挽救佛門頹風,重在弘揚正信的佛教。故於1925年,會泉法師與前任住持轉逢法師議擬創辦一所現代高等僧學院——即閩南佛學院,為未來佛教的永續發展儲備人才,落實“繼往開來”的高瞻遠矚策略。 [1] 
法師着重在振興佛教,心繫芸芸眾生,曾多次應請在廈門監獄為罪犯説法,以渡生濟世的大悲心,用具體生動的語言,講述人世善惡因果的佛理,使數百名囚犯深受感化,萌生向善之心;法師還熱心協助多個寺院創辦義學和養濟院、養老院等慈善機構,幫助貧窮的人和孤寡老者,使其能夠努力擺脱生活困境,得到身心的安頓;更是幫助圓瑛法師在開元寺創立“開元慈幼院”,以收容失怙無依的幼童。會泉法師如是的善心善行,不勝枚舉,可謂造福四方。 [1] 
法師一生崢嶸,經歷了“七七事變”、“淞滬會戰”等,為佛教、為眾生,不惜生命,捨己為人。愛國護國,同樣不遺餘力。1937年,法師復任南普陀寺第五屆方丈。1937年4月初,廈門市佛教會接到上級要求組織僧伽軍訓的訓令後,當即着手登記受訓人員,定製軍訓制服,並向廈門市社會軍事訓練總部請求選派軍事教官及救護醫師。1937年4月26日,在南普陀寺開始訓練,4月30日由會泉法師主持開學典禮,號召僧人積極參與護國為教的組織,並定名為“廈門市僧眾救護訓練隊”。全隊共100名隊員,總分為兩個區隊,細分為六個小隊,訓練時間每日午前六時至八時,教官由廈門大學軍事教官張滌新兼任。經過兩個多月的訓練,隊員們掌握了基本的軍事技能和醫護知識,1937年7月3日,廈門市僧眾救護訓練隊舉行了畢業典禮。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不久,廈門南普陀寺遭受日本飛機轟炸,寺院多處房屋被炸燬。“廈門市僧眾救護訓練隊”全體隊員立即加入組織“青年僧伽戰地救護隊”,為報效祖國,保衞人民貢獻力量。 [1] 
在日本侵華、國難當頭之際,弘一法師高呼佛教信徒必擔起救國的責任,會泉法師與其想法不謀而合。1937年“8·13”淞滬會戰,不久廈門亦處混亂狀態。會泉法師與弘一法師在萬石蓮寺,均誓以殉教殉國之精神,題“殉教”室,表現出凜凜浩然正氣。1938年3月底,會泉法師與轉逢法師又盡全力,在廈門主持護國息災法會。樁樁件件,無不體現着法師對國家、對人民命運的關切。 [1] 
1938年5月12日,日本軍隊攻佔廈門後,日軍特務以會泉法師在地方上素為社會欽敬,德望為閩南第一人為由,派出特務人員百般威逼利誘,欲請法師出任偽組織要職。日寇本想逼法師歸順,再憑藉法師的影響力,號召閩南教界歸心為日寇服務。但會泉法師深明大義,始終不忘祖國,葆有殷切的愛國情懷。無論敵人如何以利益誘惑,或以恐嚇逼迫,法師從不畏懼,無視敵人軟硬兼施的伎倆,堅決不被其利用,堅守着中華民族的氣節。後來,法師迫於無奈暫時避居鼓浪嶼公共租界,最終乘英國輪船豐平號遠赴香港。翌年,轉往新加坡弘法,從此持續在南洋傳播佛教。直至緣盡舍報為止,都未能復返閩南故土。國難當頭之時,法師始終秉承佛教愛國愛教、利於人民的慈悲濟世之精神。法師高尚的民族氣節、愛國愛教的思想情操和救濟眾生的慈悲之心,都值得後世的敬仰和學習。 [1] 
會泉法師的生命段落,正好落在近現代中國乃至中國佛教內憂外患,甚至世界局勢都動盪不安的非常時期,家國的憂患、佛教的憂患,在法師的一生中都不曾稍減,尤其在其生命的最後段落,更還遭遇國土淪陷、自身流落域外的無奈世局。法師雖披染出家,但對於家國憂患乃至民族大義,卻絲毫不含糊,抗日戰爭期間積極號召並組建廈門僧伽救護隊,為保衞祖國盡心盡力。法師有着寧折不屈的民族氣節,恥於與敵偽為伍,敢於直面賊寇的威逼利誘而不屈不撓。致使法師在近古稀之年漂泊南洋,最終都無法迴歸故土。1943年2月20日,會泉法師於馬來西亞檳城妙香林寺圓寂,世壽七十。其遺體火化後,得舍利子80餘顆。

會泉法師後世紀念

會泉法師的徒眾在馬來西亞妙香林寺和廈門南普陀寺分別建造舍利塔,以志紀念。 [1] 
參考資料
  • 1.    會泉法師:會心當處即是 泉水在山乃清  .廈門市佛教協會,廈門佛教在線,廈門佛教,佛教新聞,佛教慈善.2021-05-08[引用日期2023-12-18]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同安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組編.同安文史資料 第6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同安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組,19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