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最低氣温

鎖定
最低氣温指在一定時間或一定空間空氣温度的最低值。2023年1月22日07時,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阿木爾鎮勁濤氣象站實測最低温度-53℃,為我國有氣象記載以來的歷史最低氣温紀錄。 [2] 
中文名
最低氣温
外文名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最低氣温簡介

最低氣温:一定時間或一定空間內空氣温度的最低值。例如,日最低氣温和年最低氣温等。日最低氣温一般出現在清晨日出前後。年最低氣温在中、高緯度內陸以1月為最低,海洋上以2月為最低。

最低氣温原理

地球的熱量主要來自於太陽,但低層大氣(對流層,也就是我們所説的“氣温”對應的部分)的直接熱源不是太陽而是地表。高温的太陽的輻射以短波輻射為主,僅僅被大氣(主要是氧氣和臭氧)吸收很少一部分(紫外線),到達地面使地面加温。地面的温度比太陽低得多,發射的輻射以長波輻射為主,近地面大氣對這些輻射的吸收作用非常強(主要是對流層的水汽、雜質和二氧化碳),於是形成了氣温的變化。

最低氣温日最低最高

地面在吸收太陽熱量的同時,自身也在不斷喪失着熱量。地面收入大於支出時,地面温度會升高;收入小於支出時,地面温度會降低。太陽輻射到達最大值(一般是正午)時地面被加熱到最高值,隨着太陽輻射的減少,地面熱量收入減少,但仍然大於支出,仍然在加熱空氣、使氣温升高。大約在午後2:00,地面熱量收入才小於支出,氣温慢慢降低。而在日出前,地面温度達到最低,氣温也達到一日最低。 [1] 

最低氣温年最低最高

和日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同理,地面的熱量收支在全年也呈現這樣的趨勢。夏至日(6月22日)北半球中高緯度各地太陽高度達到一年的最大值,地面的熱量收入最高;之後太陽高度降低,地面熱量收入減少,但仍然大於支出,所以温度仍然繼續升高,這就是為什麼我國大多數地區最熱的不是太陽輻射最強的6月而是7月。相應的,太陽輻射最弱月為12月,但氣温最低月為1月,也就是中國傳統中所説的“三九”時期。

最低氣温海洋最低氣温

水的比熱容較大,對於氣候的變化有顯著的影響。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温度變化小一些,水的這個特徵對氣候影響很大,白天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温升慢,夜晚沿海温度降低少,為此一天中沿海地區温度變化小,內陸温度變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內陸比沿海炎熱,冬季內陸比沿海寒冷。海陸風的形成原因與之類似。
所以海洋性氣候更強的地區(海邊,海島)一年氣温最高月來得遲一些,氣温最低月也來得遲一些。分別在8月和2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