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最後一片楓葉

(潘大林創作的隨筆集)

鎖定
《最後一片楓葉》是潘大林創作的隨筆集,首次出版於2003年9月。 [1] 
《最後一片楓葉》以開闊的人生視野和豐富的文化底藴為依託,懷憶往昔、追思故人、感慨人生、洞察自我。貫穿字裏行間的是潘大林對社會、對人生形而上的思索,潘大林將自己生命意識和心靈體驗投射其中。該書彰顯出一種詩性精神的追求,體現的是潘大林內在生命世界的能動性、豐富性和創造性,洋溢的是一種直逼事物本質的詩性智慧。 [3] 
作品名稱
最後一片楓葉
作    者
潘大林
文學體裁
隨筆集 [1] 
字    數
約20萬字
首版時間
2003年9月

最後一片楓葉內容簡介

《最後一片楓葉》收入了潘大林所作散文70餘篇,題材各異,篇幅不一,分為三部分:“放言與沉思”“家園與懷想”“閲讀與聆聽”。有對生活中某些場景細節的擷取,有對年少往事的回憶,有對故土親情的緬懷,有對現代社會弊病的洞察和憂慮,有對自我的大膽剖析,還有海內外旅行屐痕的記錄,有欣賞美術、音樂等藝術作品的心得體會,有談創作經驗與生活的關係,也有對大家、文友的作品評論等等。這些篇章是潘大林生活片斷的展示,內心世界、內在靈魂的袒露,所有篇章都貫穿着潘大林對人生的體悟,對世界的感受與思考。 [3] 

最後一片楓葉作品目錄

閲讀潘大林或潘大林散文論/(代序)/榮光啓
放言與沉思
懷念烏鴉
渴望精緻
我們明天還信什麼?
好人未必都平安
當官的好處
你註定平庸
呼喚崇高
如果你嫁給作家
如果你娶個作家
説大師
智慧之辯
幸福也是毛毛雨
再生已無緣
等待並不都美麗
牽掛
匪夷所思(二題)
電腦與煩惱
上網詠歎
克隆一回又何妨
韻對新編
家園與懷想
過年
最後一片楓葉
秋日還鄉
楊梅紀事
父輩的光榮
一個農民的輓歌
與死神擦肩而過
我家有女未長成
病牙記
又一個好人去了
趟不過的河
青果隨風而墜
曾經的感動
童年之戲
頭上自有一方天
長街風景
雨訪王力故居
金北流隨想
想起容州兩個官
白州名人
最是難忘那層皮
山幽水碧探紫荊
從曼谷到巴提雅
蘭花時節訪獅城
閲讀與聆聽
讀書之樂
讀書隨想
也説父親的藏書
我讀Encarta
聆聽歲月
文章妙手自天成(病中讀書之一)
愉快的閲讀(病中讀書之二)
詞人終古泣天涯(病中讀書之三)
文言小説的餘霞(病中讀書之四)
走遍世界的詩人(病中讀書之五)
昔日是非身後評(病中讀書之六)
回首滄桑看更真(病中讀書之七)
嘗鼎一臠説鼎山(病中讀書之八)
失魂才叫魂
做人的底線
感激孔澤爾(聽樂手記之一)
敬畏卡拉揚(聽樂手記之二)
甜美與純淨(聽樂手記之三)
永遠的祖國頌(聽樂手記之四)
平常人的好故事(評李洪波散文隨筆集)
同出師門的人(序陳表勝小説集)
其人其文説達桓(序張達桓小説集)
前賢永是後人師(序鄧定旭《容縣名人傳》)
諾查丹瑪斯可以休矣
小小説的妙處
偽先鋒小説作法種種
新舂漫筆
種好自己的地
揪心的總是那份情緣
後記 [2] 

最後一片楓葉作品鑑賞

翻開《最後一片楓葉》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充滿哲理意味、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烏鴉》《渴望精緻》、《我們明天還信什麼?》《好人未必都平安》《當官的好處》《呼喚崇高》《智慧之辯》等等。例如《烏鴉》一文,作者以烏鴉為題,抒寫烏鴉給人的不良感受以及人類對烏鴉的態度。當烏鴉被滿懷敵意的人類驅趕消失的時候,作者深刻地反思人類對烏鴉的種種不友善做法,文章的哲思層層遞進,充滿了自我批判精神。這種自省是對生命的感悟和對人類命運的關注,是對生命存在意義的探討,是一種精神智慧的擴充和延伸。
在句型的選擇和組合上,作者根據感情的需要而選擇語言的表達方式。如果是要表達傾瀉而下的激情則採用排山倒海的賦體句式,用短句表達強烈的節奏。例如:在《呼喚崇高》中:“其實,崇高所要求人們做的並不多,並不都是慷慨激昂的捨生取義,不都是對遠大理想的終生求索,不都是卧薪嚐膽的忍辱負重。更多的時候,它只是一種善良的情懷,是坦蕩的心胸,是真誠的賜予,是忘我的境界,是無私的幫助,更是良知,是氣度,是節操,是精神,是權貴的平民意識,是市井的紳士風度,是理性的光暈和人格力量。崇高與地位無關,與性格無關,與信仰無關,與財富無關。”這段話裏句式的變化極有規律,節奏感強。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每一句話裏都運用排比,內容上有正反,肯定中再遞進,通過句式來增強氣勢。如果作者的心情散淡,則以散句為主,駢散結合,多用長句以體現節奏的緩慢。例如在《山幽水碧探紫荊》中記述了作者游水庫所見情景:“清晨,濃霧瀰漫。坐在水庫的渡船上,望着提篙開棹的船工,再回望朦朦朧朧地倒影水中的堤岸、竹籬、野花和汲水的農婦,使人宛若置身於‘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的江南水鄉之中。”這段文字清麗雋永,節奏舒緩,營造着悠遠的意境。在《感謝孔澤爾——聽樂手記之一》中描寫作者聆聽樂曲的審美享受且引發的想象,語言的節奏契合內容而舒緩、悠揚:“美國西部寬闊的大牧場,夕陽西下,牛羣在安閒地吃草,牛們互相問候的應答此起彼伏,遠處的木頭房子裏,開始升起縷縷炊煙。幾個身穿勁裝頭戴氈帽的牛仔,騎着高頭大馬出現了。馬匹噴着響鼻,落日餘暉為牧人和馬都塗上了一層釉彩般的暗紅。刀刻斧削的皺紋寫在牛仔略顯疲憊的臉上,然而,他們目光裏卻充滿了剛強自信和開拓精神。”又如在《幸福也是毛毛雨》中寫什麼是幸福:“暑天裏,我們躺在大樹下,享受着一片濃蔭和習習涼風,是一種幸福。黑夜中,我們泡一杯濃茶,在窗外陣陣淅淅瀝瀝的小雨聲中隨意翻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是一種幸福。”這種長短句式的結合,使得《最後一片楓葉》的散文語言顯示出搖曳多姿的韻律美。潘大林還善用比喻,以增加文章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3] 

最後一片楓葉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出版時間
最後一片楓葉
潘大林
中國文聯出版社
7505941518
2003年9月 [1] 

最後一片楓葉作者簡介

潘大林(1954年—),廣西容縣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廣西民族學院中文系。1974年參加工作,歷任師範教員,《金田》雜誌編輯、副主編、主編,玉林地區文聯副主席,廣西縣級貴港市副市長,《貴港日報》社長,現任總編輯。廣西作協副主席。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小説集《南方的葬禮》《教我如何不想他》《歲月無聲》《風雨梨花渡》,散文隨筆集《牧野之風》《最後一片楓葉》,作品集《廣西當代作家叢書·潘大林卷》,人物傳記《天國一柱李秀成》等。曾獲得廣西第二屆文藝創作銅鼓獎、莊重文文學獎、廣西新聞獎等獎項。 [4] 
參考資料
  • 1.    潘大林.最後一片楓葉: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09:版權頁
  • 2.    潘大林.最後一片楓葉: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09:目錄1-4頁
  • 3.    陳莉.靈魂中的詩性精神——讀潘大林散文隨筆集《最後一片楓葉》[J].南方文壇,2012,(02):136-138.
  • 4.    潘大林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