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炳春

鎖定
曾炳春(1902—1932),江西吉安人,1902年出生於農民家庭。1920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七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東固農協執委。1928年2月任工農革命軍第三師第七縱隊秘書長,6月接任七縱隊代表,9月任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二團政治部主任、團黨委常委。1929年10月任贛西特委委員、軍委書記、贛西南路總指揮。1930年先後任紅軍第六軍軍委委員兼第二縱隊政委、紅軍學校校長、贛西南赤衞軍總指揮、贛西南特委軍委書記、贛西南特委候補委員、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常委兼軍事部長、紅二十軍軍長、政委等職。1931年任湘贛工農紅軍總指揮部政委。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1932年5月30日在肅反運動中被錯殺。 [1-2] 
中文名
曾炳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32年
畢業院校
江西省立第七師範學校
職    業
無產階級革命家
出生地
江西吉安

曾炳春早年經歷

曾炳春(1902—1932),1902年出生於江西省吉安縣,祖輩以務農為生,家境十分貧困。年輕時的曾炳春親身受到舊社會的種種冷遇,目睹土豪劣紳的胡作非為。於是,決意發奮苦讀,立志救國救民。1920年曾炳春以優異成績考入吉安省立第七師範學校。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曾炳春組織學生示威遊行,在全校掀起聲援五卅運動的熱潮。在共產黨人的引導和新思潮的鼓舞下,曾炳春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的罷課鬥爭,逐漸成長為學生運動的骨幹分子。1925年畢業後,曾炳春受聘到吉安縣永陽小學任教,同周冕等人積極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2月,他們在永陽組織了下邊村農民協會,領導貧苦農民,進行反對當地大惡霸曾錠材的鬥爭,北伐軍攻佔吉安後,曾炳春開始從事工人運動,擔任吉安總工會秘書兼碼頭工會主席。在他的積極領導下,工人運動發展迅速。1927年曾炳春加入中國共產黨。 [3] 

曾炳春革命生涯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爆發後,曾炳春秘密回到家鄉東固,從事發動和組織農民羣眾的工作,逐漸恢復和發展東固的共產黨組織和農民協會,任農協執行委員。為貫徹中共八七會議精神,曾炳春參加組建東龍游擊隊,並和賴經邦一起領導了震動贛西南的東固武裝暴動。1927年10月20日晨,曾炳春帶領100多名游擊隊員和武裝農民,包圍了富田大土豪王初曦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搗毀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土圍子”。接着,又襲擊了永和村的惡霸地主,籌款萬餘元。之後奔向吉水縣的水南,收繳了豪紳的16支槍,奪取了東固暴動的勝利。由於黨的正確領導和工農羣眾的英勇奮鬥,東龍游擊隊不斷髮展壯大。1927年底,東龍游擊隊擴編成江西工農革命軍第三師第七縱隊。曾炳春任秘書長,後改任黨代表,還兼任宣傳長。每打完一仗,他都要把部隊分散到各村去宣傳羣眾,發動羣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農協和蘇維埃政權,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
1928年4月,曾炳春受吉安縣委派遣,到興國縣冰心洞向贛南同志傳達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推動興國革命鬥爭的發展。6月,曾炳春同段起鳳一起,率領第七縱隊赴興國支援謝雲龍領導的崇賢農民暴動,消滅反動武裝靖衞團。靖衞團長曾文絢是個反動透頂的劣紳,在羣眾中民憤極大。他曾口出狂言:“有我曾文絢在,共產黨就別想在崇賢紮根!”同曾文絢一同胡作非為的是號稱“萬金户”的大地主鄒瑞匯。他有20多支快槍,村莊四周有堅固的土圍子,並依仗靖衞團漁肉鄉里,作惡多端。崇賢農民暴動的打擊對象,首先就是除掉這兩個人。曾炳春經過調查研究,決定利用可靠的社會關係,先打進靖衞團內部,爭取進步分子,發展黨的組織。行動的那天夜晚,曾文絢不在團部,睡在崇賢小學。曾炳春一方面佈置兵力包圍靖衞團團部,一方面叫團員丁水長騙出曾文絢。曾文絢一出小學,丁水長從後面一槍結果了曾文絢的性命。老奸巨滑的鄒瑞匯聽説曾文絢被打死了,失去了靖衞團的庇護,連夜慌忙逃走。游擊隊員和暴動農民,潮水般湧進這個“萬金户”,將糧油衣物全部分給了歡天喜地的羣眾。拔掉了威脅東固南翼的敵人據點後,工農革命軍第七縱隊又在興國大壟天星壩,活捉了惡霸羅爵尚和羅鐮揚。賴經邦在楓邊戰鬥中壯烈犧牲後,曾炳春率領部隊消滅了五市聯防敵軍一部,繳槍數十枝,取得羊角庵戰鬥的勝利。
1928年7月,吉安、永豐、泰和、興國、吉水五縣敵軍聯合組成統一指揮部,由吉安縣縣長鄒松擔任總指揮,率領五縣的靖衞團,分四路向東固根據地“進剿”。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為保存實力,避敵鋒芒,曾炳春帶領第七縱隊和人民羣眾轉移到養軍山隱蔽待機。靖衞團撲空後,鄒松便派人誘降革命軍。第七縱隊黨組織決定將計就計,一面派人下山,與總鄒松談判,佯稱接受改編,約定下山時間和接洽地點;一面作好消滅敵人的各項準備和戰鬥部署。下山接頭那天,曾炳春和段起鳳商議後決定,兵分三路圍殲敵人。正面攻擊的第一路,由段地鳳率領,高舉紅旗從段富直下東固鎮;西路側攻的第二路,由孫道發率領,從三彩將軍帽發起攻擊;背後包抄的第三路,曾炳春親自帶隊,從九鬥灣攻擊東固鎮後面。下午1時許,三路部隊臨近東固鎮時,鄒松信以為真,毫無準備。他看到遠處紅旗招展,人員列隊等候,欣喜若狂,滿以為紅軍上了鈎。便立即命令吹集合號,擺開“歡迎”的架勢。第七縱隊進入東固圩,接近敵人後,出其不意地放了一排槍,敵軍應聲倒下五六個。曾炳春隨即發出總攻號令,三路戰士猛烈衝向敵人住地,把敵人重重包圍。這時,敵人亂作一團,紛紛奪路逃生。總指揮鄒松,隻身逃回縣城。所謂“五縣會剿”,以敵人的失敗告終。從此,東固革命根據地進一步鞏固和壯大,共產黨員發展到100餘人,建立了20多個農民協會。在十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裏被譽為“東井岡”。
1928年9月,工農革命軍第七、第九縱隊奉命合編為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二團,曾炳春任政治部主任、黨委常委。紅二團下設四個連,一個政治宣傳隊。曾炳春兼任政治宣傳隊隊長,負責部隊和羣眾的宣傳鼓動工作。政治部下設工農運動委員會,負責指揮各地羣眾運動。他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對反動勢力猖狂的後進地區,派大批同志住下來,用較長時間和較大精力來做動員羣眾的工作;對革命暫時受挫的地方,用積極的軍事行動鼓舞羣眾的鬥爭信心;對那些革命尚不深入、羣眾尚未發動的地方,則採取軍事行動的同時,加強政治宣傳教育工作,解釋紅軍宗旨和羣眾紀律,以便消除羣眾中的種種疑慮,使廣大羣眾逐步覺悟起來。其間,第二團配合井岡山的鬥爭,遠征樂安、永豐、興國,轉戰數百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1929年2月,紅四軍為擺脱敵人的堵截追擊,從井岡山進入東固地區休整。這樣,東固成了紅四軍的前進基地,對紅軍向贛、南閩西進軍和後來的反“圍剿”鬥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29年10月,為攻打吉安,贛西特委組織了三個行動委員會;同時成立暴動指揮部,曾炳春任贛西南路暴動總指揮,並任贛西特委委員、軍委書記。他協同省委趙醒吾等人,積極做好吉安靖衞隊大隊長羅炳輝的策反工作。不久。羅炳輝率部起義,編為紅五團,後併入紅四團。1930年1月,贛西地區紅軍地方武裝和湘贛邊界的部分赤衞隊編為紅六軍,轄三個縱隊。曾炳春任六軍軍委委員兼第二、第四縱隊政治委員。贛西南特委在吉安陂頭召開“二七”會議後,曾炳春擔任過贛西南紅軍學校校長、贛西南赤衞軍總指揮、贛西南特委候補委員等職。同年2月,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成立,曾炳春當選為政府常委兼軍事部長。7月20日,在特委領導下,贛西南永豐、吉水、吉安、泰和等地方赤衞隊合編為紅二十軍,曾炳春初任軍長,後改任政委。下轄四個縱隊,共2000餘人。
紅二十軍組建後,在軍長曾炳春領導和指揮下,參加了第七、八、九次攻打吉安的著名戰鬥,併成為主力部隊。1930年8月25日拂曉,曾炳春奉贛西南特委指示,率紅二十軍在吉安城效開始了第八次攻打吉安的前哨戰。三天打了兩仗,在高沙全殲敵一個營,擊潰敵一個團,俘敵400多個,繳槍400多支,使敵人精鋭損失大半。在第九次攻打吉安的戰鬥中,他率全軍從袁州、新餘一帶經吉水,打到吉安北路,拿下真君山。積極配合紅一軍團,一舉攻下吉安城。10月7日,紅一軍團和贛西南黨政機關在吉安召開萬人祝捷大會,隆重宣佈成立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曾炳春當選為省蘇維埃政府委員。在紅軍攻佔地吉安一個月後,曾炳春率二十軍撤出吉安,打敗吉水鳥江一帶的“紅槍會”,消滅幾個縣的靖衞團,繳獲大量槍彈和物資。由於曾炳春在創建東固革命根據地和贛西南革命根據地成績卓著,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3] 

曾炳春肅反被殺

1930年12月12日,紅二十軍的一些領導人對肅反擴大化不滿,釋放了被錯捕的近百名同志,並將部隊拉到贛江以西的永新、蓮花、安福一帶活動。這就是發生在東固根據地的“富田事變”。當時,曾炳春並不在場,未參與富田事變。其後,曾炳春回家中養病。1931年初,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曾山親自到歐家壠動員曾炳春回去工作。2月間,曾炳春奉蘇區中央局指示,到湘贛蘇區説服二十軍官兵回到河東接受改編,聽候處理。曾炳春以黨的事業和紅軍的團結為重,不避艱險,隻身到達河西,找到了二十軍,並進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紅二十軍的官兵認識了錯誤,表示“一切聽從曾政委的”。曾炳春還擔任河西紅軍總指揮部政治委員兼紅二十軍政治委員、臨時總前委委員,同總指揮李明瑞、參謀長張雲逸等一起,率領紅七軍、紅二十軍第一七五團及湘東獨立師,先後發起攻打吉安縣永陽縣平頭寨。這支部隊,在曾炳春帶領下終於回到了黨的懷抱。
中共中央代表團根據同年3月《中央政治局關於富田事變的決議》,錯誤地認定富田事變是AB團進行的“反革命行動”。對紅二十軍給予了錯誤的處理,將指戰員分編到四軍、三軍和十二軍,紅二十軍被取消番號。肅反委員會將曾炳春逮捕關押,在1932年5月30日以AB團要犯的“罪名”,將曾炳春錯殺,時年僅30歲。 [3] 

曾炳春平反昭雪

朱德、彭德懷、黃公略等中共領導人,在寫給曾炳春的信中,稱讚他是“奮鬥有年”的好同志。當年參與審判此事的郭化若將軍也回憶説:“我看曾炳春、劉鐵超是好人。”1985年11月14日,郭化若給中共吉安縣委黨史辦覆信中又説:“曾炳春的被害是肅反擴大化的結果之一。”中共七大前夕,已經為曾炳春平反,恢復其名譽。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組織上作出公正結論和高度評價,稱曾炳春是“贛西南紅軍和根據地創建人之一”。至此,曾炳春的冤案得以徹底平反昭雪。 [4] 
參考資料