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會前準備

鎖定
會前準備是指通常在比較重要的大型會議之前,需要行政部門抽調人員組建籌備組,嚴格按程序做會前準備;一些小型的例會,準備工作比較簡單。會前準備根據會議規模和重要性而定。
中文名
會前準備 [1] 
類    型
經濟術語
步驟
下面對會前準備過程的每一步驟作詳細介紹:
確定會議目的和目標
召開會議的首項準備工作是確定會議的目的和目標。開會應該有明確的目的。瞭解各種會議所具有的功能及所能達到的目標,是設定會議目的和目標的重點。一般會議的目的。
當然,一個會議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目的,但一般説來不宜過多,以一兩個為好。在會議開始之前,主持人應明確提出會議的目的,根據會議目的,還應設定具體的目標。有效的會議目標,至少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具體並可衡量;二是困難但能達到。
確定議題
設定會議目的和目標只是一個大方向,想把會議開得有效率,還必須擬妥相關的議題。在擬定議題時,有三點值得注意
1、議題必須緊扣會議目標
凡是與會議的目的無關的議題都不要列入會議的議程,以免分散會議的主題,從而既延長會議的時間,又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2、各項議題之間最好存在的有機的聯繫
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會議得以順利進行。因為會議的順利進行往往取決於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的解決,上一個問題不解決或解決得不夠徹底,往往會影響下一個問題的討論和解決。
3、應清楚地指出各項議題所需討論的時間
這樣可以使與會人員做到心中有數。
確定與會者
在企業中,真正創造價值的領域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之中,而不是在會場上。減輕企業成員的會議負擔,無疑是一種人力資源的節約,使更多的人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提高會議效率,從確定與會者開始。把每一個與會者都當作一種“資源”,而不是一種“名分”。資源的利用按“目的”和“需要”而定。確定與會者的關鍵,不是看誰有資格參加,而是要弄清誰有必要參加。確定與會者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與會者是否對會議所要實現的目標負有主要或直接責任
2、與會者是否與會後的行動直接相關;
3、與會者在中心議題方面是否具備專門的知識與經驗,是否能有助於議題的深化;
4、與會者是否有能力或有權力達成一項決議;
5、與會者是否多餘或可無可有;
6、與會者是否能全身心投入會議;
7、與會者是否會妨礙會議總體成效;是否會造成對他人的心理壓力,影響他人發言的質量或真實性。
此外,必須有效地控制與會者人數,一般來説,與會者人數越多(如超過20人),則與會者的參與意識越弱,會議的質量也就越差,甚至有負面效應。所以,人數太多時,就應該設法分組討論或設分會場。
選擇開會時間
在會前準備時,必須考慮開會時間的選擇,確保全體與會者能夠按時出席、安心開會。選擇開會時間應考慮下列因素:
1、會前調查,把握全體與會者方便的時間段。任意安排一個時間開會,可能會打亂某些人的日程安排。
2、選擇與會者中關鍵人物的最佳時間開會,確保關鍵人物集中精力開好會議。
3、恰當安排會議時間,避免與企業最重要的經營活動衝突;避免會議打亂企業工作的正常運行秩序。同時保證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關鍵人物,能有充足的時間做出安排,不至於因出席會議而影響企業效益或效率。
4、力求開短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能集中精力,達到最大效果。議程如果太長,連續開會時間超過半天,就應設法分兩個時間段開會。
此外,還應該注意把握開會的時機,時效性很強的會議,要儘早安排;需要醖釀和深思熟慮的會議,可以拖後召開。
選擇開會地點
也許企業內的會議室或辦公室是最常利用、最自然的會議場所,但不一定有助於達到開會的目的。熟悉的開會地點,往往影響員工思維,不利於開發員工的創造性思維,難以激發員工的熱情,去積極思考和討論問題。會議地點的物質條件、環境氛圍以及遠離日常工作場所,會潛在地影響每一個與會者的情緒,影響會議的質量。開會地點的選擇,還應考慮以下一些硬件條件:
1、會址必須考慮距離上的遠近,以及路線上、交通上的方便,便於與會者能按時到會。
2、會場內外必須保持安靜,要有良好的通風和照明設施,以及室温調控裝置,以便與會者能夠長時間保持清醒頭腦,集中精力參與會議。
3、會場的空間必須適宜,平均每個與會者擁有2平方米為宜。空間過大,冷冷清清,會議氣氛會受影響。空間過小,容易產生擁擠沉悶感,會議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4、外出留宿開會必須考慮通訊聯繫的方便,考慮費用開支,考慮衣食起居的舒適等等。
擬定議事日程
並非所有會議都必須擬定書面的議程,但是,與會者應該事先了解議題或會議主要討論事項,以便有所準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