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豫齋墓

鎖定
曾豫齋墓,又名明石人石馬墓 [4]  ,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金銀山南坡廣東工業大學校區內,始建於明代萬曆十八年(1590年) [9] 
曾豫齋墓坐北向南,長約50米、寬約20米,佔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玄武岩石砌築,該墓為夫妻合葬,為交椅墓。由享堂、山手、平台、神道及兩側石人、石馬、石羊等組成 [9]  ;曾豫齋墓是廣州地區所知規模最大的石砌山手形明代墓葬,不僅石構件琢刻精美、前所未見,而且六尊石俑齊備、保存完好,明代風格顯著,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2]  [9] 
2008年12月19日,曾豫齋墓被廣州市人民政府認定為廣州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8] 
中文名
曾豫齋墓
外文名
Zeng Yu-zhai's Tomb [11] 
地理位置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金銀山南坡廣東工業大學校區內
所處時代
明朝
佔地面積
約 1000 m²
保護級別
廣州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廣州市人民政府

曾豫齋墓歷史沿革

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曾豫齋與妻子葬於此,修墓 [9] 
1958年"大躍進"期間,當時墳頭墓圈的石料被撬起,抬去修水利 [2] 
20世紀80年代,番禺市文物普查時發現石人石馬墓 [1] 
2003年3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番禺區文物管理辦公室組成文物考古工作隊對石人石馬墓複查,確認需要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7月—8月,石人石馬墓全面清理發掘,揭露出塋園全貌 [1] 

曾豫齋墓建築格局

曾豫齋墓坐北向南,長約50米、寬約20米,佔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玄武岩石砌築,該墓為夫妻合葬,為交椅墓。由享堂、山手、平台、神道及兩側石人、石馬、石羊等組成 [10] 
神道、祭台、墳圈三級次遞增高。殘存墓圈直徑約4.5米,左右墓手相距約2.9米。山手分兩級,一級山手內地面低於享堂,兩邊與享堂相接處立面雕有精美的花紋圖案。一級山手再低一層,與平台連接處已破壞。享堂砌築成半圓形石牆,正中立碑,碑龕僅存柱形邊框,頂部“屋脊”被移動,內嵌黑色石墓碑,中刻“皇明賜進士奉政大夫福建按察司金事豫齋曾公翰封宜人黃氏墓”,上款刻“萬曆十八年歲次庚寅季冬十日”,下款刻“孝孫□興、□□,曾孫承芳、承科等百拜立石”。山手分兩級,第二級山手左右正面立壁原立有掛榜墓碑,現僅存碑框 [10] 
神道兩側立石雕文臣、武將及石馬、石羊,一字排開,拱立兩旁。石人一為文官,一為武將,文臣高2.37米,武官高2.2米,做臨朝面君狀,莊嚴肅穆;兩石馬高大威猛,舉蹄欲騰;石羊跪卧在最前面,安祥自在;因為較矮,已經被雜草覆蓋,只能看到石人和石馬 [2] 
墓葬的地面建築全部用石材砌築,祭台和墳圈以砂岩石板鋪砌。墓背靠一台地而建,墓前景觀開闊 [2]  [5-6]  [9-10] 
曾豫齋墓墓碑 曾豫齋墓墓碑

曾豫齋墓文物遺存

曾豫齋墓墓葬的地面建築全部用石材砌築,雖然遭到破壞,部分構件倒塌、離散。神道兩側立石雕文臣、武將及石馬、石羊各一對,除自然風化外,基本保存完好。古墓雖已毀,但墓前神道猶在,神道寬約10米,可惜原來鋪砌的紅砂岩石板已無一倖存,只餘長滿青草的泥地。殘存的石構件多半已被埋在土中,但仍可見有雕刻的龍紋、石獅、華表雲頭等。墓前左側有一檐頂石構件,綠琉璃瓦面,上有一釉瓷怪獸像,被人敲了頭去,不知何名 [2-3]  ,後恢復墓葬地面結構的樣式露天展示,已遭遇破壞殘缺或缺失的石構件,可按同類構件重新雕琢安裝。同時在保護範圍內種植高樹,利用樹陰保護石構 [7] 
曾豫齋墓石人文臣 曾豫齋墓石人文臣

曾豫齋墓歷史文化

曾豫齋墓相關人物

曾公(1482年—1590年),諱世昌,號豫齋,南海人(今廣州),生於明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終於明萬曆十八年庚寅(1590年),享年109歲。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舉人,正德十五年(1520年)考取進士三甲,嘉靖年間(1522年—1565年)任福建、廣西按察司僉事,官授奉政大夫,正五品……妻黃氏,敕封宜人 [1]  。68歲時為黃衷撰《重修淨慧寺千佛寶塔頌》碑書丹 [9]  。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與宜人合葬於廣州小谷圍島金銀山南坡,坐東北向西南 [1] 

曾豫齋墓傳説軼事

曾豫齋墓的六尊石像在小谷圍島鄉民的心目中有着神秘的力量。據説不可觸摸它們,否則會肚子痛。離奇古怪的傳説一代傳一代,直到説玉皇大帝有一次命雷公降雷劈這些石人石馬像,認為他有害民間;又有人説這些古老的神像會成精,會吃祭墓人的冷飯 [2] 

曾豫齋墓文物價值

曾豫齋墓是廣州地區所知規模最大的石砌山手形明代墓葬,不僅石構件琢刻精美、前所未見,而且六尊石俑齊備、保存完好,明代風格顯著,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2-3]  [6]  [9] 
曾豫齋墓石人武臣 曾豫齋墓石人武臣

曾豫齋墓文物保護

2005年9月,曾豫齋墓被公佈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4] 
2008年3月,曾豫齋墓入編《廣州市文物普查彙編》,稱此墓為“曾豫齋夫婦合葬墓” [10]  。12月19日,曾豫齋墓被認定為廣州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8]  ,保護範圍為從墓邊線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為從保護範圍外緣外延30米 [9] 
考古發掘清理後的曾豫齋墓(碑龕經復位) 考古發掘清理後的曾豫齋墓(碑龕經復位)

曾豫齋墓旅遊信息

曾豫齋墓地理位置

曾豫齋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南亭村金銀山南坡,大學城中環路從其北側經過 [6] 

曾豫齋墓交通信息

交通工具
站名
線路
地鐵
公交
中環西路站
廣州公交大學城環線2路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